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丁山

注册日期:2024-11-09
访问总量:9349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有夏”无夏? ——浅论夏王国之有无 十五


发表时间:+-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汤曰:“格女众庶,来,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有众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戮女,无有攸赦。”以告令师,作《汤誓》。于是汤曰“吾其武”,号曰武王。桀败于有娀之虚,桀奔于鸣条,夏师败绩。汤遂伐三葼,俘厥宝玉,义伯、仲伯作《典宝》。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这个是司马迁老爷子记录的汤打劫履老十的全部过程,商汤的豪迈而不失悲天悯人的无奈纠结的心情被现场放置的森海塞尔录音机全程实况录音,因此2000年后还能被司马迁听到并且读出,这就是中原历史的吊诡般活灵活现之处。还原历史的真相可能是这样的:履老十的迁徙方向是一直往南,沿途落脚的地方是他们先前建好的驿站或者坞堡,蓄谋已久的汤带着几十个村子的武装民兵分别在娀,鸣条,葼这三个地方设下埋伏,打劫了履老十的队伍,俘厥宝玉,从这句显示了商汤处心积虑的目的所在,也说明履老十打包带走的都是什么东西,娀是一处连绵起伏的丘陵,鸣条则是南渡黄河的重要渡口,葼则是一片芦苇荡,这些战场位置的选择可以证明商汤对于攻灭履老十并没太大把握,因而他要采用非常规的作战样式,力图在运动中发起突然打击,此公深得希特勒闪电战之精髓,但是即便商汤的层层堵截,都没有使得履老十的南归工匠大军全军覆没,除了丢弃了所有携带物资外,身心疲惫,元气大伤的履老十还是回到南方的故乡,可见履老十并不是商国中央机关报宣传的那样是一个众叛亲离,丧尽天良的独夫民贼,在长征的艰难跋涉路上,他的队伍没有抛弃他,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队伍独自亡命天涯,回到故地,履老十仍然是汉人沿长江建立的众多城市中某座城市的市长,直到多年后疾病夺走他的生命,北方华人通过清洗中原汉人的势力,在人力,技术,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方面超过南方,逐步走向农耕社会的巅峰,终于迎来了东亚人类农耕文化的曙光。


浏览(405)
thumb_up(3)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