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司法的“弹劾大戏”:博斯伯格法官成靶子,政治大戏何时休?
美国政坛这两年可真热闹,特朗普卷土重来后,移民、选举啥的都成了火药桶,现在连联邦法官都躺枪了。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詹姆斯·E·博斯伯格(James E. Boasberg),一个奥巴马时代的老面孔,突然间成了共和党眼中的“头号叛徒”。弹劾他的呼声从今年3月就开始闹腾,到现在11月还热火朝天,简直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这事儿不光是针对一个法官的“个人恩怨”,它戳中了美国司法和政治的痛点:法院的判决到底该不该带点“党派味儿”?司法独立还能不能守住?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背后的弯弯绕绕,顺便聊聊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这老头儿面临的尴尬境地。
先说说这弹劾风波的“导火索”吧。事情得从3月份说起,那时候特朗普刚上台没多久,就祭出个1798年的老古董法律——《外敌法》(Alien Enemies Act),想快速把一批涉嫌是委内瑞拉黑帮Tren de Aragua成员的非法移民打包送走。这些家伙被特朗普政府贴上“外国恐怖分子”的标签,说他们在美国搞“入侵式犯罪”,光是绑架、敲诈就够狠的。结果呢?博斯伯格一锤子砸下来,紧急叫停了这些驱逐航班,甚至下令空中飞机掉头返航!这不亚于当头一棒,特朗普气得在Truth Social上直喷:“这个激进左派疯子法官该弹劾!”共和党议员Brandon Gill立马跳出来,3月31日就递交了第一轮弹劾条款,指责博斯伯格“滥用职权,干涉总统的宪法权力”。党内可不是铁板一块,有些老鸟像肯尼迪参议员就摇头叹气:“弹劾法官?这主意太蠢了,纯粹是政治闹剧。”但风波没停,航班照飞不误,博斯伯格还启动了藐视法庭调查,追问特朗普团队是不是故意顶风作案。这下子,舆论炸锅了——一边是“保护国家安全”的铁腕,一边是“司法监督”的底线,夹在中间的美国老百姓只能挠头:到底谁在搅局?
转眼到了7月,火上浇油的事儿又来了。博斯伯格去参加司法会议(Judicial Confer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本来是法官们聊聊家常的场合,结果他当着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的面,抛出个炸弹言论:“我担心特朗普政府会无视联邦法院的裁决,引发宪法危机。”这话说出口,会议室里估计鸦雀无声。司法部不干了,7月28日正式投诉博斯伯格,说他“偏离会议主题,试图影响罗伯茨和其他法官”,还指责这违反了法官行为准则,损害了司法公正。投诉书里黑他一笔:你这不是在开会,是在拉帮结派!博斯伯格的粉丝(如果有的话)则辩解:他只是代表华盛顿的法官同事反映担忧,顺便提醒大家警惕行政权越界。哎,这不就是典型的“庭外闲聊”吗?但在当下这敏感期,它被放大成“政治干预”的铁证。想想看,法官本该是“中立裁判”,一开口就点名总统,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吗?外界开始嘀咕:博斯伯格的独立性真有那么铁板?还是说,他也沾了点“民主党余温”?
最劲爆的还得数11月的“第二波”。随着特朗普相关调查的尘埃落定,新弹劾条款11月4日又砸过来,这次直指博斯伯格在“Arctic Frost”行动中的角色。这是个拜登时代的老调查,针对2020年选举争议,特检Jack Smith想挖特朗普的墙脚,结果博斯伯格批准了秘密传票和“封口令”,让FBI能悄无声息地调取包括参议员Ted Cruz、Tommy Tuberville在内的一堆共和党大佬的手机记录,还不许运营商通风报信,至少一年!共和党炸了锅:这不是监视国会吗?侵犯特权,破坏三权分立!Gill议员再次上阵,11月5日重提弹劾,说博斯伯格“公然滥权,助纣为虐”。Tuberville和Schmitt等六位参议员11月17日联名写信给上诉法院首席法官Sri Srinivasan,要求行政暂停博斯伯格的职务,等国会弹劾走完程序。甚至有声音喊着要成立特别委员会,深挖这“政治猎巫”。从委内瑞拉黑帮到国会手机,这弹劾链条拉得老长,背后是赤裸裸的党派对峙:民主党时代遗留的调查,现在成了共和党的“复仇弹药”。
法律上,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弹劾联邦法官得走宪法程序:众议院简单多数通过条款,参议院三分之二票数定罪才能撵人走。历史上,15个法官被弹劾,成功定罪的就8个,最后一个是2010年的G. Thomas Porteous Jr.,因为收贿和撒谎。博斯伯格这案子呢?听起来像高犯罪和轻罪(high crimes and misdemeanors),但核心是“政治动机”——他的裁决是不是在帮民主党“卡脖子”?如果只是对判决不满,上诉就行啊,何必上纲上线?罗伯茨3月18日罕见发声,直戳要害:“两百多年来,弹劾从来不是处理司法分歧的正确方式,上诉程序才是。”这老头儿平时低调,这次等于给特朗普和GOP泼了盆冷水。但现在,面对7月的投诉和11月的暂停呼声,罗伯茨压力山大。要不要召集司法会议特别审议博斯伯格?一开,司法独立就得挨刀;不开,又被骂“包庇”。他这决策,左右为难,稍有不慎,整个最高法院的公信力都得抖三抖。
说到底,这弹劾闹剧折射出美国当下政治的烂摊子:司法本该是“防火墙”,挡着行政和立法的冲动,可现在呢?成了党派战场。特朗普团队觉得法院是“深层政府”的堡垒,动不动就喊“激进法官”;民主党那边则担心,弹劾泛滥会让法官人人自危,谁还敢判“烫手山芋”的案子?在这种气候下,博斯伯格的遭遇不是孤例——从移民驱逐到选举调查,每一桩都牵扯党派恩怨。老百姓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但长远看,这对民主是坏事儿:司法独立一破,法治就成空谈。希望罗伯茨能稳住阵脚,别让政治的洪水冲垮最后那道坝。否则,美国这出大戏,还得继续唱下去,谁知道下一个“靶子”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