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树下

注册日期:2024-04-24
访问总量:93758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庸医概率的拷问


发表时间:+-

                        庸医概率的拷问

           草菅人命的绝症误诊

         五十岁的张女士是西班牙永久居民。她在回国居住期间进行了一次就医。被青岛一家三甲医院诊断为恶性乳癌,需立即实行手术治疗。她一时压力山大陷入痛苦绝境。后来她带病选择返回西班牙就诊。医生告诉她:你的病不需住院。只需在门诊几个治疗周期即可。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张女士在西班牙快乐地经营着一家中国超市。周围人谈及此事无不对中国庸医深恶痛绝。

           迷信大医院、迷信大专家、迷信新药可能要付出大的代价。

        某先生是一家三甲医院的行政处长。因此关系在床位紧缺年代,他亲属住院近水楼台先得月。他经常把自己的老母亲送进医院享受疗养性住院的实惠。入院前老太太自己能走路,住院后不到40天便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原因是用了一种进口的新药有异常反应造成的。病人家属迷信进口新药,反复要求医生使用该药终酿成悲剧。医生是庸医,死者亲属太愚昧。

           庸医知多少?

         庸医误人是一句中国古语。现在的庸医究竟有多少?

         我看庸医可分为二类:敛财庸医和不敛财庸医。前者是缺德,后者是缺才。

         遇上有才有德的医生是病人的福气。

         庸医知多少?有人说是二分之一,有人说是三分之二,众说纷纭。

        古人说,尽信医则不如无医。太有道理了。

         人生在世的一条重要生存经验:生命只有一次。人命关天,爱惜生命,不可把医生当神,迷信医生。

        把生命交托给医生是一种愚昧的自我玩命儿戏。


浏览(774)
thumb_up(3)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溪边树下 回复 自然

    像令尊那样治病救人的医生在中国很难找到了。谢谢交流。

    屏蔽 举报回复
  • 自然

    上世纪的医药院教育以 南丁格尔提出的救死扶伤 人道主义为核心,父亲毕业于 同济 大学医科, 我亲眼看到他用嘴对准一个重肺病病人吸痰,在战争时不受费救受伤的乡下农民。 本世纪这个精神已经没有了,中国的医生不受礼品不好好看病已是人人皆知,美国学医的亚系人没有什么为救死扶伤 人道主义而学,与学律师的是一丘之貉,都是为挣钱多而学。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