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如何从信仰的角度看待查理·柯克的生与死?
文 / 赵晓
一、查理·柯克的信仰人生
查理·柯克(Charlie Kirk)是一位坚定的 福音派基督徒(Evangelical Christian),隶属 Calvary Chapel Association。Calvary Chapel 是源自美国的一个福音派网络,强调逐章逐节释经、简朴敬拜、传福音与门训;带有“温和灵恩”的成分,一般承认圣灵恩赐仍然存在。
他曾公开见证:“是的。耶稣拯救了我的生命。我是罪人,我把生命交给基督。”
在早期(2010年代),柯克对“政教分离”持相对正面的看法。2018 年他甚至表示:“我们确实有教会与国家的分离(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我们应该支持那样。”
然而,进入 2020 年代,他的信仰与公共使命日益融合。2021 年,他与加州牧师 Rob McCoy 推出 TPUSA Faith,积极动员保守派基督徒参与公共政策与选举。他也愈发公开支持 “基督教民族主义”(Christian Nationalism),并认同 “七山使命”(Seven Mountain Mandate)——主张基督徒要在政治、教育、媒体、商业、家庭、宗教、艺术娱乐等关键领域发挥属灵影响。
在社会议题上,他保守主义的立场鲜明:
1、鼓励早婚多育,视之为敬畏上帝、对抗现代主义的方式;
2、引用《利未记》反对同性行为;
3、公然反对“性别流动性”,拒绝跨性别医疗护理(trans-affirming care)。
柯克的信仰不是私人化的,而是公共化的:
1、在言语上:透过演讲、广播、社交媒体持续发声;
2、在行动上:组织信仰行动项目,联结教牧群体,把圣经原则带入公共辩论。
3、在姿态上:他把信仰看作战场,把基督教价值观当作破除世俗主义与进步主义的武器。
有人因此深受激励,觉得他“把信仰活出来”;也有人批评他锋芒太盛,引发对立。
可以说,柯克的信仰人生,是一个由“公共保守”逐渐转向“公开的基督徒思想战士”的过程。
他的生命之路,给我们至少四点属灵启发:
1、信仰不要私人化,而是要进入社会、文化与公共领域。
2、转变是可能的:从强调“分离”到强调“影响”,常常因属灵觉醒与社会冲击而发生。
3、信仰表达有张力:他提醒我们要勇敢坚持真理,同时也要兼顾爱、怜悯、公义与真理的平衡。
4、榜样与警戒并存:他坚定不移,但我们也要警醒,勿让政治利益压过属灵生命的温柔与谦卑。
二、查理·柯克之死的属灵意义
表面上,他的遇害是美国社会撕裂、政治暴力升级的又一悲剧。但在属灵层面,这是激烈属灵争战的显明。
1. 属灵争战的显明
圣经说:“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 6:12)。
柯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人物”,而是一位思想与意识形态战士:
在 思想层面,他动摇了民主党赖以为主的大学与青年票仓;
在 意识形态层面,他挑战自由派在文化、教育、媒体上的霸权;
在 属灵层面,他把圣经价值观带进世俗主义的堡垒。
这,其实比一般候选人更致命。候选人会下台,但思想与信仰一旦扎根,就能延续世代。
也因此,他的遇害,是仇敌对“思想战士”的狙击。
2. 殉道的印记
教会传统用不同颜色象征殉道:
1、红色殉道(Red Martyrdom):因信仰流血至死,如司提反与罗马时代的烈士。
2、白色殉道(White Martyrdom):虽未流血,却为基督舍弃荣华安逸,在逼迫与损失中持守忠心。譬如商人因拒绝行贿失去生意,职场信徒因坚持真理失去升迁机会。
3、绿色殉道(Green Martyrdom):源自凯尔特传统,指隐修祷告、长期舍己献身的一生。
那么,柯克属于哪一种?
红色殉道:他确实倒在枪口之下,血染讲台。
白色殉道:在生前,他早已舍弃安逸,选择思想战场,长期承受辱骂与攻击。
可以说,他的死,既是红色的鲜血见证,也是白色的生命延续。
这正呼应了耶稣的话:“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太 5:11)。
3. 仇敌的疯狂与神的掌权
仇敌疯狂:魔鬼知道自己时候不多,就加倍疯狂。
神仍掌权:人的性命在神手中。司提反之死点燃了宣教运动,柯克之死也必结出“许多的子粒来”。
4. 对我们的提醒
不要轻忽暴力与仇恨,这是属灵争战加剧的标志。
不要惧怕。耶稣已经胜了世界,我们的得胜在于十字架。
要守望祷告:为柯克的家人、为美国教会、为青年世代代求。
结语
查理·柯克的死,不只是一次政治暗杀,更是属灵争战的烙印。
他既是“红色殉道”的血祭,也是“白色殉道”的榜样。
说到底,殉道是基督徒的本分。总有一款殉道适合你——或许是惊天动地的枪声,或许是日常的拒绝与坚持。没有日常的忠心,就不会有某一刻的惊天见证。
而耶稣早已呼召我们:背起十字架,来跟随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