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

注册日期:2010-07-24
访问总量:18889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坐而论道(5):再论“玄”


发表时间:+-

太玄题解再论


还是拿《道德经》来说事。虽说《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计五千言。事关宏旨其实也就那么寥寥
几章数十言。而全书又以开首一章最为提纲挈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之所以这里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没有断句,是因为现在流行注解有两种不同
的断法,各有千秋。一种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另一种断法是:“故常
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前一种断法与上下文联系起来更贴切自然,含义也更玄奥精深,是主流断法,后一种断法主要源
自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两个帛书抄本,据说年代更久远。

以前提过,道家的源流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弱势群体,他们通过“常
无欲,以观其妙“来保全自己。一个则是入世的冷眼派,他们虽当官但多是担任史官书记之类的
清闲官。比如老子就曾经担任过国家图书馆馆长之职。他们“常有欲,以观其徼“,主张治大国如
烹小鲜,一切顺其自然。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这是王粥版《道德经》-:),传之久远,但据说年代比马王堆版晚400年。

这个版本的断句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个“无‘字和“有“字,是没有主客观之分的。它们既代表客观
世界的无和有的状态,也代表主观世界的无欲和有欲的状态。这正是道家认识论和修行实践的玄
妙之处。

妙,《说文解字》未录,录的是眇,“眇,一目小也。从目从少,少亦聲。亡沼切“,《说文解字》
这里说的只是造字的原始含义,“眇“的实际含义有两个:一个是眼瞎看不见。另一个是东西太小
以至于眼睛看不见。所以也是一个主观和客观混同一个概念,跟常无的无对应。眇的异体字有
“玄+少“,和“妙“。所谓异体字,原则上是属于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但是古代的偏旁都是表义的,
所以写成“玄+少“,,“妙“和眇,意思的分类是不同的。眇从目,表示是眼睛看不见的,“玄+少“从
玄表示的是性体验的妙不可言。而妙从女,表示的则是女子形态上可见的美好。所以从“常无“这个
道家的主客观一体的认识状态中,我们不仅可以体验到无形世界的精微,也可以享有性体验一
样的愉悦和见到妙龄美女一样的赏心悦目。

徼,《说文解字》:“循也。从彳敫声。古尧切“。“彳“实际就是“从“,跟着走的意思。古代与徼字
相结合的词义多和督察巡卒的活动有关。因此,徼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循“的客体--踪迹,一个
是“循“的主体--寻找。所以这里的“常有,欲以观其徼“就是一个发现大道和依从大道的过程。是
道家无为而治政治理想的源头。

妙和徼这两字随着时间的演变一个被用得太滥俗,一个逐渐逃出了人们的视野。所以为了作题解
我们不得不另起炉灶,把原话改为。

“常无,欲以观其没。常有,欲以观其玄。“

这就是道家没门的太玄本义。

 

 


 

浏览(888)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