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生活

注册日期:2018-03-01
访问总量:370405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投资理财:财务自由,其实不难


发表时间:+-



所谓的财务自由(financial independence)是指,个人资产(如股票、债劵、房地产等)产生的被动收入,加上社安金(ss payment),在缴纳所得税之后,等于或超过基本的生活费用。这里,基本生活费用,含有日常衣食住行与一般游山玩水的部分,但不包括豪车游艇之类。


在财务自由的情况下,无需为了生计而工作,此时工作为的是兴趣爱好或者理想追求。


注意,财务自由与财富自由(wealth independence)不同,后者指有足够的财富用来做近乎随心所欲的消费,包括奢侈品消费与拥有私人飞机、多套豪宅、豪华游艇。怎么地,也要有王总所说的大几十个“小目标”,你说是吧。对一般处于中产的工薪阶层而言,达到财富自由的可能性较低。如果突发奇想开一公司,股票上市又侥幸成功,则另当别论。


言归正传。在美国,工薪阶层工作二三十年之后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下面举例说明如下。


一对夫妇,预计退休后的年生活费用为12万美元,平均每月一万元。以25%的税率计,要达到财务自由,每年的税前被动收入为12/0.75 = 16万美金。假设两人的社安金为7万(税前,每人每月领取$2917,不算多),则两人资产的被动年收入只需9万便可实现财务自由。按照4%的原则,两人的资产需要有9x25 =225万美金即可。如果在美国大中公司上班超过20年,两人的401k总额在150万以上几乎不成问题。剩下的75万(225-150=75)资产,对一般华人家庭应该也不成问题,其实很多人的银行存款、股票债劵、房屋产权(equity)之总金额,远远超过这个数呢。


如此看来,在美国,老老实实工作几十年,实现财务自由,好像并不难。


如果对诸多的奢侈品有强烈追求,则所需的净资产就不好说了,然而这已超出了财务自由的范畴。目标尚未达成,追求者仍需努力,特别注意别闪了老腰哟。另外,有能力赚钱,得抽出时间好好花钱吶。


浏览(2031)
thumb_up(1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