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够维护印太地区的开放与自由
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兼项目副总裁后藤志保子(Shihoko Goto)于2025年11月4日在《外交事务》杂志发文认为,东京挺身而出,能够维护印太地区的开放与自由:
随着美国重新思考其在二战结束以来一直倡导的国际秩序中的角色,日本正处于挑战基于规则的商业和外交的最前沿。过去十年,东京一直倡导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理念,旨在确保从印度洋西岸到东海北部沿岸的国家能够在不过度依赖中国而损害自身自主性的前提下追求经济增长。与此理念相关的政策,包括确保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航行自由、和平解决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建立共同的贸易规则,使日本成为该地区的稳定力量。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框架也鼓励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继续与该地区保持军事和经济联系。
但日本推动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区域秩序之外的可行方案的能力正在减弱。日本在短短几年内更换了五位首相,在最近的选举中,执政的自民党失去了在国会两院的多数席位。外交政策愿景的推进已被国内政治博弈所取代。与此同时,随着整个地区各国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能够提供的发展项目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如今,日本正处于一个独特的契机,可以重振其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新当选的首相高市早苗自称是安倍晋三的接班人,而安倍晋三正是2016年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的前首相。高市早苗上任伊始便明确表示,拥抱这一愿景将是她传承安倍政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安倍晋三一样,高市早苗也致力于将日本定位为美国在该地区值得信赖的向导,并力图说服美国领导人,美国继续保持印太地区强国地位并支持日本的战略愿景符合他们的利益。
高市早苗政府无需构建一套全新的区域秩序愿景。相反,东京可以通过切实有效的政策,更新并重振安倍“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的基本原则,例如:签署更多贸易协定、在东南亚建立发展伙伴关系、制定应对台湾海峡潜在危机的应急预案,以及投资于太平洋岛国的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凭借执政初期的高民意支持,高市早苗可以利用其政治影响力,将这些政策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通过巩固数十年来建立的善意和信任,日本可以确保“自由开放的印太”理念在面对中国扩张和美国撤退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扎根发展。
巩固成功
过去十年,日本积极推动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战略,使其成为亚洲的外交强国。早在2007年,安倍晋三在其首次担任首相期间就提出了这一构想。当时,日本已开始担忧中国的崛起对日本的经济和安全利益构成挑战。2016年,安倍在其第二次执政期间启动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与此同时,北京也启动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其区域影响力的综合性计划。中国发起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亟需的发展项目构建了全球框架;并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形成互补与竞争。在国内,“中国制造2025”计划为北京投资关键科技领域、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了蓝图。而美国却未能提出类似的高瞻远瞩的计划来刺激该地区的增长。只有日本提出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框架提供了一种哪怕是部分可行的替代方案。
东京的愿景从来都不是与中国脱钩,也不是恢复日本昔日作为该地区最大经济体的地位。相反,东京担忧的是中国对支撑印太地区脆弱和平的规范和规则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例如,北京在东海和南海咄咄逼人的领土主张挑战了既定的国际法。中国利用经济影响力谋取政治利益,并输出过剩的工业产能,削弱了其他经济体与北京竞争的能力。印太地区各国或许并非在所有问题上都意见一致,但它们都对中国运用权力的方式保持警惕。与此同时,日本通过伙伴关系积累了显著的善意。例如,根据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2025年的一项调查,来自十个东南亚国家的受访者中,近67%的人表示信任日本,这一比例远高于对中国、欧盟或美国的信任度。
但自安倍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构想以来的十年间,该地区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中国加强了对众多先进技术的掌控,并在包括关键矿产在内的重要领域确立了垄断地位。上周,在韩国亚太经合组织论坛召开前夕,北京限制了稀土矿产的出口,此举表面上针对美国,却也让所有印太国家意识到自身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北京和莫斯科的关系日益密切,双方在区域秩序的另一种愿景上趋于一致,在这种愿景中,实力凌驾于法治之上。与此同时,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以色列与哈马斯在加沙的冲突,动摇了人们对美国在印太地区承诺的信心。华盛顿似乎更关注解决眼前的冲突,而非制定长期战略愿景来管控与中国的关系。
以结果为先
日本外交政策精英试图在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以适应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例如,在2025年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上,日本防卫大臣提出了“国家间合作”(One Cooperative Effort Among Nations,简称OCEAN)安全概念,旨在加强区域盟友间的防务合作和能力建设。然而,这一宏大的战略愿景未能获得广泛支持:日本无法说服东南亚国家联盟,使其相信另一项旨在围绕共同利益团结它们的综合性计划能够带来切实利益。
适应新的地缘政治格局的更佳途径是巩固自由开放的印太框架中已取得切实成效的各个组成部分。为了赢得支持,日本需要优先考虑以结果为导向的策略,承诺切实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些努力可以巩固日本已有效确立的领域,即日本作为务实、以增长为导向的政策制定者,为该地区带来福祉。
贸易领域使日本成为印太地区的经济领导者。如果没有东京的承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项旨在协调监管、降低关税并在太平洋地区利益相关国家之间建立区域贸易规则的2016年贸易协定——在2017年美国于川普第一任期内撤回支持后,恐怕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取而代之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不仅没有崩溃,反而有效地建立了一个基于规则的贸易框架。
发展援助一直是日本构建区域信任的另一基石。日本于1954年开始向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提供援助,以弥补其在二战中的罪行。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采取了更为务实的赔偿方式,不再提供援助包,而是提供优惠贷款。整个20世纪,日本的全球发展援助总额持续增长,并在1997年日本经济实力鼎盛时期达到近100亿美元的峰值。尽管此后日本的发展援助预算实际上已削减了一半,但这些削减迫使东京在提供援助方面采取更具战略性的策略,包括重点关注符合其更广泛的印太目标的基础设施项目。
促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使日本成为外交强国。
日本对基础设施、劳动力发展和技术知识的投资帮助泰国等国家实现了经济腾飞,使其富裕到不再符合获得发展援助的条件。菲律宾可能很快也会达到类似的水平。日本面临的新挑战是如何利用其通过对东南亚经济体的贡献所积累的善意,超越单纯的捐助方与受援方之间的交易关系。即便日本不再向泰国或菲律宾等国提供援助,它仍可与这些昔日的援助对象建立伙伴关系,以确保供应链安全,并着眼于长远增长,投资于战略产业。例如,日本可以通过投资这些国家的关键矿产加工能力来支持它们,而不仅仅是出口,这将创造新的经济机遇,并降低该地区对中国的依赖。
日本还可以采取务实的援助方式对待台湾。东京领导人已明确表示,台湾危机不仅对日本自身构成危机,而且对整个地区秩序也将构成危机。自2021年日本首相菅义伟和美国总统拜登发表联合声明,强调维护台海稳定的必要性以来,日本为支持台湾而甘愿冒着遭到中国强烈反对的风险,这为其他发达经济体树立了榜样。东京持续以具体行动支持台北,包括一项于2025年8月达成的协议,即在发生军事冲突时共享从台湾撤离的非日本籍人士的信息。一项由日本主导的、经过重新调整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可以通过帮助台湾领导人应对其他潜在的胁迫行动(例如封锁)以及鼓励台湾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进一步支持台湾。
日本在太平洋小岛国中推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能力面临着最为严峻的挑战。自2019年以来,基里巴斯、瑙鲁和所罗门群岛在中国的压力下,已撤回对台北的外交承认,并正式承认北京。作为回报,中国向它们提供了安全条约、战略伙伴关系和财政援助。而日本则加强了与这些岛国的外交接触和经济支持。 2023年,东京在基里巴斯和新喀里多尼亚开设了新的大使馆,并提供了近5600万美元的援助,以增强包括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内的岛国的抵御能力。日本资助的发展项目包括建造风力涡轮机、提供防灾和道路建设设备,以及对地方当局进行应急准备和国际法方面的培训。例如,通过指导地方领导人如何评估与中国签署的合同的后果,日本可以帮助岛国政府维护主权,并赋予它们权力,使其能够决定哪些投资在长期内最有利于自身。
构建联盟
日本重振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的最大障碍在于其自身的政治现实。尽管新成立的高市早苗政府获得了较高的公众支持,但由于自民党并非多数党,因此必须应对一个脆弱的联合政府,无法完全掌控局面。高市早苗还需应对诸多国内挑战,包括如何应对人口持续老龄化、劳动力萎缩以及全球最高的债务占GDP比率之一,以及如何实施社会和金融改革——包括更新税收结构以奖励创新和吸引人才——这些改革对于日本在无国界数字经济中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
然而,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恰恰是高市早苗能够赢得各政治派别支持的领域。保守派支持这一战略,因为它展现了日本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并塑造了日本强大的形象。温和派则将其视为推广强调集体主义的日本式外交的一种途径。东京方面对政府将国防开支翻一番的承诺给予了广泛支持。高市早苗宣布,她将在2026年3月前实现这一目标,而非最初计划的2027年。高市早苗还多次呼吁加强与盟友的关系,以确保航行自由,并改善与包括澳大利亚、菲律宾和韩国在内的主要区域伙伴的协调。
高市早苗将面临阻力的地方在于日本国防开支的规模、资金来源以及如何把握威慑中国与引发进一步冲突之间的界限。增加国防开支将需要削减其他领域的开支,例如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或者增加税收。这两种做法都不受选民欢迎,而削减开支可能会降低对发展援助和其他国际援助项目的支持。此外,东京还必须应对一些遗留的历史矛盾。尽管高市早苗以保守派著称,但在竞选过程中,她却小心翼翼地回避了政治记忆和日本在二战中的行为等敏感问题。高市必须继续确保她不仅能获得日本国内的支持,还能获得远至欧洲和美国等盟友和伙伴的支持。
通过任命经验丰富的贸易谈判专家担任外务大臣和经济产业大臣这两个关键职位,高市表明她重视外交和经济政策方面的经验。但在地缘政治环境瞬息万变的当下,这位新首相不能仅仅照搬安倍的政策。她需要切实地将日本重新确立为动荡的印太地区稳定的核心支柱。一个务实的支持与合作愿景将向该地区表明,更深入地致力于构建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才是应对当前经济和安全挑战的最佳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