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詩蘭

注册日期:2016-12-26
访问总量:67777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你爲什麽要受洗?”—君士坦丁大帝有個好答案


发表时间:+-

1:1-5; 2; 19:1-7; 1:4-11


202417



“你爲什麽要受洗?”


君士坦丁大帝有個好答案


在教會的年曆上,今天是主耶穌基督受洗的紀念日。本講選讀的《馬可福音》記載,施洗約翰來到曠野,宣講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人們到約翰那裏認罪,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施洗約翰宣告,他是用水施洗,在他之後的一位,也就是耶穌,要用聖靈給人施洗

 

耶穌也來受了約翰的洗。耶穌“從水裏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祂身上。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可見,耶穌所受的,是水和聖靈的洗。聖靈降臨在耶穌身上,天父宣告耶穌是祂的愛子。從這幅圖畫中,我們清楚看到了聖父、聖子、聖靈一同顯現。這是耶穌神性的顯現;同時表明了洗禮的神聖性。

 

與基督信仰密切相關,教會有洗禮和聖餐兩大聖禮,都是耶穌親自設立的。如上所述,耶穌自己親自受洗,立下一個榜樣,表明祂所設立的洗禮,是水和聖靈的洗。約翰用水施洗,是悔改的洗禮;耶穌用聖靈施洗,是重生的洗禮。耶穌要門徒像祂一樣,也受水和聖靈的洗,獲得重生

 

洗禮是神聖的。耶穌把給人施洗的神聖使命賦予我們。耶穌受難復活後,在加利利山上向門徒顯現,差遣門徒去完成祂賦予的大使命,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導他們遵守”(馬太福音28:19-20

 

在教會事奉的二十多年裡,我見到過許多第一次踏進教會的門,就要求受洗的人。我常常問他們,“你為什麼要受洗?”從他們的回答、或是無言以對的反應中,我知道其中的大多數,都不清楚洗禮的意義,而是出於各種各樣的需要,或是得到某些方面的指引,想獲取“受過洗”的資格,得到基督徒的名分,和教會建立一定的關係。

 

為了要受洗而來到教會,這樣做,本身沒有錯誤;因為耶穌基督確實賦予教會大使命,“給萬民施洗”。但是,必須明白,前來受洗,不是與教會建立關,而是和耶穌基督建立關。耶穌在“大使命”中沒有說“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教會成員”,而是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然後才說“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因此,受洗的前提是“作門徒”,作耶穌基督的門徒。

 

那麼,什麼是“門徒”(Disciple)?門徒一詞在中文又被稱為“弟子”,比如,我們說孔子有七十二個弟子,就是說他有七十二個門徒。《劍橋辭典》Cambridge Dictionary)對“門徒”的定義是:“相信某個名人的思想和原則,並嘗試按照該人現在或過去的方式生活的人”(A person who believes in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of someone famous and tries to live the way that person does or did.)。

 

按照這個定義,耶穌的門徒,必須信仰(Believe)耶穌的思想和原則,並且按照耶穌的方式、樣子去生活。這正是耶穌對他的門徒所提出的要求。耶穌給使徒的大使命,一共三句話,第一句是:“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第二句:“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第三句話是最重要的,耶穌對門徒說:“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導他們(受洗的萬民)遵守”(太28:20)。這就是“作門徒”的標准:遵守耶穌的一切教導,效法耶穌的生活方式,以上帝為我們生命的中心

 

可見,受洗就是要作基督的門徒;而遵守耶穌的一切教導,是所有基督門徒的本分。實際上,耶穌本人並沒有給人施過洗,如《約翰福音》所說,“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而是他的門徒施洗”(4:2)。耶穌更重視人來作祂真正的門徒,多次對跟從祂的人說,“你們要學我的樣子”(太11:29);“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約翰福音13:15);“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了”,(約8:31等等

 

現實中,許多人受了洗,但卻徒有虛名。因此,在根本意義上說,對真想成為基督門徒的人而言,遵守基督的命令,見證基督的福音,比受洗本身更重要。


歷史上有一個的真實例子。1700年前,有一位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 A.D. 274-337),一生對基督信仰的推動、基督教會的成長,以及西方文明、歐洲歷史的發展產生過極其深遠影響,是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之一。被稱為最偉大的基督徒帝王。

 

教會建立後,在將近三百年中,受到羅馬帝國十多次殘酷大迫害,無數基督徒被殺身亡。使徒彼得和保羅,就是傳教到羅馬時被殺的。以致早期教父(教會神學家)特土良(德爾圖良Tertullian A.D.150-230)說: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

人們無從考證君士坦丁大帝從何時起皈依基督,但他做皇帝之後的公元313年,立即頒布詔書米蘭敕令》,宣佈羅馬帝國境內有信仰基督的自由,並且發還了已經沒收的教會財產,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基督教會的勢力和影響力迅速發展擴大,基督教就從地下的宗教成為當時羅馬帝國的主流宗教。公元380年,基督教成爲羅馬的國教。

早期教會三百年,各地教會做禮拜沒有一致的時間。直到公元321年,君士坦丁頒布敕令,規定星期日為帝國公休日,教會因此有了統一的敬拜上帝,擘餅、紀念基督復活的禮拜日,從而加強了教會的合一。


早期教會的神學家(“早期教父”)受到不同哲學思想的影響,在對耶穌基督的本質和神性的認識和信仰上有偏差,因而產生極大爭論。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在尼西亞召集了教會史上第一次大公(世界主教)會議,會議確定了聖子耶穌基督與天父上帝“位格”獨立但本質相同。聖父、子、靈雖是三位,卻同一本體、是獨一真神。會議頒佈了《尼西亞信經》,確立了以三位一體上帝為信仰的中心。

 

就是這樣一位為基督信仰和福音廣傳作出偉大貢獻的基督徒君王,卻一直沒有受洗;因為他堅信,洗禮非常神聖,是重生得救的記號。受洗後就絕不能再犯罪,否則,不能得赦免。但是作為一個大帝國的皇帝,為了履行職責,難免會犯下各種各樣的罪。比如,十誡說“不得殺人”,但當皇帝的,有時卻不得不殺人。


因此,他堅持到死前才認罪受洗。他相信,在肉體死亡前的一刻,他終於能夠重生,出死入生,脫離罪惡和死亡,得到新的生命了。可見,君士坦丁對基督信仰是十分嚴肅、堅定和虔信。他用自己的作為,表明他真的明白“為什麼要受洗”。

洗禮是上帝與重生的兒女、基督的門徒立下誓約的聖禮,這聖約不可解除,要持守終生。每年在主耶穌受洗的紀念日,每一位基督門徒都要重溫聖洗誓約。決志受洗的人,必須明白受洗的真正意義,認真思考並回答“為什麼要受洗”,並且決心終生持守上帝與每人所立的聖約。



浏览(4619)
thumb_up(3)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