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美国外交政策变化无常但关系却很棘手
“我将永远和莫迪做朋友”——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谈及印度总统纳伦德拉·莫迪(白宫照片,外交部图片库)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太项目南亚高级研究员奇蒂吉·巴杰帕伊(Chietigj Bajpaee) 博士于9 月 11 日在《解读者》发文,表述他对印美关系走向的观点:
新德里努力与所有大国保持平衡距离,但如今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选边站队压力。
印度这个夏天充满了不满。美国对印度征收关税,唐纳德·川普称其为“死经济”,其他美国高级官员则抨击其购买俄罗斯石油,称其为“克里姆林宫的洗衣店”。
印美关系的低迷恰逢新德里重新与北京和莫斯科接触,两国外长互致问候,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今年晚些时候访问印度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也前往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与弗拉基米尔·普京和习近平举行会谈。
然而,人们往往对这些事态发展过度解读。
莫迪决定参加上合组织峰会、普京即将访问印度以及中印关系重启,这些都发生在美印关系下滑之前。此外,在川普反复无常、受社交媒体驱动的外交政策面前,空谈毫无意义:在川普第一任期内,几个月后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举行峰会时,他称金正恩为“小火箭人”。同样,今年早些时候川普在椭圆形办公室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争吵之后,两国关系也随之重启。
美印关系中存在着太多的机构和民间联系,因此很难轻易瓦解。
川普对印度的态度也同样反复无常,这从两位领导人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在努力重拾兄弟情谊。川普周末表示“我将永远是莫迪的朋友”,并提到了印度与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这促使莫迪“深切理解并充分回应”川普的善意。川普随后宣布将重启与印度的贸易谈判,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与莫迪通话,同时呼吁欧盟与美国一道对印度(以及中国)加征关税,以向俄罗斯施压,迫使其结束乌克兰战争。
然而,印美关系的整体氛围受到了持久的损害。印度国内对莫迪和川普维持特殊伙伴关系的过度兴奋已经消退。短期内,我们不会再在这两个国家看到“你好莫迪”或“你好川普”这样的集会。
但印美关系依然棘手。两国之间存在着太多的制度和人文联系,因此很难轻易瓦解。两国上周在阿拉斯加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联合军事演习,这反映出印度与美国进行的联合军事演习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莫迪或许坐过普京的豪华轿车,但在美国学习的印度人数量是在俄罗斯学习的十倍。印度对俄罗斯军事装备的依赖正在稳步下降——从2010-14年占其武器进口总额的72%下降到2019-23年的36%。
同样,尽管中国是印度的重要贸易伙伴,也可以说是其最重要的邻国,但中印关系中饱受战争历史和近期冲突的积怨,远超印美关系中的口水战。
这种棘手的关系也反映在未能实现的目标上:莫迪出席了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但却没有参加几天后在北京举行的阅兵式。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等人一同亮相,违背了新德里长期以来希望被视为非西方国家,而非反西方国家的倾向。
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印度选择积极参与,同时拒绝在政治敏感领域,尤其是农业和乳制品行业做出让步。新德里对川普关税的回应是加强国内需求(印度近期的商品和服务税改革就体现了这一点),并在与欧盟进行自由贸易谈判以及拓展40个主要市场的同时,实现出口多元化。印度并未对川普的关税和尖刻言论进行反击。相反,印度政府官员公开表示对贸易协议前景以及两国关系的整体前景保持乐观。
传统观点认为,最近的事件证明了印度的战略自主性,因为它再次肯定了新德里需要维持多元化、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受任何单一国家的左右。
然而,在寻求保持等距离外交政策的过程中,印度是否制定了一种超然的外交政策?
川普政府决定攻击印度的贸易失衡和购买俄罗斯原油,而没有针对其他对美国保持较大贸易顺差的国家(例如中国、日本、韩国)或同样是俄罗斯原油主要买家的国家(中国、土耳其),这一决定颇具启发意义。部分原因在于莫迪与川普关系的紧张,川普曾多次声称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在5月短暂冲突后停火的成果负责,而新德里方面一直否认。
这也反映出印度缺乏其他国家所具备的战略不可或缺性。印度不像土耳其、日本或韩国那样拥有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的影响力,也不像美国那样与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同盟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印度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此外,在一个地缘政治日益两极分化和分裂的世界里,印度越来越被迫选边站队。这种压力不会很快减轻。印度可能会越来越多地被要求做出选择,否则将面临被地缘政治边缘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