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白

注册日期:2015-05-09
访问总量:283563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孟子与脾胃论》第七篇:从保民而王,详解《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


发表时间:+-

第七篇  从保民而王,详解《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

孟子见齐宣王。(齐宣王)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中记载的这一节话,讲的是齐宣王请教孟子具有什么样品德的国君才能称王,一统天下?孟子回答说,只要能保养百姓就能称王,天下莫能与之抗衡了。这,就是孟子强调保民的重要性,惟有保民才能称王,天下一统,不起祸乱。当然,话说回来了,如果不保民,非但不能统天下,还很有可以造成天下大乱。

孟子这“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思想,在《脾胃论》中也有体现。只不过东垣是从反面来说的,即如果不保民,则天下不能一统,还可能酿成天下大乱。诸君不信么?且看我来举例说明——

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

夫饮食(伤胃)劳役(伤脾)皆自汗(伤脾胃则肺气虚,肺气虚则卫不强,卫弱汗出,这是我们的一般认识,但是东垣如何认识呢?大家看——),乃足阳明化燥火(东垣认为由于饮食劳役伤了脾胃,使足阳明胃中化燥火,也就是胃中有燥火了,为什么?这是东垣认为胃本来是热的,以销谷,现在胃虚了,胃的病态反应会有燥火),津液不能停(停留),故汗出小便数也(胃蒸腾津液出而为汗,为尿)。邪之大者,莫若中风(风邪所中)。风者,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虽然,无虚邪(反时之邪,冬令反温,夏令反寒),则风雨寒不能独伤人,必先中虚邪,然后贼邪(过时之邪,即冬令寒甚,夏令热甚)得入矣。至于痿、厥逆,皆由汗出而得之(汗出津液失,失而成痿;汗出则阳气随汗而出,阳气失,则四末厥也)也。且冬阳气伏藏于水土之下(冬主藏。冬季时,阳气是伏藏在水土之下的),如非常(不是常态)泄精,阳气已竭,则春令从何而得(冬失阳气,春令不行),万化(万物变化)俱失所(根据)矣。在人则饮食劳役,汗下时出,诸病遂生(天人相应)。予所以谆谆如此者,盖亦欲人知所慎也。

通过以上详解,我们可知,如果胃虚,则会导致一个人的元气不足,元气一旦不足,则诸病遂生。这一点,就像孟子提出的,一个君王要保民,惟有保民,则天下一统,天下太平;反之,如果不保民,就如东垣以上这篇文章中所言不去顾护胃气,那么元气一定虚损,若果元气虚损,则诸病遂生,天下就不会一统,也不会太平了。

2025年9月30日星期二


浏览(228)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