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夫话室

注册日期:2022-05-12
访问总量:268837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张国焘的祖父、父母、兄弟、表妹的迥异人生


发表时间:+-

张国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直至今天,他仍是众多军迷及历史爱好者常常谈论的人物;至于他的是非功过,后人的评价可能更合适。

 

张国焘家墓.JPG

张国焘故居.JPG

张氏家族据《张氏以灵公族谱》载: 集翰公字派为:集俊廷学士,承恩觐国光,人才其蔚启,锦润济明良,林萍根源贻,金钰先绪长,建新扬高晶,历代定兴邦。可见到张国焘这一辈,张氏家族在萍乡已是第九代了。迁到萍乡上栗的一支,凭借当地的自然优势和勤俭精明的持家之道,开始逐渐发达起来。到了张国焘祖父一辈,已经成为当地一个人丁兴旺、理财有方、殷实富足的大户。

 

张国焘的家乡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山明村桎木山,上栗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为萍乡北边的中心市镇,距萍乡市约40公里,与湖南省的浏阳、醴陵两县为邻,相距不过10公里左右。此三县在中国近现代,因出现了胡耀邦、李立三、罗章龙、王震等一系列头面人物,影响巨大。张国焘故居距319国道6.5公里,始建于清康熙59年(1720年),为土建四合院,有48个天井,坐东朝西坤山艮向左兼三分,原建筑面积20余亩。故居主体建筑部分仍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但内部已被28户村民建房所占,且部分被改建,破坏严重。

 

张国焘故居200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张国焘的祖父

张国焘的祖父张恩泮,虽然职称为“奉直大夫”,名义上是文职官员,但他是从五品官,属于地位相对较高的官职。家族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了拥有千亩良田、名声显赫的地主。

2.张国焘的父母

 

张国焘的父亲张觐珖,生于1875年,字鹏霄,出身于满清的拔贡阶层,后来他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了萍乡县试的第一名,进入了政界,并且一度担任多个重要职务。

 

1)张鹏霄两次担任浙江象山县知事

 

根据县志的记载,张鹏霄曾在萍乡县试中名列第一,并在1909年参加清朝最后一届会试时被国子监录取,次年考入浙江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法律。毕业后,他被任命为浙江高等审判厅的推事,并顺利考取了浙江象山县知事。张国焘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正是张鹏霄在浙江象山县任职。

 

根据1988年出版的《象山县志》记录,张鹏霄在1914年7月1日至1916年1月13日及1916年6月1日至1917年10月14日两次担任象山县知事。

 

张鹏霄在象山的政绩并不讨民众喜爱。象山一带因地理原因,山多田少,民众生活困苦。尽管张鹏霄向上级报告灾情,却依然不得不强行征收各类税负。象山因此成为全省征税最严的地区之一。

 

2鹏霄代理靖安县知事,因拒不向北伐军交权,险些丢命

 

1926年,北伐军第六军进入江西。北伐军进军江西时,靖安县的前县长文倬因北伐军的到来而卷款潜逃,张鹏霄被任命为代职知事。在此期间,张鹏霄以其在政界的影响力,试图坚守权力并不愿交出职权。

 

林伯渠,时任六军政治部主任。而在此过程中,林伯渠虽然曾与张鹏霄有过较为激烈的冲突,但最后还是给张鹏霄留了颜面,允许他回家。如此处理,可能与张国焘有关。此时张国焘已经在政界名声显赫,1924年他在国民党一大上排名第17,而在共产党四大上排名第3。

 

张国焘的母亲,刘氏,生于1866年,来自湖南浏阳文家市的一个书香世家,家境显赫、识文断字、才情出众,为张家生有二女四子,张国焘为长子。

3.张国焘的三位兄弟

张国焘兄弟四人,其排行老大,其三位弟弟分别为老二张国燕、老三张国庶、老四张国杰。

张国燕,虽然名字不如张国焘响亮,但他的学术成绩同样出色。他在年轻时前往浙江探望父亲,不幸在途中遭遇火车事故而去世。张国焘在回忆录中提到过,他和弟弟张国燕当时前往浙江,讨论着未来的学业和革命大计,没想到却发生了如此意外。

张国庶,生于1905年,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共,1926年冬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后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化名周之德。1930年5月27日由于叛徒告密在南昌被捕,当时南昌警备司令张辉瓒亲自派员审讯,张国庶受尽酷刑后被绞杀,尸体抛入赣江,年仅26岁。同时被杀的还有他的妻子晏碧芳。他们留有一子,叫张光怡,1948年迁往台湾。1986年中共江西省委追认张国庶为革命烈士。

张国杰,1926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共党员,同年脱离组织,回家挑起家庭重担,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他热心公益事业,深受村人的尊敬。他的家训是: 多做少说。他对自己的评价是: “我没有光辉的历史,只有安稳踏实的农家生活。”张国杰晚年守护着家族的故居,直至去世。张国杰有三子一女。他的儿子们这样评价父辈所走过的不同的人生道路: “时势造英雄。国焘大伯的结局叫人遗憾和痛心。三伯国庶英勇牺牲,使我们感到惋惜和骄傲。看到自己平凡一生的父亲,我们感到满足。”

4. 张国焘的表妹喻宜萱

喻宜萱(190996—200818日),江西萍乡人,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喻宜萱母亲张麦秋为张国焘之姑母。她是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新中国声乐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并创建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其将民歌《康定情歌》唱红,弟子有聂中明、黎信昌、张凤宜、李双江、文征平、吴雁泽、胡静华、周美玉、刘育芳、李兴伦、汪明洁等人。其曾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六届委员。

 

张国焘表妹.JPG

张国焘雕像.JPG

2009年,喻宜萱先生诞辰100周年之前,萍乡人文纪念园落成了一尊汉白玉喻宜萱雕塑,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题词,她的雕塑与表哥张国焘的浮雕相邻。


浏览(270)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