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巷子

注册日期:2025-07-20
访问总量:8104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维也纳城市博物馆:卡尔广场上的城市历史长卷?


发表时间:+-

图片0.png


多次在卡尔广场活动,城市博物馆就在眼前,一直不曾进去参观过,主要原因我们多在晚间,去金色大厅观看音乐会,它处在闭馆的状态。它处在卡尔大教堂一隅,是一幢现代派的建筑,而马路对面则是金色大厅,它的这种风格突出而鲜明,每每经过时,我会好奇地对它盯看几眼,多次能产生探寻的欲望。

南京大学的孔教授来奥地利开学术讨论会,路过维也纳,澳大利亚青年交响乐团在金色大厅演奏,安排在上午11点钟举行。我们早早过去,与她一起参观了这座城市博物馆。

在我看来,在维也纳卡尔广场的建筑群中,这个城市博物馆主馆如一颗镶嵌其中的宝石别具特色。它通过扩建和翻修后, 2023 年重新开放后,以崭新姿态诉说着维也纳的过往。

与我在维也纳参观的其他博物馆不同,它不仅是文物的收藏地,更是维也纳数千年历史、艺术与人文精神的集中展现,是这座城市跳动的历史心脏。

一、历史变迁:从分散陈列到文化地标

 

图片1.png


从查询资料上得知,维也纳城市博物馆的诞生,源于 19 世纪末维也纳市政府对展示城市辉煌历史的渴望。当时,筹建永久性城市博物馆的设想虽已提出,但早期收藏只能在多个临时展览场所分散陈列,未能形成系统的展示体系。

直到 20 世纪中叶,著名建筑师奥斯瓦尔德·黑尔德贝格为这一设想带来了转机。他以前卫大胆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为设计理念,巧妙地将其融入充满历史气息的卡尔广场环境中。1959 年,位于卡尔广场的主馆正式落成,当时被称为 历史博物馆。这座建筑不仅为维也纳历史文物提供了理想的展示空间,其自身独特的设计也使其成为维也纳现代建筑的重要标志,在当时的建筑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也纳城市不断发展,博物馆的收藏品也日益丰富,旧有的场馆逐渐难以满足现代化博物馆的需求。于是,维也纳市政府在 21 世纪初启动了大规模的改扩建计划。经过数年精心施工,新馆于 2023 年重新向公众开放。新建筑在保留黑尔德贝格原有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向上加建了悬空的多层玻璃体,使整个建筑体量扩大了一倍。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展览空间,更象征着维也纳在传承历史的同时,积极拥抱未来的城市精神。

 

二、展览特色:多维度呈现维也纳

 

图片2.png


维也纳城市博物馆主馆以城市历史为主线,将各类元素融合,为参观者打造了一场全方位的维也纳之旅。

从罗马到帝都板块,追溯了维也纳的起源与发展。在罗马帝国时期,这里是重要军事要塞文多波纳。馆内展出的罗马士兵生活用品,如陶罐、餐具等,做工虽不繁复,却能让人想象到士兵们在要塞中的生活场景;武器展品则展现了当时的军事装备水平;建筑遗迹模型更是直观地呈现出要塞的布局。从中世纪开始,维也纳从边陲小镇逐步成长为贸易中心,最终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成为欧洲的政治、文化和艺术中心。通过一系列的文物和图文介绍,这一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在参观者眼前。

黄金年代的辉煌聚焦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维也纳。大量的肖像画生动刻画了玛丽亚·特蕾莎女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等统治者的形象,让人仿佛能看到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身影。皇家用品,如华丽的餐具、精致的服饰等,彰显了皇室的奢华。精美的工艺品和历史文献则从不同角度还原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让人们感受到维也纳作为帝国首都和欧洲文化艺术明珠的辉煌。

格里尔帕策房间是维也纳城市博物馆中一个独特的展区,它重现了著名奥地利作家弗朗茨··格里尔帕策的生活空间。是一位作家,同时也是一名宫廷档案馆的公务员。从1849年直到1872年去世,他一直与长期未婚妻安娜·约瑟芬及其姐妹凯瑟琳·弗罗希共同居住。这个格里尔帕策房间正是他生前的客厅、书房和卧室的重建,其中保留了原始的家具、门、窗户和地板,生动地还原了他19世纪的生活环境。

这个房间的特色在于,它不仅展示了比德迈尔风格的住宅样貌,更深入地探讨了社会差异和性别关系等主题。通过这个空间,博物馆旨在回答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例如19世纪单身公务员的生活方式,女佣的居住空间,以及历史住宅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此外,这个房间在博物馆中也经历了多重历史解读:它曾被用于表现男性性别艺术,在纳粹时期则被用来纪念伟大的德国诗人。如今,它在新展览中将成为讲述比德迈尔时代社会故事的重要载体。

世纪末的艺术之光展现了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维也纳在现代艺术领域的成就。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和埃贡·席勒等艺术巨匠的作品是这里的亮点。克里姆特的画作色彩绚烂、风格独特,他超过 400 幅的珍贵素描更是让艺术爱好者大饱眼福,从这些素描中能探寻到他创作的灵感与轨迹。埃贡·席勒的作品则以其强烈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线条运用引人注目。此外,维也纳分离派建筑师奥托·瓦格纳的设计模型和作品也在此展出,他的建筑理念对维也纳城市面貌的影响深远,从这些设计中能看到现代建筑的萌芽。我惊讶地发现,音乐家勋伯格的自画像也在这里展出,音乐家兼画家,似乎更有渗透力。

日常生活与社会变迁关注普通维也纳人的生活。照片记录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瞬间,有比德迈尔时期家庭的温馨聚会,有一战时期人们面带愁容的身影,也有二战后人们重建家园时的坚毅表情。家具、服饰、海报和日常用品等展品,让人们了解到不同时期维也纳人的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比德迈尔时期的家具风格简约而温馨,体现了当时家庭生活的氛围;一战时期的物品则带着岁月的沧桑,诉说着战争带来的艰难。

我拍摄了好多张日常生活场景,看到这些物件,恍惚中感受当时人们在这里的身影。

 

三、名人与建设者:塑造维也纳的力量

 

图片3.png


在这里参观,才得知,我去的许多纪念馆和博物院,皆属于它的管辖之下,卡尔广场的城市博物馆是主馆。维也纳城市博物馆网络涵盖多个名人故居和专业博物馆,让人们能深入了解那些塑造维也纳的人物。

在音乐领域的几位大师居所和纪念地我在月初一一拜访过了,贝多芬的帕斯夸拉蒂故居、舒伯特的出生地以及约翰·施特劳斯的故居都属于博物馆的一部分。在贝多芬的故居,他的手稿上密密麻麻的音符,仿佛能让人们听到他创作时的旋律;展出的乐器则是他音乐创作的伙伴;生活环境的陈设让人们感受到这位音乐巨匠创作时的氛围。舒伯特和约翰·施特劳斯的故居也同样通过各类展品,让人们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

城市建筑方面,除了奥托·瓦格纳,卡尔·路格市长也为维也纳的城市规划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推动建设的维也纳环城大道,如今已成为城市的重要景观,博物馆内收藏的相关资料和模型,展示了大道的设计理念和建设过程。城市供水系统的完善也离不开他的努力,相关展品让人们了解到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易。在一座雕像旁,放着一个大大的抽水马桶,看来,我见到了这件神器发明人,它虽平常,但却是当今人人离不开的生活用具。

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维也纳也有不少成就。博物馆展示了当地在蒸汽机、印刷术和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发明创造。蒸汽机的模型展现了当时的工业动力水平;印刷术相关的设备则见证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早期交通工具的展品让人们看到了交通发展的起点。这些发明和革新为维也纳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馆内还有织布机的收藏。让我一眼看出,翻译它的介绍,证实我的直觉,估计它与我们祖宗用过的织布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织布机样式各异,有的小巧精致,适合家庭使用;有的则较为大型,用于作坊生产。它们见证了维也纳纺织业的发展,从手工织布到逐渐走向机械化,反映了当时的工业发展状况。过去城市的模型设计也极具看点,这些模型细致地还原了不同时期维也纳的城市布局,与当今城市的面貌形成对比,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变迁。

四、从雏形到当今: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图片4.png


维也纳从罗马军事要塞起步,历经中世纪的发展、哈布斯堡王朝的辉煌、世纪末的艺术繁荣,再到现代的发展,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展示方式,让人们看到了这座城市在面对战争、社会变革和文化冲突时的韧性与创新。

在罗马遗迹前,人们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想象着数千年前这里的军事生活;在克里姆特和席勒的画作前,能感受到世纪末艺术思潮的激荡,体会到艺术家们对美的追求;在瓦格纳的设计图纸前,能展望未来城市的图景,思考城市建设的方向;在普通维也纳人的日常用品前,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情,明白历史不仅有宏大叙事,还有凡人百态。

维也纳城市博物馆卡尔广场主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独特的展示方式,成为了维也纳历史的保管者和城市精神的守护者。它让人们在参观中穿越时空,与这座城市的过去对话,也更能理解维也纳的现在和未来。

 

                         2025年7月25日星期五  维也纳石头巷

 


浏览(161)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