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备用胎
换备用胎
多伦多 李 郡
今天到超市买东西,快到停车场时,车上突然亮起了报警灯,显示 “Tire Low”。我勉强开到超市,下车一看,轮胎已经瘪了。打开手机,查找 YouTube 教学视频,准备自己动手更换备用轮胎。
记得年轻时,经常在美国电影里看到那样的情节:汽车在路边抛锚,司机卷起袖子,亲手修车。那是上世纪的美国影像,而在那时的中国,汽车还属于极其稀有的高档物品,私人几乎不可能拥有。每次看到美国人能自己修车,我都心生羡慕——那种自信、独立、从容的气质,深深吸引着我。
移民多伦多后,发现这里的汽车已经普及得几乎像生活必需品。每个成年人几乎都有一辆车。我也买了一辆,用于上下班、购物或出行。令人惊讶的是,这里的车几乎不会出故障——只需定期换机油、轮胎、刹车片。记得有位客户曾对我说:“在国内,每年车都要大修一次;可在这儿,我的车开了二十年,还从没坏过。”确实,这些年,我也从未真正有机会自己修车。
今天,终于遇上这样一个机会。我心里竟有几分激动——仿佛要圆一个年轻时的梦。于是,我打开后备箱,取出备用轮胎和工具,架好千斤顶,开始动手。
这时,一位印度裔老人走过来,微笑着问:“需要帮忙吗?”
我客气地说:“谢谢您,我自己可以。”
但他依然从车上拿出一套工具,坚持要帮我。他的动作熟练、干净、专业——我甚至没来得及插手。他做的几个细节,是我在视频里都没看到过的。后来想想,如果没有这位老人,我大概会摸索半天,走不少弯路。
轮胎换好后,我连声道谢,一时不知如何表达感激,便掏出几张加币想请他收下。他摆摆手拒绝了,说自己已经退休,年轻时开了一家修车行,从业三十多年。看着他车里整齐摆放的各种修车工具,我能感受到他对那份职业的热爱。
他还顺便教我一些补胎的技巧,并送我几条补胎用的胶皮条。我心里很感动。也许是看出了我的心意,老人笑着说:“你能记住这次经历就好。如果能让人们知道,普通的印度人也一样善良、乐于助人,我就满足了。”
我郑重地对他说:“我会永远记得这件事。”
在多伦多生活二十多年,我接触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不同的肤色、信仰与文化,却在这座城市里,慢慢融化成一种共同的气质——善良、友好、互助。
那一刻,我感到,一座城市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街道与湖光,更在于这些平凡、真诚、温暖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