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49611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海归很多,为什么只迫害陈琳?


发表时间:+-



00

“海归很多,为什么只迫害陈琳?”


海归很多,但陈琳是唯一的哈佛肯尼迪学院博士。肯尼迪学院毕业生回国后出任政府高官不但专业对口,也是许多秉承普世价值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官员选拔传统。


“哈佛肯尼迪学院”这几个字,2002年左右,估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或组织部的会议上,会不时听到。因为从那一年起,中国政府开始送政府和军队高官到肯尼迪学院培训。李克强当时虽然不在中央,但一定知道这些。新世纪初,中国最高领导人江泽民的基本政策取向是亲美、与国际接轨、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哈佛肯尼迪学院博士陈琳的突然天降,候任总理李克强和他在共青团中青报的亲信有理由感到不安。


01


履历有假指控的虚实



中青报诽谤陈琳的主要“报道”有两篇。第一篇指控陈琳的哈佛学历是假的。一周后被第三方媒体揭穿是基于捏造的证据。 中青报再发第二篇“报道”,指控陈琳的履历是假的。中青报不许其它媒体跟进核实,更拒绝陈博士本人回应。所以这篇报道的真假未定。但理性的读者可以用逻辑和常识来判断。 逻辑和常识是查理柯克用来在大学说服青年学生的,也可以用来揭露中国青年报的罪恶。


逻辑1)

中青报不许核实,拒绝对质,竭力删除或边缘化海外社媒论坛上揭露真相的帖, 为什么?除了说明他们的两篇”报道”尽是谎言外,还有其它逻辑合理的解释吗?



常识1)常识是“狗改不了吃屎”。中青报两篇“报道”相隔三周。第一篇造假被抓包。三周后,中青报会改掉吃屎本性(胡编作假、满口谎言)吗?



常识2)第二篇“报道”中,中青报指控陈琳的履历是假的,那么这简历上都写得什么?哈佛TA, 美联储经济学家,新加坡教书,清华客座教授邀请, 欧美金融培训公司合作,被考虑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等等。常识上讲,除了最后一项有点高端,其它都平凡无奇,他一个哈佛博士做不到吗?而关于最后一项,人工智能有一个分析:

https://club.6parkbbs.com/web/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411005



02


曼哈顿暗杀的虚实



许多人不相信2023年仲夏夜发生在曼哈顿谋杀案: 共青团中青报匪徒/杀手刺杀陈琳博士。横看中外,只有媒体人被杀,没有媒体人杀人。实际上,哈佛博士事件中不只杀人灭口未遂一事匪夷所思,其它环节: 全盘造谣,网上封杀,线下跟踪,全球追杀,也都太超现实了。一家媒体变成一个恐怖组织,超过所有人对恶媒的想象。


曼哈顿刺杀未遂这事,可能没有监控视频,只有当事人双方知道。暗杀后的第二天,陈博士把寄给警方的破案线索公开贴在领英网上,接著发在留园网哈佛博士板块,另一个华文论坛和推特上。此后两年里,所有有关哈佛博士事件的博文中,几乎都提到曼哈顿暗杀,对中青报记者的称谓也改为“中国青年报匪徒”。路透社的通稿也提到曼哈顿暗杀(但通讯员出于个人安全考虑,旋即撤稿)。想想看, 如果没有曼哈顿谋杀这回事,共青团中青报面对这个指控,能坐得住、能沉默吗?


曼哈顿刺杀案不是没有预兆,也正是这个预兆,使得陈琳博士有所准备、高度警觉,因而得以脱身。2023年2月, 一个曾经自称是国际刑警组织特警,疑是共青团中青报雇佣的打手在一个海外中文钓鱼网站的论坛上威胁陈博士,称要追杀他到天涯海角。3月,中国青年报一个编辑部主任在同一个论坛的讨论中写道:解决陈琳问题,要“出小兵,出弯谋”。透露了刺杀陈博士的企图。


AI 评论



浏览(172)
thumb_up(3)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