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

注册日期:2022-12-28
访问总量:76657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中美关系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面


发表时间:+-

中美关系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面

多伦多 李 郡

 

回顾近百年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一个事实:中美关系始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无论是在战乱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和平发展时期,中美关系的走向直接决定了中国社会能否获得发展机遇。良好的中美关系,给予了中国人民信心和机会,使中国最终能够在战争中坚持,在建设中崛起。

 

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科技进步、生产力跃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都与中美关系的持续改善呈高度正相关。相反,近年来中美关系不断恶化,中国经济社会出现明显下行压力,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清晰表明中美关系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一、股市:中美关系决定企业活力

股市是企业发展的晴雨表。中国股市的兴衰,背后反映的是企业效益和整体经济状况。

 

过去,得益于良好的中美关系,中国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出口规模迅速扩大,业绩持续上升,从而带动股市走强。但近几年,中美关系紧张,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高关税,加之“去风险化”趋势,中国出口受阻,许多企业陷入困境,不得不外迁或倒闭。企业效益受挫,股市自然难以回暖。

 

因此,中国股市的基本面,不仅在国内制度和政策,更在中美关系。只有中美关系改善,企业发展恢复信心,股市才能真正迎来反转。

 

二、房市:中美关系推动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建设速度令世界瞩目。高速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和数字通信体系迅速形成,居民住宅条件实现了跨越式改善。

 

这些成就固然依赖中国人民的勤奋努力,但同样离不开美国的外部助力:推动中国加入WTO,给予普惠贸易待遇,吸引大规模资本与技术进入中国。正是在中美关系的最佳时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市场迎来了黄金时代。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转冷,外资撤离、企业萎缩,就业机会减少,数以千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年轻人“躺平”、不婚不育,进而无力也无意购房,房地产市场无人接盘,价格急剧回落。

 

改善中美关系,才是房市真正企稳和复苏的根本前提。

 

三、金融业:合作比对抗更现实

在金融领域,中美合作曾为中国带来巨大收益。借助美国金融体系,中国在过去数十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近年来,一些声音鼓吹“人民币取代美元”,使中美金融关系从合作转向对立,直接激化矛盾。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十分有限:金砖国家并未普遍接受人民币,本币互换伙伴多处于高通胀环境,人民币国际化几乎受阻。同时,美联储持续加息,对中国房地产和“一带一路”贷款造成冲击,金融债务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人民币与美元不是替代关系,而应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中国金融业要稳健发展,最佳路径仍是深化与美国的合作。

 

结语

纵观百年历史,正反两个维度都证明:中美关系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面。中美关系良好,中国经济就能顺利发展,股市、房市、金融业才会真正繁荣;反之,忽视这一事实,社会经济各领域必然承受巨大压力。这些年来,不论是内循环,供给侧改革,新能源经济,外部的一带一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都于事无补。

 

中国的未来发展,必须以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为前提。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信心的根基,是决定性变量,更是中国社会基本面,动摇不得!


浏览(812)
thumb_up(6)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阿妞不牛

    这个分析顺理成章。但是一个根本点推翻一切:只要台湾存在,中共与美国不再存在双赢格局,只是准备最后的决斗,避免同归于尽。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方的赢,就是对方的输。任何极端冲突,就是同归于尽。因此,只能是在提高极端冲突到同归于尽门槛下,令对方的损耗大于己方。在不断加码情势下,令筹码高到对方无法承受。如果双方选择停止加码博弈,也只是暂停,不会让这种“停火”成为对方下次进攻的机会。

    而关键难点在于双方对“损耗”,也即是代价的定义逻辑完全不同。对于美国政府,农民大豆波音的飞机如果失去大主顾,都是政治上的致命。而对于中共,则是只有失去防火墙才是致命。而只要防火墙存在,中共永远不会与美帝同流合污。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