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阿立

注册日期:2015-04-23
访问总量:180622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美国梦与大萧条 现当代艺术


发表时间:+-

美国梦与大萧条 现当代艺术

--2025旧金山的小日子系列115,de Young Museum 4

杭州阿立

2025年9月13日

书接上集:

湾区艺术家 抽象与具象》:

https://blog.creaders.net/u/9681/202509/525495.html

这展厅不知是几号,还是很抽象。

Abstraction抽象主义):

二十世纪初,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和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等欧洲现代主义者开创了激进的抽象风格(radical abstract styles),颠覆了传统的绘画形式、空间和叙事观念,转而强调二维画面及其形式构图元素(two-dimensional picture plane and its formal compositional elements)。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和伊夫·唐吉(Yves Tanguy)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Surrealist artists)则秉承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和卡尔·荣格(Carl Jung)的心理学理论(psycho-logical theories),创造出体现原始力量、心理状态和潜意识(unconscious thoughts)的生物形态(biomorphic forms)。

随着逃离审查制度、压迫和二战暴行的欧洲艺术家涌入纽约,这些多元的风格影响在美国汇聚。美国艺术家们纷纷效仿和改编这些美学风格,直至20世纪40年代融合成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纽约画派艺术家(New York School artists),例如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和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创作于二战、大屠杀和原子弹爆炸的创伤余波之中,其典型的巨幅作品反映了一种存在主义的战后情感,这种情感时而凄凉(bleak),时而超然(transcendent),有时甚至同时存在。

在旧金山,加州美术学院(CSFA,后来的旧金山艺术学院,SFAI)在罗斯科和克莱福德·斯蒂尔(Clyfford Still)等导师的指导下,成为了西海岸抽象表现主义的中心。加州美术学院最著名的学生之一、后来的教员理查德·迪本科恩(Richard Diebenkorn)将纽约画派的姿态抽象(gestural abstraction)与北加州独特景观和地形(topography)的感官印象融合在一起。回顾自己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持续进行的艺术对话,迪本科恩评论道:“所有绘画都源于一种情绪(mood),源于与事物或人物的关系,源于一种完整的视觉印象(complete visual impression)。在我看来,将此称为表达抽象(expression abstract)常常会混淆问题。抽象的字面意思是汲取或分离。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艺术家都是抽象的。写实或非写实的创作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看了半天,只觉高深莫测。

拒绝烧脑,随手拍照即可:

去下一个展厅。。。

The American Dream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美国梦与大萧条):

1929年10月的美国股市崩盘,戛然而止于“咆哮的二十年代”(the Roaring Twenties),这十年的经济繁荣得益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金融投机的兴起。随后的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1929-1939)导致美国失业率高达20%,挑战了“美国梦”的核心原则——平等的经济机会和辛勤工作将确保每一代新生代都比其父辈获得更大的成功。大萧条也影响了艺术家,削弱了艺术市场,在评论家、策展人和收藏家中引发了保守主义倾向,并加剧了美国先锋派(American avant-garde)艺术家与受过学院派训练的艺术家之间的分歧。

许多现代主义艺术家在欧洲学习并接受抽象艺术,他们认为艺术应该超越日常事务。相反,许多美国场景主义和地方主义艺术家(Scene and Regionalist artists)拒绝了源自欧洲的现代主义,转而拥抱现实主义、地方题材以及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情感(a nationalist and populist sensibility)。美国和墨西哥的社会现实主义艺术家(Social Realist artists)认为,他们负有道德责任,在艺术中探讨紧迫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大萧条也重新激化了美国城乡之间的紧张关系,艺术家们在作品中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紧张关系。大城市被描绘成阶层分化的社会,经济、民族和种族的分化加剧。工业越来越多地被描绘成由富有的资本家经营,他们试图以牺牲工人为代价来维护自身利润。相比之下,美国乡村则被怀旧地想象成(nostalgically imagined as)该国传统民主和宗教价值观的堡垒(stronghold)。自雇人士和美国出生的劳动者常常对那些为了避免剥削而加入工会的受雇工人和外国出生的工人持怀疑态度。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此类冲突暂时被搁置,这场战争重振了美国经济,并重新培养了国家团结和目标感(renewed sense of national unity and purpose)。

按既定方针,照片随手拍、不再逐一翻译注解:

Susanna and the Elders苏珊娜与长老),1938:

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的《苏珊娜与长老》取材于一则伪经圣经故事(Apocryphal biblical narrative),故事中两位长老在已婚女子苏珊娜沐浴时设陷阱。当她拒绝他们的性要求时,他们诬告她通奸。直到先知丹尼尔(Daniel)从指控者那里得到相互矛盾的证词,苏珊娜才得以逃脱,而指控者随后被判处死刑。通过将画中人物描绘成当代密苏里人(留着小胡子的人物是艺术家的自画像),本顿将这个故事转化为对他所认为的圣经地带(Bible Belt)宗教的道德虚伪(moral hypocrisy)和压抑性欲(repressed sexuality)的批判。

尽管伦勃朗(Rembrandt)等欧洲古典大师也描绘过苏珊娜的裸体,但本顿的版本却描绘了阴毛,而这一细节在美国美术和流行文化(包括同时代的海报女郎pinup models)中通常被忽略。本顿的画作挑战了观者对美术(fine art)与流行艺术(popular art)、裸体(nude)与赤裸(naked)之间界限的理解。

进入下一个展厅。

Modernism现代主义):

二十世纪初,科技、城市化和大众媒体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文化传统。许多欧洲艺术家坚信现代生活需要现代艺术,于是创造了全新的视觉词汇,拥抱富有远见的乌托邦运动(visionary utopian movements),并发表宣言,公开宣扬他们的艺术理念:体验式(experiential)而非图解式(illustrational)。

法国立体主义者(Cubists)摒弃了传统的表现手法,转而追求多重视角、透明的平面以及线条与形式的分离。在德国,表现主义者运用抽象的、引发情感共鸣的形式和符号,来传达他们的观点:艺术是一种能够在精神上改变观者的语言。意大利未来主义者(Futurists)借鉴新的科学空间和相对论概念,将时间的第四维度引入现代艺术,并将其作为重要元素。

有抱负的美国艺术家通过在欧洲旅行和学习接触到了这些新运动,同时也在摄影师兼艺术品经销商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的纽约画廊中接触到了这些新运动。斯蒂格里茨是第一个在美国展出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和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作品的人,也是第一个将非洲雕塑作为纯艺术而非人种学(ethnography)展览的美国人之一。斯蒂格里茨支持了美国现代主义者查尔斯·德穆斯(Charles Demuth)、亚瑟·多夫(Arthur Dove)、马斯登·哈特利(Marsden Hartley)和约翰·马林(John Marin)以及他与之结婚的乔治亚·奥基夫(Georgia O'Keeffe)的事业。1913 年,纽约军械库艺术展(Armory Show)备受争议,这是美国首次举办欧洲前卫艺术作品(European avant-garde artworks)大型展览。此后,许多美国艺术家吸收并发展了新的视觉表达形式,其中许多形式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取得了平衡。严谨主义派(Precisionists)力求打造本土化的现代主义风格,他们以摩天大楼、工厂和机器等美国本土元素作为现代性的典范。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期间,大多数美国现代主义者在民族主义(nationalist)和孤立主义(isolationist)日益盛行的文化环境中,难以维持自己的愿景。

随手拍两张: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现代与当代艺术):

二十世纪,美国现代艺术的演变从逐渐吸收大量欧洲先例,转变为指数级扩张,涌现出众多鲜明且极具美国特色的运动和风格。尽管纽约市地区标榜自己是全国艺术之都,但在加州工作的艺术家们却不断挑战着美国人可以或应该共享一套单一文化标准或价值观的固有观念。

现代主义从根本上来说具有进步性,它挑战了那些被认为过时的传统,创造了全新的理论和视觉形式,并成为二十世纪的主导艺术运动。无论其理论、风格或编辑立场如何,大多数现代主义艺术家都坚信艺术不仅能够改变观众对周围可见和不可见世界的感知,还能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现代主义在先锋派与学院派、革命派与反动派、抽象派与具象派、艺术与工艺派、美术与民间派等概念之间,制造了一系列两极分化且充满争议的对立。忽视或拒绝现代主义原则的艺术家常常遭受负面的批评和经济损失,而女性、有色人种和LGBTQ+艺术家则挑战着他们持续被许多有影响力的收藏家、评论家、策展人、画廊和博物馆边缘化的地位。

近几十年来,博物馆才姗姗来迟地开始认识到并展现现代美国艺术一直以来所特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与此同时,在日益全球化的艺术世界中,“美国艺术”或“加州艺术”等随意的国家和地区术语似乎越来越不合时宜。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不断发展且更具拓展性的艺术定义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思想和心灵,从而兑现了现代主义最初蕴含的承诺。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下集《美国艺术 直面历史》:

https://blog.creaders.net/u/9681/202509/525854.html


 


浏览(338)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