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最懂中国文化的人反而看不见它的问题
《为何最懂中国文化的人反而看不见它的问题》
越是受中国文化熏陶深厚的人,往往越难以看出中国文化本身的局限与问题。这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不足,而是因为文化如空气一般渗透在思想、价值与判断的每个角落,使人难以自外而观。一个人若完全在其中浸泡,就像鱼儿在水中,根本意识不到水的存在,更无从谈起对水质的批判。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以“尊师重道”“祖宗成法”为核心精神,塑造了敬畏传统、服从权威的思维结构。这种结构在维系社会秩序的同时,也悄然埋下了拒绝自我批判的种子。凡是深研儒学之士,常常在经典中寻找自洽与圆满,而不是怀疑其根本前提。这样一来,他们的学问便成了阐发、护持与修补,而非颠覆与超越。
历史上许多中国文化的主要捍卫者——如熊十力、牟宗三、钱穆、余英时——都是饱学之士。他们才力横溢,通经史、晓哲理,却大都把使命放在如何为儒家找到现代出路,而不是质疑儒家的根基。他们对西方思想亦有涉猎,但目的往往是“中西会通”,即借西方以补中国,而绝非真正让中国文化在根本处接受外部检验。于是,看似开放,实则仍在内转,仍在本土话语的山谷中回响。
这种现象揭示了一个悖论:越是懂得中国文化的人,越可能深陷其逻辑与话语体系而无法自拔。旁观者也许更容易看见它的问题,因为他们不受内部情感与历史责任的牵制。然而在文化自身之内,学者越是虔诚,越是专注,便越难产生革命性的怀疑。于是,中国文化便像一座巨山,其守护者们在山中耕耘一生,却无法看清全貌。
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