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贸易协定保护了战略部门
比利时布鲁塞尔,8月21日:欧盟贸易专员马罗斯·塞夫乔维奇表示,作为双方贸易协定的一部分,欧盟和美国正在努力建立“金属联盟”,以抵消中国补贴生产对全球市场的影响。? Getty Images
全球政策研究所国际贸易与制裁咨询主管鲍勃·萨维奇(Bob Savic)于9月24日在《地缘政治情报服务》发表评论称: 全球大多数国家面临美欧联盟日益加剧的保护主义; 该贸易协定强化了跨大西洋对新技术的控制;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优惠政策对美国公司更有利,而非新兴国家公司。他估计, 随着布鲁塞尔屈服于特朗普政府的要求,这项新协议可能迫使全球大多数国家重新评估其联盟。但他认为, 美欧贸易协定保护了战略部门:
今年8月,美国和欧盟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贸易协定。《互惠、公平和平衡贸易协定框架》以此前关于美欧贸易协定的官方声明为基础,并寻求加强贸易和投资关系,以此作为第一步。
该协议在欧洲各地引发了各种反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前欧洲央行行长、前意大利总理马里奥·德拉吉,他对欧盟日益下降的地缘政治相关性发出了严厉警告。他称该协议象征着欧洲未能将经济规模转化为全球影响力,暴露出其结构性缺陷,亟需进行体制改革。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为该协议辩护,称其为务实且必要的妥协,称其“即使不完美,也是好的”结果,避免了一场可能造成毁灭性的贸易战。她强调,与华盛顿保持凝聚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莫斯科和北京的威权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
并非所有欧洲国家都抱有这种乐观态度。前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贝鲁称该协议是对美国压力的屈服,是欧洲自治的“黑暗日子”。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警告称,该协议存在通胀风险和竞争失衡。德国商业团体认为,布鲁塞尔未能保护欧洲关键产业和监管标准。
对于非欧盟国家而言,该协议的影响深远。这表明,主要大国越来越倾向于双边贸易协定而非多边贸易协定,这可能会边缘化依赖世界贸易组织 (WTO) 机制的较小或欠发达经济体。该协议的巨额投资承诺和能源合同可能会转移跨大西洋走廊以外国家的资本和贸易流,尤其是占全球多数的新兴国家。
从战略上讲,在地缘政治日益分裂的背景下,该协议巩固了西方经济集团,促使许多非西方国家重新考虑其在日益受区域权力中心而非全球共识影响的世界中的地位。
保护钢铁和铝
该框架协议提议通过欧盟贸易专员马罗斯·塞夫科维奇所说的联合“金属联盟”,协调保护美国和欧盟的国内钢铁和铝市场。该联盟旨在通过设立前所未有的关税配额并简化欧美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减轻主要来自中国的补贴性过剩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该联盟也可能排除或限制其他第三国的准入。
在地缘政治日益分化的背景下,该协议巩固了西方经济集团的地位,促使许多非西方国家重新考虑其联盟。
长期以来,作为原材料或中间产品出口国,全球大多数国家一直是国际金属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在它们面临着更大的脆弱性。随着欧盟和美国联手排除“颠覆性廉价”进口产品,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和南亚地区的供应商可能会发现其传统市场被关闭或更难进入。新兴国家的生产商面临着夹在中国低价产能过剩和欧美企业享有优惠双边配额之间的风险。
这种重新调整可能会迫使“全球多数”国家陷入战略困境:它们应该与美欧集团结盟以保持市场准入,还是寻求其他市场(例如通过新的区域集团或北京)来维持其出口市场?
原产地规则
原产地规则决定产品是否有资格享受贸易协定下的优惠待遇。该贸易协定包含一项规则,旨在确保跨大西洋贸易协定的利益主要保留在美国和欧盟境内,从而使其他国家更难竞争。这些“原产地规则”如同壁垒,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市场销售商品的能力。
这种动态破坏了多边贸易体系的包容性。该协议偏向内部供应链,并在很大程度上将第三方经济体排除在外,背离了世贸组织和多边贸易标准所认可的开放、非歧视性贸易框架。这种分割加剧了经济不平等,并可能迫使发展中经济体加入其他贸易集团,或采取更具区域性或碎片化的贸易方式。
事实与数据
美欧协议关键条款
? 欧盟将在2028年前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并在美国新增6000亿美元的投资。
? 美国和欧盟计划共同努力,解决影响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的非关税壁垒。
? 美国和欧盟将制定严格的原产地规则,以确保该协议的利益直接惠及美国和欧盟,而不是第三国。
? 美国和欧盟打算消除不合理的数字贸易壁垒。
? 双方将协调针对第三方非市场政策的行动,并在投资审查、出口管制和反逃税方面开展合作。
? 欧盟已同意购买大量美国军事装备。
美欧技术融合
该框架协议承诺将技术安全要求与美国的要求保持一致,以防止技术泄露到“值得关注的目的地”,从而加强了跨大西洋对战略技术的管控,并改变了竞争格局。在操作层面,该协议引入了更严格的出口管制,对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生物技术等敏感领域进行联合监管,并协调了以遵守与美国一致的安全标准为重点的许可制度。对于第三国而言,这些措施为其参与全球高科技价值链设置了障碍。
新兴市场通常依赖于进口先进投入品并出口零部件或组装产品。随着美国和欧盟通过共享技术安全要求来收紧标准,来自“全球多数国家”的出口商可能面临更高的合规成本和更繁琐的文书工作。这可能迫使这些国家依赖其他大国的善意或政策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全球标准、数据治理和技术转让规范的碎片化加剧。
关键矿产贸易战略
美国和欧盟承诺协调应对第三国对关键矿产出口限制的措施,标志着全球资源治理的重大转变。这可能会对资源丰富的发展中经济体的机遇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协调战略,华盛顿和布鲁塞尔正在形成一个共同阵线,以确保获得关键原材料。
资源丰富的新兴国家可能面临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需要管理其关键矿产的出口方式和对象。如果美国和欧盟对实施出口限制的国家实施惩罚性或报复性措施,例如制裁或贸易限制,这可能会阻碍主权国家优先考虑国内工业化而不是出口限制。
此外,缺乏管理战略资源流动的多边机制,例如拟议成立的国际材料机构,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以共同透明的方式保护其利益的选择。
经济安全协调与供应链韧性
随着美国和欧盟通过针对非市场政策(政府或机构干预)、投资审查、出口管制、逃税以及相互获得政府合同等协调行动深化经济安全合作,双方正在构建一个强化的跨大西洋经济框架。这不仅增强了供应链韧性、促进了创新,也有效地将来自第三国的参与者排除在外。
通过协调外国投资审查,美欧集团提出的对外投资审查提案可能会限制发展中经济体从美国或欧盟投资者获得资本,尤其是在技术、原材料或军民两用行业领域的投资。这将改变此前支持增长和工业化的投资流向。
将国家补贴等“非市场”做法列为美欧联合反制措施的目标也产生了间接影响。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如果依赖产业政策、补贴行业或大型国有企业,可能会面临怀疑或惩罚性回应,甚至可能导致更高的关税或制裁。即使此类政策在国内是合理的,也可能引发报复,或被排除在采购招标和供应伙伴关系之外。
环境和社会治理标准
框架协议中关于欧元区环境和社会治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规范的条款,实际上构成了有利于美国企业的豁免,从而降低了美国企业的贸易成本,并增强了其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来自“全球多数”国家的企业面临着更高的合规成本、行政负担和市场准入壁垒。欧盟在其森林砍伐监管方面为美国生产商提供的豁免,增强了华盛顿对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和标准的影响力。
该协议中关于碳边境调整机制的条款旨在解决白宫对中小企业负担的担忧。通过承诺在已经提高的最低限度门槛之外提供“额外灵活性”,欧盟在碳税制度下为美国产品向欧洲出口提供了便利。这种优惠待遇与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的更严厉后果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经济体可能缺乏类似的监管灵活性,并可能承担高昂的成本。
该协议承诺保护劳工权利并消除供应链中的强迫劳动,这在伦理上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具有地缘政治意义。美欧在制定此类标准方面的领导作用,可能转化为更严格的执行规则,对全球多数供应商造成不成比例的影响,因为这些供应商的劳动条件往往更加不稳定。如果实施不均衡或缺乏足够的能力建设支持,这些规定可能会成为贸易壁垒。
事态发展的可能
更有可能的情况:与区域集团和选择性联盟的碎片化适应
全球多数国家将通过与西方或非西方大国建立区域联盟和选择性伙伴关系来应对该框架协议,而不是作为一个统一的集团。拥有制度能力和监管灵活性的国家,例如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南非,可能会寻求多元化其贸易战略。这可能包括分别与美国或欧盟寻求优惠协议,有选择地与数字或环境标准保持一致,或在可能的情况下倡导纳入跨大西洋供应链。其他国家可能会深化与中国、海湾国家或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和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等区域集团的联系,以抵消其被排除在西方供应网络之外的影响。
在关键矿产方面,赞比亚、纳米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国家可能会寻求建立新的双边或三边伙伴关系。这一战略将使它们能够在确保投资的同时保持对资源政策的影响力,无论是通过跨国矿产安全伙伴关系等倡议从西方国家获得投资,还是从中国国有企业获得投资。在技术和出口管制方面,一些国家可能会尽可能遵守西方规范,但在其他方面则与其他参与者合作,投资数字基础设施或人工智能研发。
然而,这种应对措施仍将不均衡,并受到体制和资金方面的限制,使其更具防御性而非变革性。由此产生的格局将以多极贸易格局和地缘经济对冲为特征,各国将努力在相互重叠的体系中平衡自主性、增长和包容性。
可能性较大:协调一致的南南倡导和规则制定
全球多数国家将努力在外交上团结起来,通过推动多边规则制定或创建新的南南经济结构,抵制源于美欧协议的排他性做法。
这可能包括在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或77国集团协调努力,挑战原产地规则、投资审查标准和技术出口管制,认为其具有歧视性或违背发展目标。各国还可以推动建立新的机构,以建立一个基于规则的框架,以应对西方排他性结盟造成的分裂。
在此情况下,“金砖国家+”可以作为矿产主权、投资便利化和采购互惠联合战略的平台。“一带一路”倡议、中阿合作论坛或非洲联盟的《2063年议程》等倡议可以作为跨大西洋标准的制衡力量。
然而,南南信任的碎片化和资源的不均衡将限制大规模实施此类协调应对措施的能力。
不太可能:全面战略联合对抗美欧集团
全球大多数国家组成统一的经济联盟,明确反对美欧建立的贸易和安全框架。随着对全球贸易和技术治理不公平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发展中国家不再与欧洲和美国进行深入接触。
许多新兴经济体不再依赖西方金融体系,例如美元计价市场和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 (SWIFT)。相反,它们创建了自己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云平台和电信设备,以及食品和工业标准等监管验证。
对抗性集团的形成也可能导致现有多边机构的创建或升级,这些机构专注于为全球大多数国家提供优惠贷款。
虽然在短期和中期内,全面脱离西方体系、转向统一的南南集团的战略调整在经济上不可行,但从长远来看,它可能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