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不是馈赠,而是警告——从罗马《军备志》到美国“战争部”
《文明系列·制度军工篇(补章)》
和平不是馈赠,而是警告——从罗马《军备志》到美国“战争部”
导言
2025 年 9 月 30 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弗吉尼亚 Quantico 集结八百名将军训话。他开篇引用古罗马军事家维格修的名言:“渴望和平的人,必须准备战争。”这一幕,不仅让人想起罗马帝国的暮年,也折射出今日美国的焦虑。
一、古罗马的制度教训
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已经显出衰败的迹象。财政空虚,边防松弛,军队纪律废弛。就在这个背景下,军事作家维格修(Publius Flavius Vegetius Renatus)撰写了《军备志》(Epitoma Rei Militaris),试图以“复古”方式挽救帝国。他在书中写下那句著名格言:“渴望和平的人,应当预先准备战争。”
维格修的警告并非鼓吹战争,而是强调制度逻辑:和平必须靠军力维系,纪律和训练是帝国安危的根本。然而,这样的警告未能改变帝国命运。不到一个世纪,西罗马在 476 年灭亡。事实证明,罗马的崩塌并不是外敌的一次袭击,而是制度长期腐朽的累积,蛮族入侵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赫格塞斯的“战争部”训话
2025 年,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 Quantico 向八百名将军讲话,开篇重提维格修的格言。他随即宣布:“防御部的时代结束,战争部的时代开始。”
这不仅仅是语言,更是制度定位的转向。他批评美军的“肥胖将军”和“觉醒文化”,要求恢复体能与军纪,强调美军必须随时赢得任何战争;若敌人挑战美国,“将被钢铁般的军力碾碎”。
赫格塞斯的训话,既是对内的整顿,也是对外的威慑。通过借用古罗马的格言,他把制度性的军备重整与国家存亡直接挂钩。
三、罗马与美国的镜像
维格修与赫格塞斯之间隔着一千六百年,但语境却惊人相似。
1.罗马财政困窘、军队空虚,美国今天债务爆表、征兵困难。
2.罗马面临蛮族入侵,美国正陷于俄乌、台海、中东三线压力。
3.罗马作家呼吁恢复古制,美国部长高喊“战争部”来唤回军心。
这并不是强盛帝国的自信,而更像衰落大国的焦虑。维格修的《军备志》与赫格塞斯的训话,本质上都是在制度崩塌边缘发出的呼喊。
四、制度的预兆
罗马灭亡前夕,维格修在《军备志》中大声疾呼整顿军备,呼吁恢复古制与军纪,但这一切终究未能扭转帝国的颓势。今天,美国最高军政首脑重提同样的格言,未必是力量的宣示,更可能是一种不祥的预兆。
美国依然是当今地表最强的军力,信心甚至过于爆棚,然而现实处境却已堪忧。正因如此,这句古老的格言才更像是一声制度警钟——提醒人们,和平若仅靠口号维系,终将埋下崩塌的隐患。
延伸思考
真正的敌人,从来不只是边境之外的强敌,而是制度自身的老化与空洞。美国依旧是全球最强的军事力量,战略纵深与科技优势无人能比,信心甚至显得过于充盈。但正因如此,内部裂痕与外部挑战的叠加才更值得警惕。帝国的危险往往不是在敌军列阵之时,而是在制度已无力凝聚国民、无力支撑财政、无力塑造军心之日。赫格塞斯的训话,像极了罗马暮年的回声:即便最强大的军力,也需要警钟长鸣。
主权注脚
从维格修的《军备志》到赫格塞斯的“战争部”训话,跨越一千六百年的历史回声提醒我们:帝国的和平,既需要实力支撑,也需要制度稳固。美国仍然是地表最强军力,但过度的自信与制度的裂痕正在并存。真正的挑战不是外敌列阵,而是制度能否长久凝聚国民与财政,维持军心与信念。警钟必须长鸣,否则,最强大的武力也可能在幻觉中失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