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萌

注册日期:2011-10-21
访问总量:1259845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哀悼中国法律研究先驱的傳奇,先父老友孔杰荣


发表时间:+-

哀悼中国法律研究先驱的傳奇,先父老友孔杰荣


OHO_Hero_Cohen_Jerome_01.jpg

孔杰荣,杰瑞米·科恩,曾经是我们家七八十年代的西方重要友人之一。我很荣幸因父亲与研究艺术史的科恩太太相识,让我与科恩,美丽的科恩太太以及他英俊帅气的儿子们有过短暂的交集。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包括在北京饭店愉快的聚餐留给了我永生难忘的美好回忆。我记得我的博文,北京饭店的往事,曾有提到过。非常遗憾的是父亲留存下来的照片目前都不在我手里。我跟科恩先生这么多年来也只有过邮件来往,并没有找到机会再次见面。但我一直比较关注他的动向,知道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关注中国,笔耕不辍。希望科恩先生一路走好!

IMG_0759.jpg

IMG_0757.jpg

(取自Instagram 伊桑画廊)

IMG_0761.jpg

(BBC 中文)

我对科恩先生的印象大概就是上面照片中的样子。


除了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BBC等世界主要媒体的报道,纽约大学法学院发布了悼词如下:

In memoriam: Jerome A. Cohen (1930-2025)

荣誉法学教授、东亚法律研究的先驱以及一代又一代学生的良师益友杰瑞米·科恩,于9月22日逝世,享年95岁。

科恩将东亚法律体系引入美国法律教育,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律师和学者。他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曾担任《耶鲁法律杂志》主编,并担任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和费利克斯·法兰克福大法官的书记员。1959年,他开始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任教。1964年,科恩加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担任副院长,并创立了东亚法律研究项目,该项目率先将东亚法律体系和视角引入美国法律课程。在哈佛大学,他曾教授过后来的台湾总统马英九(1976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和后来的台湾副总统吕秀莲。后来,作为一名人权倡导者,科恩帮助政治犯吕秀莲获得释放。

IMG_0763.jpg

选自BBC中文

1990年,科恩来到纽约大学法学院,任教三十余年,并创办了美亚法律研究所。他开设的课程涵盖中国法律与社会、比较国际法、商业合同以及与东亚的经济合作,以及他举办的中文研讨会和每周一次的“亚洲时间”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与顶尖学者、外交官和法学界人士交流的大门。

“杰瑞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学术成就,还在于他在纽约大学法学院创建的充满活力的社群,”2000届法学院院长特洛伊·麦肯齐在致全体法学院师生的一封信中说道。“他将学生与更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用清晰的思路和坚定的信念激励着同事,并致力于跨越国界的正义事业。”

科恩是许多学生的积极导师,同时也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值得信赖的顾问。 1979年至1981年,他居住在北京,为贸易和投资谈判提供咨询,后来担任宝维斯律师事务所(Paul, Weiss, Rifkind, Wharton & Garrison)的法律顾问。科恩曾在亚洲协会、美国华人研究所、亚洲人权观察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担任领导职务。他的学术成就,包括《1949-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越南投资法律与实践》,至今仍具有奠基意义。科恩的最后一本书《东进西出:法律人生》(2025年出版)回顾了他漫长而深远的职业生涯。

科恩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敦促中国政府进行法治改革。“看到中国过去40年的变化,我知道这是可能的,”他在2009年《纽约大学法律杂志》的人物专访中说道。 “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人生用途呢?我从事了有意义的工作,并且正在产生影响。”

科恩先生的小儿子伊桑创办的画廊在Instagram发出的讣告:

我们悼念杰瑞米·艾伦·科恩(1930-2025),他是中国法律的先驱学者、孜孜不倦的人权倡导者,也是我们画廊创始人伊森·科恩的父亲。杰瑞昨晚在家人的陪伴下逝世,享年95岁。

杰瑞·科恩非凡的职业生涯始于1960年。当时,尽管他在美国宪法学领域前途无量,但他却做出了许多人认为不可思议的转向,投身于中国法律领域。在当时中国仍对西方闭关锁国的时代,他致力于学习普通话,研究中国法律体系,并建立后来具有变革意义的联系。

20世纪70年代末,他成为第一位在北京执业的美国律师,在中国刚刚向世界开放之际,为学术界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在伯克利大学、哈佛大学和纽约大学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杰瑞塑造了全球对中国法律和政治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致力于推动加强人权保障。他在中美关系的里程碑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2012年帮助确保异见律师兼活动家陈光诚安全入境。

IMG_0764.jpg

选自BBC中文


杰瑞以其热情、机智和敏锐的洞察力而闻名,即使在九十多岁高龄时,他仍然积极参与法律、政策和正义的辩论。 他的妻子,杰出的艺术史学家琼·勒博尔德·科恩,以及包括伊桑在内的家人,都继承了他文化对话、好奇心和倡导精神。在伊桑·科恩画廊,我们看到杰瑞的遗产体现在我们促进国际交流和扩大跨境声音的使命中。 科恩艺术基金会于今年早些时候成立,旨在传承杰罗姆·A·科恩和琼·勒博尔德·科恩杰出的人生和作品,并致力于推动艺术、人权和法治交汇的项目。 我们向伊桑、萨莎、琼、莉拉斯、彼得、塞斯以及科恩家族的其他成员致以最深切的哀悼。杰瑞的才华、好奇心、勇气和慷慨将继续激励我们。 我们将在未来几天宣布举行追悼会,以纪念和庆祝杰瑞的一生。

----

科恩先生的文章经常发表在香港英文日报《南华早报》上。 《北京公益律师的自主权之争》,《中国权利论坛》,2009年,第1期。 《越南投资法与实践》(朗文出版社,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朗文出版社,1988年)(与陈英芳和何育明合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国际法》(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4年)(与邱汉东合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程序,1949-63:导论》(哈佛大学出版社,1968年) 《东进西出:法律人生》(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5年)-维基


相关链接:BBC的悼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kg3zpx3p0qo/trad.amp


 


浏览(223)
thumb_up(5)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