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

注册日期:2022-12-28
访问总量:74148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土地私有化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发表时间:+-

土地私有化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多伦多 李郡

 

中国经历30多年房地产和城市化发展,城市房屋严重过剩,出现烂尾楼、空置小区、房价下跌,导致土地难以出让、地方财政收入锐减。以土地出让为主的财政模式已难以为继,公务员工资下降、债务累积,社会运行面临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土地私有化成为解决财政困境、激活社会活力的可行之道。西方发达国家的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物业税,其税基不仅包括城市建筑,还涵盖广阔的农村土地与物业。土地私有化后,通过统一征收低比例地税,不仅可降低个体负担,还能稳定、持续地保障地方财政收入。

 

更重要的是,土地私有化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激活。城市化导致大量农村土地闲置、农业凋敝。私有化将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与大量待业大学生结合,推动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粮食安全关乎国家根本,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在于让拥有知识的人真正扎根农村,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创业兴业。否则,即使有下乡政策,也很难留住人才。

 

同时,土地私有化可增加人民币背后的实物资产支撑,有利于货币保值与国际化。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一旦商品化,将成为货真价实的资产锚,有助于增强人民币国际信誉,抑制通胀,推动GDP增长。私有化还可带动农机、建材、灌溉设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土地私有化将为他们提供新的就业空间。只有当土地成为个人资产、受法律保护,年轻人和投资者才会愿意对土地进行长期规划与投入。否则,在承包制下,因政策不确定,土地投资意愿低,农业发展也难以持续。

 

另一方面,农村住宅缺乏统一规划,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土地私有化后,可推进农房标准化,提升居住环境,并使其具备资本化潜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实施城乡一体化,将农村住房纳入资本市场,不仅改善农村面貌,也能为过剩的工业产能找到新出路,替代“一带一路”带来的部分风险。

 

总结来看,当前国家面临诸多挑战——大学生失业、地方财政赤字、经济动力不足等。传统依赖基建拉动的方式已无法解决问题,必须寻找新路径。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突破都始于思想解放和制度创新。现在正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契机,而土地私有化正是这一变革的关键抓手。

 

土地私有化不仅能激活大量闲置资源、缓解失业,还能提供新的税源、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国家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一步。正如世界上农业强国普遍实行土地私有制度一样,土地私有化应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激发内需潜力的制度突破口。

 


浏览(109)
thumb_up(0)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fangbin

    这种提法至少二十年前,在美国的毛泽东亲戚文强之子,大约是在三一大学,就提出过。共产党才不理你这一套呢。中国不缺少明白人,缺少的是听明白人的话的人。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