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巷子

注册日期:2025-07-20
访问总量:5460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我们去安江——高庙、院士、补鞋人 冯知明


发表时间:+-

图片1.png


1.安江之魂——高庙与杂交水稻

 

在湘西,一连几天行程满满,弄得有些紧张和疲惫,决定休息一天。哪知,一文博士几次提出去安江,这是个突然的决定。

对安江甚为陌生,只是了解他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发源地,有个院士袁隆平,这个老人一生致力于让中国人吃饱饭的事业。近几年,每年评选“感动中国人”的活动,真正感动和让人永远铭记的人应该是他。还有一些印象,便是中日在1945年最后一战“湘西会战”,它是重要战场。

其实,这几天,一文博士念叨的“高庙遗址”也在安江,据他说,这个史前的人类遗址,发现最晚,因为这里地处南蛮,意思是与人类起源无缘。它却产生的影响最大,覆盖面广,带动了新一波的探寻史前人类活动热。他一直想去看看,回家乡时要么没心情,要么没时间。史前遗址,这些年我曾去过半坡村、仰韶、屈家岭,前几年去过浙江良渚,我们云梦泽地区天门市发现的史前文化是石家河遗址,据说它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史前城址和聚落群,一直想去,也许离得近,总不能成行。

远古人类,我们这种凑热闹的观光,毕竟年代久远,与现实生活差距太大,很难留下印象。有时会想,如果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集中浏览,方可找出人类起源的规律,也许能长点记忆。

我们从云梦村出发,先远及近,导航显示,两小时后可到达高庙人类文明遗址公园,再去安江农校,瞻仰袁隆平院士生活工作之地,返回时路过洪江古城。

 

        2.高庙遗址挖掘出了60余个世界之最

 

图片2.png


初冬阳光明媚,天空湛蓝、高远,我们心情大好,顺利就进入了高庙遗址。这是镶嵌于湘西安江岔头乡岩里村的沅水一级台地上,远远望去,那船形仿古建筑,像古老的明珠,照亮了人类新石器时代的贝丘文化。资料显示,1.5万平方米的土地,这里文化积淀深厚,最深处达5,见证了上下两部的历史遗存。

   我们泊车后,要走一公里多路,这里应有景区的导游车接送,估计游人太少,景区大概取消了这个环节。我们慢慢走着,看到许多悬挂在杆上复制出土的图案,渐渐地感受到一丝丝远古的氛围。走到巨大的黄房子前,确有一辆导游车停候在此,司机从头到脚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打着盹。进入前厅,有几位工作人员在此闲谈。见我们来,一位女士招呼道,直接进去。我们表达感谢,便开始看墙上悬挂的展牌,它与玻璃柜中的实物对应,看过说明,再打量这些远古人类的信息,这样从容细细转上一遍,也许会在脑勾回中残留一点印象。

介绍文字告知,高庙分为上下部遗存,先了解下部遗存,它与皂市(湖南石门县皂市镇)下层中晚期遥相呼应,时光追溯至约7400年前。这里出土的白陶器、釜、罐、钵等,造型别致,附耳稀少,凤鸟纹与兽面纹的点戳,更是独具匠心,成为高庙下层文化的独特标识。

而上部遗存,则早于大溪文化(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镇),距今约53004300年。这里的陶器,依然保留着曲颈的传统,戳印纹与凸点纹交织,这些专用术语,只有面对实物,才能给我们的视角树立形象。学者们据此,将高庙文化细分为下层与上层,双璧合一,共铸远古人类的辉煌。

高庙遗址特别是那神秘的凤鸟纹与獠牙兽面纹,也就是我们漫步走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图案,这些新石器时代的专家,善于把史前文明作必要的对比,使我们多少增加一些认知。比如高庙的图案,他们认定是足以与良渚玉器和商周青铜器上的图案相媲美的,对比,就显示出了它的无与伦比的价值,当然也就我们古代文明的研究找到了新的新路径。

中原文明一直把荆楚一带当成南蛮,连楚国也自称“南蛮也”,史前考古多在北方和边陲山地,考古界认为在二十世纪1973,湘西史前遗存就是一个空白。二十世纪1981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之旅,终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足迹。这就是安江镇东北的岔头乡岩里村,3万平方米的贝丘遗址古人类居住的一种方式食剩抛弃的贝壳为特征)从这里发现有1万余件的石、玉、陶、骨、角、蚌等文物和碎片。从而将湘西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历史,悄然揭开。高庙遗址的发掘,填补了湘西考古的空白,它的重要性显示出来,该遗址在2005年全国考古界七大收获中排名第二,2006年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双柱环梯,被视为供神灵上下天庭的建木天梯

 

图片3.png


高庙远古人类的遗存,它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凤鸟,在楚地,凤的地位要高于龙,不知是不是与远古人类开始崇凤有关,只是我对这个凤的图形,一时无法分辨。那个兽面倒是形象生动,和八角星神像图案陶器辨识度一样高。对于这里出土最早的白陶制品,不知是土质的缘故,还是想当然地以为白陶更难烧制,古人的温度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总之白陶的出土,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最让我们惊讶的是部落首领级的夫妻并穴墓,他们的身高一位是一米八,另一位是一米七,我至今也怀疑是不是标识有误,古人在我的理解中,都是矮小的。如果他们身高独特,应该加注一些说明,可注释发现古人最高身躯(我依然认为是自己眼睛不济,有误差)。而那个四人合葬墓,身体不足一半七,在我们理解范围之内。

高庙遗址,如同其他史前文明,在遗址顶部的大型祭祀场所重见天日。细细地观看,它有主祭场所、祭祀坑、特别注明处议事或祭师休息的房子和窖穴。这里宗教神器,禽兽动物纹形的陶器、象牙、石头雕刻,造型更加别致一些,讲究一些。祭祀坑内,火烧过的动物骨骼和螺壳,还发现了一个没有身体的头骨,想必是人祭,是抓到外族的来犯者,还是本族献祭,我们不得而知。在司仪场所发现的双柱环梯建筑遗迹,被视为供神灵上下天庭的建木天梯,对这个发现,我和一文博士倍感惊讶,我在幼年时,听老人讲过那时的人类与天神是相通的,神可以下到人间,与民同乐,人也可以上天梯到达天庭游玩,只是那时的人类不懂“观棋不语真君子”的道理,弄得神仙烦不胜烦,最后将天梯收回,才阻隔了人类与神的直接互动。一文博士则认为他看到“天梯”是此行最大收获,他撰写的“确定”与“不确定”的东西方思维方式,找到了有力的证据。

高庙遗址是一个人类频繁活动的场所,它让我们发现明清、战国直至新石器时代,上下数千年,连绵不绝的许多遗存从打磨的石器到玉器琳琅满目,还有女性骨骼下的多孔竹席,虽已碳化,但图案刻映在泥土上十分清晰,制作工艺精湛,据说比良渚发现得早了千余年。而高庙陶上的兽面纹,较之同一时期人类文明同样早了上千年

已故文化人类学家林河认为,高庙遗址挖掘出了60余个世界之最只要有这个概数,说明它非凡的价值,很想让专家列举一下,让我们了解一二。高庙文化的先民们,发明太阳历和八卦,建立的信仰体系中的神系和确立的礼神祭典的确立,这都是专家论述的,我们难以理解。但是我们依然认为高庙文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它是一部生动的史前宗教祭祀史诗,除了记录了古代先民的食物结构、畜牧业起源和生态环境,还向我们展现了南蛮人古代先民的生活画卷,提升了沅水上游文化价值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远古文明可以比肩

面对文字和实物,以及一些辅助工作,我们转了一圈,到了出口处。一文博士指指一些论著,选了两本,定价99元,在网上查看,只要40元。他还是购买了两本,也算是向高庙文化变相交了点入场费。

对于一知半解的我们,看了,来做做功课,做个记录,最多只能算个观察笔记。

 

         4.立志中国人吃饱饭的杂交水稻之父

 

图片4.png


我们从高庙遗址,导航到安江杂交水稻博物馆,一路上,看到袁隆平院士的影响力无不在,这是一个安静清爽的小城,城中许多装饰物采用稻穗稻米形象,与他巨大的贡献密不可分。

对于这个立志让中国人吃饱饭的老人,我是十分敬仰的。我一直留心关于他的信息,他之所以下决心搞杂交水稻,就是看到几位在田埂上行走的农民,因为饥饿,摔倒了再也没有爬起来,一个没有灾害的年成,饿死了种田人,这是多么荒谬的事,这是真实呈现在他眼前的事实。

老人同样是浪漫的,他想象有一天,老人年轻时,想做一个作曲家,做一个词人,他想象坐在自己种下的稻树下“禾下乘凉”放声高唱。我清楚地记得,他的那个访谈,写的那首歌《我有一个梦》:“我有着一个梦/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

还有一个镜头,更看到老人的真性情,好像是联合国给他授的什么奖的庆祝大会,燃放鞭炮,他找了一些没有放过的鞭炮,用烟蒂点燃,乐得像孩子们那样的率真,点亮了我心中的童贞。

路上,我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袁隆平院士,一文博士更是对这个话题表现得十分兴奋。因为他有个机会,受到过老人家的接见,还领着他参观,并开玩笑地对他说:“你比总理的级别还要高,朱总理来了,也只是工作人员讲解的,你则是我亲自讲解。”他得意地炫耀了一番,意犹未尽,便停下车来,拿出手机,翻开与老院士的合影照给我看看,挑眼看我,得意之色溢于言表,此言不虚。

20095月,袁隆平在安江农校他居住过的房子前绘声绘色地向欧阳斌(左一,原怀化市委书记,时任湖南省政协秘书长)和一文博士(右一)讲解他在这里的生活和工作,那天欧阳斌和一文博士从长沙开车陪同袁隆平夫妇来到他发迹的安江农校,老人家非常兴奋。

好吧,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样一位“国之大者”。一文博士很快输入袁隆平院士的信息。他逝世后,网上的评论铺天盖地而来,他确实能承受所有的溢美之辞,尽管他是一个低调谦虚的人。

这位一位大德者,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铸就了非凡的大成之业。2006是他重要人生节点,我国累计推广种植了杂交56亿多亩。这一数字背后,是每年增产的稻谷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的生命之河,每年增产足以多养活7000多万人口,这一数字之庞大,竟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相媲美。这样的对比,彰显了他对人类所做的贡献。

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不仅在国内遍地开花,还跨越国界,被推广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种植面积已经高达3000多万亩。从亚洲的稻田到非洲的广袤大地,从美洲的沃土到欧洲的试验田,杂交水稻以其卓越的抗逆性、高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赢得了世界各地的青睐与赞誉。

他的杰出贡献,在国际社会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由衷的赞誉。他先后荣获了10多项国际大奖,这些荣誉如同璀璨星辰,点缀在他科研生涯的辉煌天空。而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更是对他一生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造福全人类的崇高精神的最好诠释。

到了他所在安江农校,这个校门并不豪华也不显眼,这个人杰地灵之地,产生了一位影响世界的人物。我们伫立大门前,拍照留念,以表达敬仰之情。

袁隆平院士安江这座巨大的杂交水稻博物馆,就是一座丰碑,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我们尽管无法理解他在科技道路上探索的艰辛,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人类的贡献,将永远受后人怀念。

 

                 5.洪江古城与修鞋人

 

图片5.png


我对洪江古城兴趣并不大,既然到了,应该看看。到了洪江古城,已经是下午近5点钟。一文博士把车停在古商城的地下车库,我先去找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对这个古商城了解下。它地处沅水巫水交汇处,这是古城的基本规律。这座古城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兴盛不衰,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主要是明清古建筑380多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这也是湘西特色,与我们前往的黔阳古城一样,窨子屋的幽深、寺院的庄严、镖局的神秘、钱庄的繁忙、商号的喧嚣、洋行的开放……这里每一栋建筑都承载一个故事,甚至每一块青石板都能诉说着历史的记忆。

有些描述是不是过于夸大了或者是我的孤陋寡闻,讲它不仅是滇、黔、桂、湘、蜀五省物资交汇的繁华之地,更是湘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宗教的璀璨中心,被称着“小南京”“西南大都会”赞颂它曾经的辉煌。沧海桑田,朝代更迭,时代变迁,估计交通方式的改变,往往会这样,让从前一些繁华之地,战略要冲渐渐沉寂下去。我愿意相信它是五省通衢之地,我开始闲逛,这些年来,似乎我更习惯黔阳古城的破败。这种病态心理养成,实在是得益于这几年,仿古城镇看得太多,说起来历,中国人有好古的癖好,皆出自夏商周,源远流长,建筑远观也富丽堂皇,走近一看,粗糙不可看,有些甚至为了尽快营业,用墙纸糊裱,给我留下许多不堪的印象。

好像这座古商城,有名有实。它所不同之处,是一座古商城,大量的明清建筑,是中国近代商业在西南地区发展的一个鲜活标本,更是中国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古城之一。在这里,甚至可以回溯历史,看到资本主义在中国内陆地区萌芽的微弱火光,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由与财富的渴望。所以,一些专家便赞誉洪江古商城为“中国内陆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活化石”

我实地了解了,加深了印象。天色已暗,我拍了几张照片,一文博士以他的做法,为我取了几个景点,作了留影。这次遇到了一个尴尬事,来湘西时,他告知我山里很冷,要多穿点衣服,我便把多年没有穿过的一双软皮靴穿上了。第一天爬他幼年居住的山顶芋荷冲,靴子就裂开了口,穿得有些松松垮垮的,如果掉底了,光脚走到湘西大地上,实在有失体统。

一文博士很是不以为然,换一双更简单,我说当然也是呀。只是这鞋面没有半点破损,只是鞋底脱胶了。也许我们这代人,幼年经过苦难,还是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

让他替代我继续逛,我到对面一个广场,找找补鞋匠,小城市的手艺人多,看到旁边有擦皮鞋的大妈,她的不远处,应该有修鞋匠。果真,我找到了一位反戴帽子的老人,身前有一架补鞋器。走上前去与他攀谈,他看看我脱下的靴子,告知后跟部分不用线上了,前面部分要组一道线,再穿个一年没有问题,开价15元。待我坐下时,他建议应该都要走一道线,这样牢固,就30元吧。我没有异议,他开始动作。

老人很健谈,听我口音有别,便与我聊起来。告知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央企,一个在深圳上班,他每天有200元的收入,不需要儿子负担。正聊着,一文博士已经走了过去,估计是我没与他一起,他游兴大减。见我光着脚,与修鞋师傅闲谈,他开心至极,不知认为我这副样子滑稽太搞笑,还是与我从前的形象反差太大。他拿出手机,不断连拍,要我和修鞋师傅抬头摆拍,一连拍了几十张,拍一段短视频出来。我被他这一做派,弄得更是开心。这完全符合我过简单的生活,做喜欢的事原则。

生活总是这样奇妙的,我们这一天,首先深入到了远古,再接近了一位有着世界影响的人,来到古商城时,就像回到了现实,面前的鞋匠,就像是我生活的修补人。

一文博士把这种修补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我们提升了境界,主要考虑,今天一天不要弄成了虎头蛇尾,哈哈。

写下这一天的文字,我依然要从修鞋老人这里找到一点什么,但具体是什么?我似乎也讲不清楚。我们过了许许多多这样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日子。

 

图片6.png


 

2024年12月27日星期五  云梦泽汉江之滨


浏览(107)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