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huasan

注册日期:2025-02-21
访问总量:48334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中国在继续进攻


发表时间:+-

image.png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59月在中国天津发表讲话。马克西姆·谢梅托夫/路透社

 

曾任美国驻罗马联合国机构大使,现为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访问学者的杰弗里·普雷斯科特(Jeffrey Prescott)和曾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及台湾事务高级主任,现为哥伦比亚大学高级研究学者朱利安·格维茨(Julian Gewirtz)与929日在《外交事务》发文称,北京计划利用美国的退却继续进攻:

川普第二届政府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是,其彻底否定现有全球秩序将如何影响中国的国际战略。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称该秩序既“过时”,又是“用来对付美国的武器”。923日,唐纳德·川普总统在联合国发表讲话时,猛烈抨击这个“全球主义”机构“为我们制造了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今年头几个月,北京对华盛顿攻击国际秩序的回应似乎大多是谨慎而有分寸的。中国与美国针锋相对地互加关税,但除此之外,它仍然乐于袖手旁观,并从川普疏远美国盟友和退出国际机构的行为中获益。

这段谨慎时期现已结束。北京已决定采取更为雄心勃勃的方针,并在9月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生动地展示了其计划。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了这一一度沉寂的地区经济和安全机构的峰会,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印度总理莫迪握手,并会见了来自欧亚大陆的其他18位领导人。几天后,在普京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陪同下,习近平在北京主持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展示中国快速增长的军备。川普谈到在电视上观看峰会时说:“他们希望我在看,而我也在看。”这番话无意中揭示了中国希望美国所处的确切位置:这位美国总统,这位常常是全球政治主要推动者的人,如今却成了世界变迁边缘的旁观者。

习近平的目标是将中国打造为新兴多极世界的支点,他正在推进一项新的、更积极的外交战略来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并非试图迫使美国放弃其在国际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或颠覆现有秩序,而是利用了川普迅速且自愿地放弃华盛顿角色的举动。中国正在现有机构内构建自身的权力和威望,试图将这些机构的重心不可逆转地转向北京。如果这一策略成功,它将从内而外地改变国际秩序,使中国成为中心舞台,并以未来美国政府可能难以逆转的方式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世界建设

不久前,外交政策分析人士或许还会对中国峰会的盛况不以为然。毕竟,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往往重表面功夫,轻实质内容。该组织主要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例如中印之间长期存在的边界争端,往往超过了它们的共同点。事实上,一些评论员和美国官员将中国近期主办的活动斥为“做秀”、“作秀”,仅仅是“拍照”。

川普第二任期已过八个月,这种解读充其量也过于乐观。它低估了全球对川普行动的反应在多大程度上重塑了世界。美国数十年来建立和维护的国际秩序即将终结,其后果尚待观察。许多国家正在争夺影响力,短期交易而非长期合作正在成为新常态,开启了我们其中一人在《外交事务》杂志上称之为“唯利是图的多极化”的时代。美国和中国仍然是两个最强大的国家,但印度、俄罗斯以及欧盟等其他国家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各自都有自己的议程。随着川普执政期间美国与盟友的破裂,美国的竞争对手正在以越来越有意义的方式进行合作。

然而,由于这一新秩序的最终形态尚不明确,习近平看到了一个机遇之窗,即通过果断进入川普“美国优先”政策留下的空白领域,在不直接与美国对抗的情况下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这一计划远远超出了将全球领导人聚集在中国城市的表象。美国总统与巴西和印度领导人发生争执之际,习近平在巴西利亚主办的金砖国家视频会议上就“抵制保护主义”发表讲话,并欢迎莫迪访华,加强与这两个主要大国的关系。川普对全球大部分地区征收关税并取消美国对外援助之际,习近平正在拉拢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北京在 6 月宣布削减对非洲商品的关税,并在 9 月声称将加大改革世界贸易组织的力度,以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川普政府毫不掩饰地推崇科技民族主义,将其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命名为“赢得竞赛”。与此同时,中国主办了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团结”为主题的年度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声称北京希望分享人工智能的益处,并宣布了一项新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项目。川普抨击气候变化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局”,并缺席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而习近平则设定了一个减排目标,尽管目标远非雄心勃勃,却在某些方面赢得了赞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如果中国的策略得逞,它将改变国际秩序。

或许最令华盛顿担忧的是,习近平的行动明确表明,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将奖励反抗美国的行为。没有什么比习近平决定在北京阅兵式上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放在首位更能体现这一承诺了。几十年来,朝鲜一直遭受严厉制裁,并派军队参与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习近平同样也欢迎其他以某种方式反击美国的领导人:普京、莫迪和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在中国也受到了热烈欢迎。

中国如今致力于展现国际秩序的捍卫者而非破坏者形象,这为其长期以来在现有机构中争取特权地位并提升其制定规范和规则的能力的努力赋予了新的意义。直到最近,中国还倾向于采取更安全的做法,即批评不受欢迎的美国政策,并将其活动重点放在国际关注度较低的领域,例如发展、文化和维和。但随着好斗的川普在联合国大会演讲中质疑联合国的宗旨,北京的国际受众或许更容易接受其提出的友好姿态。“中国一直是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坚定捍卫者,”中国总理李强在川普发表演讲几天后在联合国表示。

九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了“全球治理倡议”,旨在在联合国体系中留下中国印记。该倡议呼应了许多国家对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渴望,并让中国——而非任何其他国家或国际机构——成为新秩序的仲裁者。北京方面已在推进一些对其有利的原则,例如,它主张一种绝对主义但有选择性的国家主权观念,认为它只适用于自身而非所有国家,并将它认为具有威胁性的价值观(例如普世人权)边缘化。中国并未透露将如何解决国际机构内部争端或对国际机构进行改革的细节,也无意为昂贵的联合国项目承担更多费用。但鉴于川普政府对联合国表现出的蔑视,那些致力于联合国体系的国家很可能会接受中国的恳求,支持其新倡议及其在一系列实质性问题上的立场。习近平希望,鉴于中国对联合国机构及其人员的投资虽然不多,但仍然引人注目,而川普的持续忽视将使中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重塑这些机构。

与上海合作组织一样,分析人士或许曾对全球治理倡议嗤之以鼻,认为它不过是空谈口号。但它是中国官员正全力以赴将其转化为现实的一系列项目之一,这些项目包括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例如,学者希娜·切斯特纳特·格雷滕斯、艾萨克·卡登和卡梅伦·沃尔兹最近发现,中国国内安全机构在“全球安全倡议”的旗帜下,显著加强了国际警务伙伴关系和非军事安全合作,尤其是在东南亚、中亚和太平洋岛屿地区,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随着美国的退出,中国正在悄悄地在其本已稳固的贸易关系之上建立新的伙伴关系,目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更多国家将北京——而不是华盛顿——视为其最重要的关系。

 

坎坷之路

指望川普政府突然改变其外交和多边主义方针,或者认为拥抱盟友并与中国争夺联合国影响力是明智之举,都是不现实的。这些举措会得到美国民众的支持,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国的盟友有利于美国,联合国在世界上发挥着必要但并非完美的作用。但这些举措与川普政府“美国优先”的理念相悖,难以获得支持。因此,未来几年,美国可能会在国际机构中为中国留下一个开放的空间。

由于川普对华外交策略,习近平的努力可能会获得额外的动力。在2026年计划访华之前,川普专注于与习近平的私人关系以及达成双边协议——如果之前的谈判可以作为参考,那么即使川普宣称这是一项胜利,世界许多国家也可能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笔好交易。其他国家正在密切关注这些谈判,任何看似奖励中国抵制美国要求的协议,都将进一步强化中国相对于美国影响力增强的观点。

但中国的成功并非定局。北京可能难以将其宏伟抱负转化为真正的全球格局调整。许多国家都明白,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必然会附带条件,而北京可能无法抗拒升级其在亚洲的众多领土争端或展示其强制能力。过去十年,北京的行动——从针对主要贸易伙伴的惩罚性经济措施,到对南海其他领土声索国的海上骚扰——一次又一次地招致那些珍视自身自治的国家的抵制。现在,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减少对北京和华盛顿的依赖来抵制中国塑造秩序的努力。一个更加碎片化、无政府主义的世界,未必是中国能够主导的世界。

中国的失误或其他国家的抵制很可能会挫败习近平的计划。对美国而言,这样的挫折可以争取时间——直到华盛顿的新领导层再次拥有一个不仅仅只顾自身利益的未来愿景。


浏览(354)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