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赏析
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赏析
历代名家名词赏析之七十
王能全
我思我在摄影
《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南宋】吴文英
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厓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吴文英,号梦窗,南宋奇才,通晓音律,自作词曲,一生寄人篱下,曾为门客幕僚。词题中“庾幕”为管理粮仓的官衙幕僚,吴文英是其中之一。作者与同仁们游览苏州灵岩山,浮想联翩,写下这首怀古名词。
上片由景而引发奇思奇想。登临灵岩山,极目眺望,云烟飘渺。神游深邃太空,追思荒蛮远古,是哪一年从天空坠落下巨大的陨石?流星划过,光芒耀眼,瞬息灰灭,形成了脚下的灵岩山。旋而联想起吴越春秋、建都灵岩山下的吴国盛衰。以“幻”字领起三句,“苍厓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由坠落的“长星”,幻化出眼前的山崖苍翠、古木参天,更幻化出显赫一时的吴王金屋藏娇、宫阙连城、霸业残灭。以实为虚,以真为幻。“名娃”:西施;“残霸”:八声甘州,曾破越败齐,称霸一时,后为越王勾践打败,人死国亡。短短数句,将时间与空间、大自然的演化与人世间吴国兴亡,包揽在凝练的艺术词句之中,妙不可言。
词情顺势而下,当年吴王宫廷景象依稀犹存。“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径,实为“泾”;“箭径”,即苏州的采香泾,一条小溪,并非小路;“酸风”,秋天的寒风,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东关酸风射眸子”。采香泾如箭一样笔直,萧瑟的秋风刺人眼目;吴宫里的脂粉飘浮在水面上,污腻了溪水,岸边的花朵也沾染了腥味。“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靸” :一种草制的拖鞋;“廊”为灵岩山寺的响屐廊,相传吴王令西施等王妃宫女足着木屐,声响于廊。词人置身于响屐廊,响声阵阵,清脆入耳,不知是近两千年前美女们鸳鸯木屐的声音,还是当下飒飒的秋叶声。
下片抒情发议。“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五湖倦客”:指范蠡。吴王在深宫沉缅酒色,唯有高雅的范蠡清醒睿智,看透和厌倦政治斗争,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浪迹太湖,独自垂钓。吴王的“沉醉”与范蠡的“醒醒”形成鲜明的对比。词人陷入沉思,是什么主宰吴越兴亡、世事变迁?“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问太湖浩浩水波,苍水无语。青山耸立,缄默不言,而我百思不解,愁白了满头乌发!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水映碧空、人倚高栏,目送纷飞的乌鸦,夕阳映照着垂钓的鱼滩。苍辽,空灵,词人怀古抚今,反省自已才华超群,地位卑微,不禁惆怅。转而自我排遣,以企忘却烦恼。“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琴台在灵岩山上。词人连声呼唤侍者把酒取来,招呼友人,一同快快登上琴台,欣赏冲入云霄的满天秋色。作者希望将身心沉浸在净洁无尘的寥廓秋空之中。
这首词苍凉沉郁,高秋悲情。词人追忆吴越春秋,寓意于史,寄情于景,感怀身世,期盼在华发之年能像范蠡一样,超脱尘俗,过着寄情山水、逍遥自在的生活。现代古典文学家周汝昌先生点评此词:“旷远高明,又复低徊宛转,则此篇之词境,亦奇境也。”(《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本文取自作者的著作《词苑漫话–常用词牌及其历代佳作赏析》
此书已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正式出版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