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huasan

注册日期:2025-02-21
访问总量:54518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俄罗斯战时经济的裂痕


发表时间:+-

曾在俄罗斯央行工作至2022年初的柏林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研究员亚历山德拉·普罗科彭科(Alexandra Prokopenko)20251020日在 《外交事务》杂志发文,分析俄罗斯战时经济的裂痕,主张美国和欧洲如何利用莫斯科的弱点,痛打落水狗:

为了维持对乌克兰的战争,俄罗斯将其经济军事化。尽管与国外普遍的看法相反,俄罗斯经济尚未完全进入战时状态,但克里姆林宫不仅斥巨资兴建武器工厂,还开始与中国加强贸易,以规避西方制裁。过去三年,得益于政府巨额支出、俄罗斯出口商品价格高企以及娴熟的经济管理,俄罗斯经济表现超出了大多数预期。

目前,人们对俄罗斯经济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由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所宣扬,他认为俄罗斯经济表现出惊人的韧性,足以支撑他宏伟的目标,这些目标不仅包括维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还包括扩充和升级其军事力量,以便有朝一日能够与北约抗衡。自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今年1月重返白宫以来,普京加大了对北约决心的考验。 9月,俄罗斯无人机侵犯了波兰领空,俄罗斯战斗机侵入了爱沙尼亚领空。普京对自己的资源充满信心:自2022年以来,即使面临严厉制裁,俄罗斯仍在扩大武器产量。

另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经济终有一天会崩溃。但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正确。俄罗斯长期打造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来真正挑战北约的能力,受到日益增长的财政压力、过度紧张的劳动力市场、阻碍其获取关键技术的制裁以及已经满负荷运转的国防工业的制约。国防专家认为,俄罗斯可能需要七到十年的时间来重建其军事力量——即补充耗尽的武器库存、更换损失的重型装备、重建部队实力和战备状态。然而与此同时,俄罗斯可以廉价地利用网络攻击和破坏活动骚扰北约成员国,而且鉴于欧洲国家正急于升级防御系统,它甚至可能更快地决定直接发动攻击。

经过三年半的全面冲突,俄罗斯政治经济的轮廓揭示了克里姆林宫所能达到的极限。为了挫败普京的宏伟目标,美国和欧洲国家必须更好地了解俄罗斯经济的具体长期弱点,并立即开始利用它们。

 

原地踏步

尽管受到制裁和孤立,俄罗斯仍设法维持其战争机器的运转。2021年,克里姆林宫将联邦预算的约22%用于军事。如今,其军事支出接近40%,约占GDP8%(包括国内安全支出)。政府扩大了无人机和弹药制造规模,翻新了苏联时代的装备库存,并提供丰厚的经济激励措施鼓励男性参军。莫斯科通过宣布部分动员并鼓励现有国防工厂昼夜不停地运转,得以维持入侵,而无需让整个经济进入全面战时状态。平行进口(未经制造商许可由第三方向俄罗斯出售的商品)和中国供应商弥补了制裁造成的关键零部件缺口。短期内,这种拼凑式的策略足以补充前线部队,使俄罗斯继续参战。

但这些成就并不像表面上那么令人印象深刻。正如军事分析家达拉·马西科特所指出的,到2024年,俄罗斯的国防工业产能(除无人机生产外)已基本停滞。目前俄罗斯向乌克兰前线交付的大部分设备都是翻新的,而非全新的,而且往往不如北约的系统。军事和国防部门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尽管效率可能略有提高,但无法产生快速扩军所需的资源规模。

俄罗斯通过利用其所谓的工业动员储备(战时可快速启动的备用生产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基础设施扩张(例如建造弹药厂),展现了韧性和适应能力。但该国已耗尽其制造能力和人力储备。为了大幅增加装备产量或招募和训练更多士兵,莫斯科必须转向更全面的战时状态,将所有可用资源用于军事需求,就像二战期间那样,或征用民用生产线用于军事用途。例如,汽车工厂可以只生产军用车辆。但政府一直拒绝这样做,因为它担心社会动荡和消费品短缺。

 

闪烁的红色

俄罗斯的战争经济虽然有效,但效果有限。克里姆林宫不仅受到短期生产瓶颈的制约,还面临财政压力、劳动力市场捉襟见肘、技术孤立以及国防工业基础碎片化的困境。实际上,国防开支就像一个一次性商品经济:工厂满负荷运转,工人获得工资,对投入的需求激增,但产出却几乎立即消失。坦克、无人机和炮弹的生产是为了在战场上摧毁,国家向受伤士兵支付终身抚恤金,向阵亡者家属支付死亡抚恤金。这种循环在短期内维持了就业和工业活动,但却无法产生持久资产(例如高速公路、发电厂或学校)或生产力增长,导致经济在战争年复一年地持续增长的同时却更加贫困。

俄罗斯的财政指标亮起了红灯。由于价格下跌、物流成本上升、汇率波动以及制裁扩大的威胁,石油和天然气收入正在下降。 2025年上半年,联邦收入下降了16.9%。财政部在设计2026年预算时,假设油价为每桶59美元,低于上一预算草案中的67美元,并且可能会进一步下调油价预估。

非石油收入正在增长,但远不足以弥补增长放缓,尤其是在俄罗斯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今年前七个月,俄罗斯GDP仅增长1.1%,在经历了两年的经济过热之后,出现了大幅减速。由于巨额的国家支出推高了消费物价,俄罗斯的GDP2023年和2024年分别增长了3.6%4.1%。经济过热是不可持续的,但如今的经济减速暴露了依赖持续的财政刺激来掩盖潜在结构性弱点的战时经济的脆弱性。为了弥补收入缺口,政府正在采取所谓的“收入动员”措施——扩大罚款、罚金和国家费用。2024年,政府提高了所得税和企业税。现在,根据一份预算草案,克里姆林宫正在考虑将国家增值税提高两个百分点,这将带来143亿美元的收入。除了将增值税提高到22%之外,当局还计划将企业缴纳增值税的收入门槛降低六倍,从而大幅扩大纳税人基础。

自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的军费开支将首次停止增长。

国防部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是一位经济学家,他向普京保证,2026年及以后持续的国防开支,加上改进的政府采购,将推动更广泛的经济增长,并可能刺激民用经济。他的策略是通过简化合同签订和直接资助军民两用技术,将采购范围扩大到小型私营企业和无人机研发机构“鲁比肯先进无人系统中心”。

在别洛乌索夫的理念中,当国家为军事目的创造大量工业需求时,工厂就会开始大规模生产新技术,从而使其变得更便宜、更可靠。这一过程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就曾发生过。五角大楼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努力为“民兵二号”导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任务采购材料,从而创造了对集成电路的持续需求,使制造商能够达到降低成本所需的产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美国成为现代计算机产业中心的原因。

然而,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与促成这种溢出效应的美国开放体系有着根本的不同。普京的自给自足政策造就了一个半封闭的经济体系,在这种经济体系中,每一次流动性注入或补贴信贷都会产生与刚性供应约束相冲突的需求。由于物流瓶颈、技术限制和长期劳动力短缺,俄罗斯企业无法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过度的货币刺激非但没有创造更多产出,反而推高了价格,扩大了供需缺口,并推高了通货膨胀——这种动态破坏了国防开支原本旨在实现的增长目标。

2026年的预算草案中,自战争爆发以来,军费开支首次停止增长,甚至可能略有下降。目标是经济再平衡,而非和平。但军费开支的适度减少并不能解决俄罗斯的结构性问题。俄罗斯陷入了困境:任何快速削减国防开支的尝试都可能引发经济崩溃,而维持目前的军费开支水平又将使经济长期停滞。莫斯科既无法维持无限期的军费开支,也无法在不解散军队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制裁缓解的情况下安全地过渡到民用经济。

 

我们正在招聘

俄罗斯的劳动力市场也十分紧张。到2024年底,俄罗斯企业将面临220万名工人的劳动力缺口,70%的俄罗斯企业报告称其员工短缺。国防生产现在与建筑、交通和农业争夺稀缺的劳动力。移民限制使问题更加严重。移民只能在少数几个低薪行业工作,而且还面临着歧视性的法律。例如,他们的孩子上学机会有限。

与此同时,人口压力日益加剧:65岁以上的人口已占俄罗斯总人口的18%,预计到21世纪中叶,这一比例将上升到24%。战争加剧了这一人口危机。据BBC和俄罗斯独立新闻机构Mediazona 8月份估计,迄今为止,至少有21.9万名俄罗斯士兵在乌克兰阵亡,其中大多数是劳动年龄男性。此外,还有数十万人因伤永久退出劳动力市场。前线的合同制士兵约占劳动力的0.5%。理论上,战争结束后,经济将重新吸收这些工人,但战斗技能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平民工作,许多退伍军人需要再培训和持续的医疗护理。

俄罗斯的国防工业现在看起来就像一床拼布。

美国和欧洲的出口管制切断了俄罗斯高端半导体、精密轴承和专用机床等先进零部件的供应,迫使其经济陷入代价高昂的替代困境。为了制造国产替代品,俄罗斯需要从零开始建设新的生产设施。结果往往是产品质量更差、成本更高。平行进口和中国供应可以暂时填补电子和机械领域的关键缺口,但这些产品的质量往往较低。俄罗斯可以组装武器,但无法重建长期竞争力所需的先进工业基础。俄罗斯不仅在零部件方面依赖中国,在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方面也依赖中国,这使得北京在消费品和工业品定价方面拥有显著的制衡莫斯科的筹码。在许多方面,俄罗斯现在都从属于中国,主要充当资源供应者的角色,而非技术上的对等者。

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如今看起来像一块拼布。既有像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这样的国有巨头,也有地方工厂,以及生产无人机和设备的小型甚至车库大小的公司。这种分散的动员方式在战时表现出意想不到的成效,因为小工厂通常比传统的大型承包商工作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然而,一旦战争结束,俄罗斯政府将无力维持这些公司的运转。克里姆林宫将更容易恢复苏联式的中央集权工厂体系、臃肿的采购和根深蒂固的腐败。这些创新型小公司的倒闭可能会减缓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步伐,因为它们会被行动迟缓的国有垄断企业击败。

支持小工厂(也称为人民军工联合体)的别洛乌索夫与普京的亲信——例如普京的老朋友、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首席执行官谢尔盖·切梅佐夫和普京的前保镖阿列克谢·久明——之间也存在争执,后者为传统的国防企业游说。双方不仅在如何发展国防工业基础的问题上争执不下,还在争夺对日益军事化的经济收入来源和利润丰厚部分的控制权。例如,自2008年以来,切梅佐夫通过向股东和管理层施压,迫使他们加入他的工业帝国,从而巩固了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对国有和苏联时代私有化的国防制造商的控制权。俄罗斯富有创新精神的国防企业家可能会遭遇类似的恐吓,从而导致冲突、延误和成本超支。

 

趁他们落井下石

美国和欧洲不能指望俄罗斯经济会轻易崩溃。但俄罗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限制意味着,其计划中的军事复兴将是缓慢、不均衡且代价高昂的——这为其对手提供了阻碍其军事建设的机会。例如,制裁和出口管制仍然可能损害莫斯科的利益。这些措施已经迫使俄罗斯转向进口替代,并发展出对中国的依赖。如果美国和欧洲的政策制定者加强对光学器件、半导体和先进机床等零部件的控制,并继续制裁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和金融体系,这将给俄罗斯的经济和工业基础带来更大压力。这些措施也可能使莫斯科更难维持支撑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进口消费品(如电子产品、服装和家居用品)。

美国和欧洲的政策制定者应该预见克里姆林宫的调整。俄罗斯可能会进一步军事化其经济,将更多民用工业转化为军工生产需求,建造新工厂,并通过提高工资、豁免兵役和扩大招募活动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国防工业。这些行动对普京来说具有政治风险,因为它们将迫使普通俄罗斯民众做出牺牲。消费品工厂可能会关闭,商品可能会被定量配给,企业可能会将员工流失到与战争相关的行业。迄今为止,普京通过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维持了公众对其宏伟军事野心的默许。全面动员可能会让更多人感受到战争的影响。但从普京的角度来看,潜在的回报——征服乌克兰和削弱北约——或许值得他孤注一掷。

要挫败普京对抗北约的野心,时机至关重要。俄罗斯可以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弥补损失,但完全恢复军事力量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俄罗斯战时经济的矛盾之处在于它既强大又脆弱。美国和欧洲必须紧急行动:趁俄罗斯仍受制于人之际,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不是坐等克里姆林宫重新站稳脚跟。


浏览(256)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