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录

注册日期:2023-10-24
访问总量:40599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下坡路上的美国,穷人努力活着,精英却缺乏担当


发表时间:+-

我这个人一向后知后觉,最近看了一段时间油管(YouTube)的视频,才发现原来有一大批博主靠介绍 Costco 的打折信息、新品推荐来增加收入,甚至养活自己。有人专门讲 Costco 的保健品,有人专门聊护肤品,还有人用 Costco 卖的食材做成精致美食。Costco 的商品物美价廉,从订阅量和播放量看,这类内容确实受欢迎,博主们也因此赚到了钱。

让我奇怪的是,我几乎没看过专门做沃尔玛商品介绍的视频。也许有,但油管没有给我推送过。究竟是算法觉得我不是目标受众,还是本来就缺少介绍沃尔玛商品的视频?

想想也许是后者。沃尔玛的主要顾客群体,是美国社会里一群“不被看见的人”。他们常常与“穷人”划上等号,在角落里,阴影中生活。只有当政府的福利制度被拿来批评时,他们才会被聚光灯照到,“不工作、吃福利、懒惰”这样的标签,就是他们短暂的高光时刻。

相比之下,Costco 被包装成了一种“中产生活方式”:在这里购物不仅仅是省钱,更是精打细算、健康、甚至有品位的象征。博主们乐于用 Costco 的商品去展示一种体面的日常,而这种叙事正好契合了中产群体的自我认同。但沃尔玛顾客却很少被赋予这样的形象,他们更多是美国社会结构里的背景板;数量庞大,却缺乏话语权。

两天前,我去附近的沃尔玛超级店退一件网购的商品,心里有很大触动。那真像是走进了一个“外面的世界”,在那里购物的人仿佛生活在一个与我们不相交的平行空间里。

我所住的区应该算是种族多元化的社区,但只隔着一个镇,这家沃尔玛超级店里的绝大多数顾客却是黑人和拉丁裔。商店门口查购物小票的、穿蓝马甲的店员是黑人;收银员是黑人;退货柜台的工作人员是黑人;店里打扫、摆货的同样是黑人。

与几年前相比,我明显感受到顾客的生活状态在下滑。他们身上的衣服更为廉价,也更不合身:有的短得遮不住肚子,有的皱巴巴已经变了形。他们的体态更加臃肿虚胖,明显营养不良,很多人身体有恙,行动迟缓,需要依靠辅助工具。那一刻,我的第一印象是:美国的穷人更穷了。

脑海里同时蹦出的第一个念头是:他们可能正是被关税战冲击的最深的一群人。中产或许还能通过储蓄和资产缓冲,但这些底层群体没有退路,生活的重压直接体现在他们的身体、衣着和神态上。

美国的穷人懒吗?

有好几次,为了给教会买上第一批新鲜出炉的贝果,我周日一大早等在 LIDL 超市门口。LIDL 也是被普遍视为“美国穷人超市”的地方。周日清早在店里买东西的可不只有我一个,排队收银的地方人满为患。这些人和我一样早起,也许买完菜后,他们还要去上工,打一份或几份辛苦的工作来支撑一家的生活。

在我的接触中,大部分美国穷人并不懒。他们或许因为没有认识到良好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储蓄的习惯,或因为一次意外,就跌落到贫困线以下。

至于美国的福利,外界常说“养懒人”,但真相也许并非如此。福利并不是谁都能轻松享受的“大餐”。为了依赖福利,一个人往往得放下尊严,一年又一年去面对繁琐低效的政府部门,忍受层层的官僚手续。那种滋味,没有经历的人未必体会得到。

指责社会底层群体的代价最小,他们没有话语权,不会反驳,更不会起诉,但也许这种指责并不一定正确。

穷人并不是这个国家的负担。他们大多数奔波在一份份工作之间;他们在沃尔玛、LIDL里精打细算,维持着最基本的生活。他们或许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或许因为一次车祸、一场疾病而跌落谷底,但他们依旧努力活着。

这个国家的确在走下坡路,但让它滑落的,并不是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真正需要被追问的,是那些掌握着资源与话语权的人:机构的低效、政客的内耗、精英的傲慢,才是一点点吞噬这个国家活力的原因。指责最没有力量的穷人,也许能换来一时的轻松与廉价的政治正确,但对国家的未来毫无帮助。期望美国走出低谷的,向那些掌握着资源与话语权的人问责才是关键


浏览(474)
thumb_up(3)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