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化

注册日期:2010-09-21
访问总量:477069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大国无好运


发表时间:+-

施化



听似一句诅咒,可惜却是事实。不过,那些不关心周围,不关心历史,不关心未来的人,听着会觉得不可思议,心情不爽。殊不知,他们世世代代的命运,都寸步不离地与这一咒语形影相随。


什么是大国?大国就是土地广袤,人口众多,权力集中的国家。无论任何民族,任何地区,任何历史时期的国度,只要符合上述这三个条件的,都可称大国。这种看似庞然大物的大国,自古以来,从总体时间长度看,一般都显得多灾多难,人民颠沛流离,穷困潦倒。而那些并不追求大的国家,比如瑞士,新加坡,日本,台湾,与比自己大许多倍的大国对照,人民的幸福指数相对要高一些,焦虑感低一些。同时,人才和科学创造成果也会更多一些。


我这里指的是所有国家,这是一种历史必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其他想攀比大国的国家。当然,美国虽大,但在制度上采用联邦共和,所以大国特征并不显著。尽管如此,现在也被衰败的议论包围。相比之下,加拿大的大国情结要浓厚得多。然而,由于加拿大奉行多元文化,各族群相对独立,冲淡了不少大国色彩。近年来,加拿大走下坡路显而易见。过去的苏联则是典型的大国,不过早已解体。现在的俄罗斯,似乎正走在通向大国的路上,命运如何,不得而知。


最古老的大国,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印加帝国,拜占庭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当然,中国也可与他们并驾齐驱。众所周知,前面的这些国家,都早已成为历史遗迹,只有中国尚存。今后会不会步其后尘呢?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很难说。至少,在最有智慧的那些中国人眼里,前途还不确定。总之,说国大就如同说猪肥那样,不是个好兆头。


有人乐观地设想,台湾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未来。比如,中共发动台海战争,在多国干预下失败解体,由台湾国民党接管中国大陆。不是完全没有这种可能,但把丑话说在前头,假如仍旧试图建立统一的大国,依旧没有好运。不是武断,而是因为历史里从来没有过这一逻辑,我不敢贸然胡诌。


这个话题太大,应用一长篇博士论文,或厚厚的专著展开来写。但等不及了,想到一点写一点,也是一种不错的写作方法。


事实上,大国一律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假如自然演化,必演化为北欧那样的松散小国。大国总是由一个或一群精英分子,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刻意奋斗,人为地制造出来的。其中必定带有野心和血腥杀戮。不幸的是他们成功了,给历史留下一系列悲剧。


母系社会或氏族社会时代,都不可能看到崛起的大国。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小国寡民”,指的就是老子所说国家小、人口少的状态。后人引申为理想化的社会形态。《老子》提出该概念时,主张减少器具使用,重视民生安定,使民众甘食美服,安居乐业,并与邻国保持和平共处。有人注解以为,其核心并非强调国土规模,而在于提倡统治者谦逊节俭的施政态度。


但到了大规模统一战争被采纳时,情况就变了。假如没有秦始皇的合纵连横,中国依然会是“小国寡民”式的松散国家,就像今日的北欧。可能根据需要会有不同的联合,比如欧盟、英联邦,不过那一定是出于各国自身的利益需要,而不是霸王硬上弓式的宏图大略和武力征服。


问题立刻来了,自愿地组合,与刻意地扩张,最终看起来结果不是一样的吗?从分散变成联合,从碎块变得庞大,以效率来讲,后者更快更简捷。难道强制性的统一就一无是处?是的,大国强国听起来虽非常美妙,记载在历史画册上,显得浓彩重墨,成就辉煌,让后世传为佳话,但细细考察进去,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秦二世而亡,汉武隋文劳民伤财,满清三百年中华积弱。还有那些被埋进历史尘土的衰败大国,不一而足。


强制形成大国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内部的巨大裂痕,且永远无法弥补。这也是最终被外部征服的内因。由于武力整合的过程过于强暴,国内各区域不同的信仰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不得不暂时收敛,表面上屈从,暗下里汹涌的独立冲动却不得化解。中国统一西藏凡60年,但是中央政权没有一刻放得下那颗悬在半空的心,随时惊恐分裂爆发。为此,主官还曾头戴钢盔,显现拉萨街头。


民族差异只不过是其暗伤之一。其余的如经济差异,生活习俗差异,文化差异,以及信仰政治的差异,冲突不断,危机四伏。为维持表面上的统一,中央政府每年都必须从发达省份调拨大量财政,补贴落后地区。这种违反经济规律的操作,没有任何可持续性。


中国历届领导人都知道一个魔咒,叫做“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因为这一治理模式与经济自然发展规律完全相违背,基本不可操作。可中国为什么还能坚持到如今呢?一是沾了邓小平对外开放的光,加大了存量积累,这才有本钱随性;二是高压,比如改为使用异地的主管官员,强压本地意识。并且通过大量投入,监管言行控制舆论。这两种红利还能吃多久不知道,取决于国家财政能否支撑和中央权威能否维持。如果两样都衰弱,分裂分分钟兑现。由于不得不维持庞大臃肿的武装力量和政府机构,以控制和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崩裂,耗资糜费,拖累发展,还无法与其余管制宽松的国家和地区竞争,永远处于下风。所以,形容大国无好运,一点也不为过。


以上的考量仅限于内部,还有面对外部世界的麻烦。


作为一个大国的统治者,看待周围世界的心态,往往居高临下。其中当然包含,之所以心心念念要成为大国领袖的底层逻辑。普京的一句话很有代表性。他说,排除了俄罗斯的世界,没有存在的意义。我不称霸,你们谁都别想活。试想一下,你的班级里来了这么一个大家伙,全班同学会有好脸色给他看,好果子给他吃吗?可能一时被震摄,但终究会联合起来对付他,结果怎样可想而知。


有一种说法,预计在四中全会结束了习路线以后,回归邓的改革开放,中国将重新恢复活力,再现繁荣。显然想多了。道理是这样的。改革开放为何短短四十年就走到尽头,背后正是大国魔咒在作祟。中国加入WTO,本就是暂时矮檐低头,韬光养晦。我这么一个经济体量的大国,难道也与一众小家伙同等待遇,陪你们玩?所以,事实上,中国只兑现了极少的WTO承诺,大部分时间都在我行我素。国家大嘛,谁也不怕。天塌下来,有十四亿人顶着,反正砸不到我。正由于这一心态,当中国拿到了市场份额,获取了关键技术后,就不断地发动战狼外交,谁也不甩了。这不奇怪,自古历代王朝都如此,只因太自大。


很显然,在中国尚未“崛起”,或者本身体量不够大的时候,做事情一定会谨慎得多,不至于闹到现在这样众叛亲离的地步。不用别的证据,比较一下08年北京奥运与刚刚演完的抗战80周年北京大阅兵,各国政府的明白脸色就知道了。几十个大国领袖八方来朝,和与两个臭名昭著的独裁者比肩而立,真是今非昔比啊。


大阅兵也展示了习那种于心不甘的心态。搞文的斗不过你们,咱就来武的。打不赢,吓总吓得赢吧?就凭中国无上限的军事投入和杀不完的几亿炮灰,对谁都管够喝一壶的。可就这么一个败招,把今后所有回归开放的路都堵死了。花600亿炫耀武力,相当于花600亿给别人打预防针。人家用了四十年来认清你,即便给机会改邪归正,还不知得观望几年。况且,这么大的国家,无法忽视也无法绕过,不提起神来对付你对付谁?


那个自己想活到150岁,却不在乎卖命的士兵上战场可能活不到15小时的大国领袖,仅仅这么一个细节,就有可能把大国断送掉。不过中国的情况还是真有点特殊。因为从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开始,就一直在做着大国梦,统一梦,这个梦一直传到袁世凯,孙中山,毛泽东,习近平,中国人已经麻痹和习惯了,好像不依附大国没法过日子。万一还要继续往下传,刘晓波的邦联梦,再等三百年也不够。


2025-09-06


浏览(3419)
thumb_up(37)
评论(89)
  • 当前共有89条评论
  • 施化 回复 洋知青1

    你的答辩很机敏,但常常不聚焦。

    屏蔽 举报回复
  • 洋知青1 回复 施化

    民主党喜欢高福利,大政府。共和党喜欢低福利,小政府。谁也说服不了谁。

    实际各党都有辉煌历史。民主党克林顿把经济搞得特好,美国只有那时是有盈余。而共和党里根搞星球大战,弄垮了苏联和东欧,让美国一家独大。两党有竞争美国才有发展。我不喜欢一党独大,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


    屏蔽 举报回复
  • 施化 回复 洋知青1

    明白。大政府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很典型,因为他们喜欢这个。这是另一个话题。同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美国民主党政府,也喜欢大政府。大政府一般都是国家不能承受之重,凡在大政府国家下的国民,很少有好运气的。作为普通老百姓,都应该有意识地选择小国小政府,对自己和后代都有利。

    屏蔽 举报回复
  • 洋知青1 回复 施化

    那个只能用public sector size比较。按百分比大国并不比小国高。像古巴就很高。

    这是前五名:

    1 阿曼,78.7%

    2 古巴,77.0%

    3 塞舌尔,44.3%

    4 俄罗斯,40.6%

    5 利比里亚,40.3%


    屏蔽 举报回复
  • 施化 回复 洋知青1

    谢谢评论!理解你的意思,不过我们想论证的不是一个题目。你想证明中国比美国的政府大,而我想证明凡是大国都有大政府的倾向。

    屏蔽 举报回复
  • 洋知青1 回复 施化

    是吗?不一定。你大概没有看有关DOGE的新闻,美国的政府臃肿,浪费巨大,都是有数据的。这个和总统个人无关。

    ========================

    根据 Public Sector Size 统计,美国占13.4%, 中国占 28.0%。中国几乎是美国的两倍。另外还有统计方面的不同。美国的统计包括了国有公司(比如Post Office, 虽然很少)。中国却把国有公司排除在外。这就是为什么国有公司多的国家,比如古巴,俄罗斯,Public Sector Size 是非常的高。根据国有企业就业在非农产业劳动力队伍中的份额,中国的数据估算为15%,俄罗斯为21%。所以中国的 Public Sector Size 至少还应再加上15%。也就是43%。俄罗斯 Public Sector Size 目前是 40.6%。

    不管统计结果准确与否,中国大增公务员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个实体随着经济变差会越来越大,重回毛泽东时代指日可待。

    屏蔽 举报回复
  • 施化

    欢迎各位继续筑楼,尽管有点跑题。

    大国所做的一切都是故意的,人为的,强制的,这个显而易见。因为人是不同的,天然如此。即便相同体重甚至相同细胞,意识也不可能相同。

    比如美国现在蓝州与红州的不同。哪怕再互相影响多少年也不可能趋同。这次公然谋杀一个无害的言论领袖,表明着分裂的剧烈程度。好在美国当局没有像中国那样,使用武力强力驱同。

    解决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让相同或相近的人自由聚集居住。也就是分治。让许多许多年的事实来慢慢转变意识,今后在接近的条件下再谈联合。

    而相信只要在形式上设立一个大国,就能够消除不同的人,过于天真幼稚。设立一个庞然大物,唯一的效用就是让顶端的那些人更容易盘剥,更快敛财。除此之外,对里面的每一个居民(不包括管理者)毫无益处。

    提前三百年,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勿谓言之不预。

    屏蔽 举报回复
  • 五人墓碑記 回复 五人墓碑記
    刚刚说完,我就想起同样我在国内找小仪器供应商的时候,有的供应商报价开票价就要比不开票硬加17%,有的供应商报价就可以只加8-9个点(买方卖方各承担一半),从这个例子来看,貌似可能有些企业确实无法用进项抵扣,但也可能是卖家贪,这还需要核实。
    就这么一个小问题,想确认清楚就打了这么多字还没搞清楚,想搞清楚gdp现实中的核算统计方法,工作量太大了。
    我就一个互相打一巴掌给100块跟gpt差不多来回讨论了好几万字,才算是搞清楚。
    屏蔽 举报回复
  • 五人墓碑記 回复 山货郎
    我仔细看了一下你列举的北京的条例,我们这段沟通存在误解。增值税是按销售额乘17%或13%是没问题的,也就是100万销售额的交的增值税只会是17万,差别出在抵扣上,北京那个条例,无论是生产型还是销售型都是可以抵扣的。生产型那是针对买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的企业来说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只让他们抵扣原材料成本,而消费型可以抵扣的就多了些。例子里说的一分钱都不能抵扣要实打实交17万是明显错误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五人墓碑記 回复 山货郎
    你说的“指导性”是不存在的,gdp核算是一个现实中的工作,只有复原性,我第一步想了解清楚的是现实中各层gdp统计人员是如何工作的。
    比如二手设备销售,是不计入gdp的,你50万进100万卖对gdp增量贡献是0,即使这笔交易交了税对gdp也没有影响,但何为二手这个界限就又很模糊,现实操作中如果把这类交易统计进入肯定也会发生,但规则是明确的,理清所有规则才能汇整成整体。
    说直接点,我想知道的就是你吵架那个1934还是35年出的具体gdp核算方法和现实操作。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