生命季刊

注册日期:2020-06-20
访问总量:565149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荒谬与强暴:为便雅悯人配妻


发表时间:+-

 

 

荒谬与强暴

——为便雅悯人配妻

士师记系列文章(24)

 

文/曲雅各

生命季刊专稿

 

本文音频为郭光明弟兄朗读:


士21:1-25

 

士师记到了20章,我们以为战争结束了,没想到21章又发生了一件大事。11个支派的领袖会面以后,他们哀哭以色列的12支派,现在缺了一个支派。他们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来挽救便雅悯这一支派,以延续以色列12支派的完整。当时的便雅悯成年男子只剩下600人,以色列的众长老们苦思冥想的要为这600男子配婚。于是决定攻击约旦河东的基列雅比人,他们进攻基列雅比人的原因﹐主要是要从他们中间得到未出嫁的处女。但这一次残酷的战争,总共只掳来400名基列雅比处女,距离便雅悯的600男子,还缺了200名。所以,又纵容便雅悯的男人,从示罗女子中抢来200名。这样,总算了结了这一夙愿。以色列人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感觉到对不起自己的列祖列宗,所以想尽一切办法要为余下的600便雅悯人寻找配偶,以弥补自己的过失。士师记读到这里,谁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一个远离神的人或群体,只能是十分的自大和愚蠢,在出现众多的选项时,往往只会选择最坏的一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一、随意起誓造成的困境

 

士师记21章一开始,就是以色列人在米斯巴曾起誓言说:我们都不将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 (士21:1)。这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杀死了所有便雅悯支派的女人,又不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那剩下的600人为妻,这实际上灭绝了整个支派。他们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以色列的12支派,都是从自己的祖先雅各而来,这不仅是种族的繁衍,更是信仰的传承,现在如果便雅悯余下的600男子,配不上妻子,他们就是以色列民族的罪人。所以他们来到伯特利,在神面前“放声痛哭”(士21:2),他们求问神:为何以色列中有这样缺了一支派的事呢”(士21:2)?他们认为,这一结果是神造成的。15节更是说:“因为耶和华使以色列缺了一个支派”。仿佛这一切都是神的错。其实,出现这一结果,主要是他们鲁莽的行动,滥杀无辜,以及草率的起誓,才造成这一结果。

 

旧约是允许人起誓的,神自己也常常起誓。但新约雅各书说:“不可起誓”(雅5:12)。雅各引用的是耶稣所说的: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太5:34)。因为当时许多人想透过一些技巧,就可以不用遵守誓言,这就使神圣的事变得很虚伪。为了防止这些不诚实,主耶稣教导门徒: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5:37) 新旧约绝不相互矛盾,圣经中并不是禁止神的儿女起誓。关键是起誓一定要谨慎,耶稣教导的重点,是神的儿女不要随便起誓,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诚实。

 

耶弗他因为冒失起誓,把自己的独生女儿献为燔祭,成为终身的遗憾;米迦的母亲因为随意起誓,给自己的儿子带来了咒诅。以色列人应该清楚的知道是因为自身的原因缺了一个支派,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就把错推给了神,而不自我省察,这对他们来说反倒比较容易 (提摩太·凯勒,2005,页 228-229)。

 

他们没有自我省察,因此也无法从所犯的错误中学到功课。在他们筑坛献祭的时候 (士21:4),又发现他们起过另一个愚蠢的誓言:凡不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面前来的,必将他治死。”(士21:5) 但令人感到荒唐的是,以色列人竟然从中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案。他们查出基列雅比人没有参加以色列人的行动,这既可追究基列雅比人的过犯,又可为便雅悯人寻找配偶。因为这些基列雅比人没有上来攻打基比亚人,就与以色列人所起的誓无关,那么他们的女子嫁给便雅悯人就不违背誓言。

 

退一步讲,如果以色列人心存从神而来的善良,一定会用和平的方式,通过协商解决这一问题。就会向基列雅比人说:“你们本应当和我们一起上到米斯巴来,共同面对基比亚人的罪行,但你们没有这样做。现在,你们要弥补自己的过失和亏欠,允许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便雅悯人,以免我们以色列人缺了一个支派。”如果用这样的思路,也许能够避免一场大屠杀的发生。但他们却用了极为野蛮残暴的手段,也许他们已经杀红了眼,更可能的是,他们起过誓:“凡不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面前来的,必将他治死。”用武力解决更简单有效,他们只看重自己的誓言,其实他们看重的并非是否违背了神的心意,而是在众人面前所起的誓,实际上是看重自己的面子,超过了其它的一切。他们已经没有任何仁义可言,当看自己的面子超过神的时候,必然会一错再错。

 

基列雅比可能在约但河东约三公里的地方,由伯善东去,约一日可达,那里的基列人是玛拿西的后裔,与便雅悯同属拉结一系 (曾祥新,1998,页 485)。以色列人没有一点仁慈的心,又打发1万2千勇士,对基列雅比人发动攻击,除了掳掠的400名处女外,其余全部都被杀害。这场攻击,完全是为了给便雅悯人寻找配偶。但他们发现还是缺了200名,这怎么办?他们非常遗憾的是:因为他们曾经发过誓,如果有将自己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的,必受咒诅 (士21:19)。看起来这一问题是无解的,从后来事态的发展看,以色列领袖们真是绞尽脑汁。他们解决的办法竟然是让其余200名男子,在耶和华的节期,从示罗出来跳舞的女子中抢妻,这样就不是主动将自己的女儿给他们的,就不算违背誓言。于是便雅悯人照样而行”(士21:23)

 

二、人的仇敌是自己

 

人的一生中,各种艰难、困苦,遇到的许多人和事,都会成为对手来挑战我们,因此有人形容人生如战场,而其中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

 

 

士师记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神家的百姓“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在最后这两章,以色列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寻求耶和华的引导。他们忽视神的话,只是在他们的决定出了错之后,才来到会幕求问祂。在21章中,以色列人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要“除掉这恶”(士20:13),要解决他们先前的行动所制造出来的难题。结果却是每一步都制造了更大的难题。当事情到了非常棘手、难以解决的时候,就把责任推给神,神只不过是方便他们推诿的对象。这是用人的方法来解决属灵问题时会产生的错谬,军事战役或国家政策不可能解决存在于人心以及从人心发出的问题。唯一的解决之道是复兴对神的信心。然而以色列从来没有认清,他们在心灵的压迫和奴役当中,就像被外来的主人挟制一般。他们在灵性的黑暗之中,但是他们并不晓得 (提摩太·凯勒,2005,页 230-231)。

 

士师记的这几章,让我们看见不以神为中心的社会其必然的运作方式:所敬拜的是真神之外的某些事物;以自己的标准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合理的;困惑为什么自己所做的事情似乎越来越糟 (同上,页 231)。这也是神的百姓在教会的光景。从初代教会开始,逼迫教会的不是来自外邦的罗马人,而是自以为“为主发热心”的犹太人;1517年马丁路德改教后,产生了改革派的教会,想置新教基督徒于死地的不是别人,而是罗马天主教会;今天常常控告教会弟兄姐妹的,不是不信的人,而是那些挂名为基督徒的伪信徒。

 

历史上出现的这些丑恶现象,都不能责怪任何异教徒,这些都是以色列人自己的作为。在整卷士师记中,尤其是结尾的地方,以色列人最大的仇敌正是以色列人自己。悲哀的是,今天神的百姓也经常如此。有圣经学者对此有很深刻的认识:在旧约圣经中,没有一卷书像士师记一样,如此生动地映照今日的教会。对一个垂危于自私追求中的教会,这卷书是一记警示。在今天,许多教会的会众和他们的领袖都任意而行,不留意真正敬虔的领袖发出的呼声,让耶稣基督作教会的主 (新美国圣经注释,页586)。

 

我们发现,把教会的软弱推诿在别人身上太容易了。我们很不理解神为何没有赐下合一,或带来复兴。我们四处侦察,却不查看自己。士师记的这几个章节,正迫使我们自我省察 (提摩太·凯勒,2005,页 231-232)。

 

三、我们需要的王

 

士师记这整卷书也让我们看见,虽然问题在我们自身,我们却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求一位王。士师记中,看到人性的丑恶及败坏:神的百姓离弃神→被交于外邦人的手→悔改→得拯救→离弃神,这样的循环重复有7次之多。同样的故事一再重演,同样的情节重演了7次。犯罪的结果必然带来审判,神照着祂以前多次警告的话,把他们交在外邦人手中。可是当他们一有悔改,神就怜悯他们,垂听他们的祷告,神兴起士师拯救他们。

 

士师不是道德典范,12位士师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自的问题,有些士师甚至劣迹斑斑,但他们都是被神兴起的,是信心的勇士 (来11:32-34)。他们的英勇唯独表现在他们信靠神,为主做工。即便士师有种种的问题,神仍按着祂的恩典,使用他们来拯救祂同样问题重重的百姓 (提摩太·凯勒,2005,页 232)。

 

士师只能代表神在某一个时代作拯救的工作。当士师离世以后,神的百姓又故伎重演,甚至越来越糟。士师记的作者多次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这位作者使我们信服,神的儿女需要一位王,需要一位真正的拯救者。但是,这是一位怎样的王呢?

 

以色列人的12个支派在一起相处时,不断发生问题,因为各支派均有自己的首领和地业。他们盼望有君王能将12个支派统一起来,组成一支军队。他们要求立王,动机是因为“厌弃耶和华”,就是不要神管理他们。神知道人的软弱,需要看得见的领袖,所以神允许扫罗作了以色列的王。扫罗并无意倚靠神,也没有带领百姓敬畏神,反而和百姓一起违背神的吩咐,自作主张,擅自把神的命令打了折扣。扫罗在灭绝亚玛力人的事上违背了神(撒上15:18-23)。撒母耳告诉扫罗,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祂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撒上13:14) 

 

 

使徒行传13章22节说,既废了扫罗,就选立大卫作他们的王;又为他作见证说:我寻得耶西的儿子大卫,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大卫看自己是“神的仆人”。他以神的事为念,以神的心为心,向神柔软谦卑,他关切的是神的荣耀,他喜爱神的话语,就能按着神的旨意,用心中的纯正和手中的巧妙,牧养神所托付的百姓。大卫并非十全十美,他也曾经在灵性软弱时犯过大罪。但神应许大卫的后裔,要坐在祂的宝座上,作永远的王,国位没有穷尽。

 

列王纪上、下,和历代志上、下的历史,记载了一长串属血气的君王,他们对百姓的带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甚至糟糕的时候还让他们远离对神的爱与顺服。在这几卷书的结尾,我们知道我们需要的那一位,是超越大卫自己的君王。士师记让我们明白以下真理 (提摩太·凯勒,2005,页 233):

 

第一,我们需要一位能够不招自来的拯救者,因为人并不真的要寻求神 (罗3:1l;提后2:13)。我们无法寻找神,必须是祂拣选我们 (约15:16)。

 

第二,我们也明白这位拯救者必须独自行事,因为我们无法对自己的救赎做出什么贡献 (弗2:4-5;多3:4-6)。

 

第三,我们甚至得到不可思议的暗示,这位拯救者自己将透过“软弱”,透过“得胜的失败”来拯救我们——透过祂的死,而不只是祂的生 (腓2:1-11)。

 

第四,我们需要一位王,能“除掉”我们心中的恶 (士20:13),而不只是社会的恶。士师记的作者所说的这一切,实在比他自己所知道的还要真实,还要有智慧!

 

我们需要一位王,却是一位更伟大的王,能带来比任何人所能施行的还要伟大的拯救。

 

结语

 

士师记可以说是整个旧约中最黑暗的一卷书,也是神的百姓在灵性、道德生活上最败坏的记录。越是如此,越说明人更需要神的拯救。谁才能拯救他们出死入生呢?在一个充满着强权、暴力、没有律法,各人任意而行的时代,谁才是我们的拯救者?有位诗人受到神的启示,他看见了这位无与伦比的拯救者,他充满激情地说:“愿天欢喜,愿地快乐!愿海和其中所充满的澎湃!愿田和其中所有的都欢乐!那时,林中的树木都要在耶和华面前欢呼。因为祂来了,祂来要审判全地。祂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祂的信实审判万民。”(诗96:11-13)

 

 

诗人所说的就是基督耶稣,祂才是我们生命的王。我们当用什么方式对待祂、接待祂、谦卑降服事祂,把一切奉献给祂呢?我们愿意以祂为我们生命的救主吗?我们愿意以祂为我们人生的主吗?我们要明白当我们要宣称祂是主、祂是王的时候,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位永恒的王在我们的心中居首位、掌王权了吗?求主亲自指教我们,愿耶稣基督在我们的心中居首位,掌王权,做我们永远的王。阿们!

 

参考书目

提摩太·凯勒 (2006)。《永不失败的神:士师记解密》。蓝慈理、姚传信译。台北:校园书房。

曾祥新 (1998)。《天道圣经注释:士师记》(鲍会园主编)。香港:天道书楼。

法兰士、莱恩 (2023)。《新美国圣经注释 (卷六):士师记、路得记》(崔庆红主编)。香港:载道。

《串珠圣经注释:士师记》。电子版。

《新旧约辅读:士师记》。电子版。

 

 

曲雅各 中国大陆传道人。


请点击参加祷告👇:

为教会复兴守望祷告(Zoom)

守望祷告时间: 

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早上6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

每天祷告16个小时

周六:早上6-上午10

 

美国中部时间(夏令时)

主日至周四:

每天下午5点开始,次日清晨9点结束

周五:5点至9

 

 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4769255004?pwd=OStVZU5BWSt4dXVHb2ZLMFFQbGxqQT09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主页


浏览(1461)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