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下的绛珠草

注册日期:2011-01-23
访问总量:179827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从西敏寺到雷丁


发表时间:+-

西敏寺~国会广场~国王车站~帕丁顿车站~金丝雀码头~

泰特现代艺术馆~雷丁


6月26日


昨天入住的ibis style没有包早餐,收拾好行李,有点懒得出去找,就在酒店吃了,付款12,3 英镑的样子。

早上吃過早餐,寄存行李然後出發,今天去威斯敏斯特寺,Westminster Abbey. 学弟说Abbey意思算小教堂? (其實不算小),我查了一下并没有“小”的意思,反而有点修道院的意思。不管怎样,学弟昨天走之前帮我订好了门票和时间,这样我到了门口,有一条长龙排着队,学弟特别嘱咐说我这个已经预约了时间不用排队,我就把预订号给门口的工作人员看了,果然不需要排队,直接進去了。

西敏寺是伦敦游必去之处,我个人也很喜欢这里。入门后去领了语音导览,开启中文模式,跟随导览参观。我先在里面走了一圈,然后回到原点,再根据语音导览慢慢看,没有了学弟的导游服务,一切要靠自己,也好也不好。


维基百科:

Westminster Abbey”,其中“Westminster”直译为“西教堂”,“west”指“西”,“minster”则是指主教座堂或大型教堂,特别指最初附属于修道院者;“abbey”中文作修道院,是天主教专有名词,指该地原为天主教本笃会的修道院,因此中文传统音意合译为“西敏寺”。


这里最著名的有一个诗人角,最早,1400年,乔叟葬于教堂南向甬道,而后诗人可葬在乔叟周围今天威斯敏斯特教堂中安葬的包括英国贵族诗人将军政治家科学家等等。 所以,其实我是来看他们的墓碑的。


我徜徉在教堂大理石岁月的纹理中,找到了牛顿,达尔文,狄更斯,还有霍金,因为霍金说他死后要葬在伟大的科学家行列,于是,英国人把他葬在牛顿和达尔文之间,在稍微外面一点的走廊下面。我不能想象,我脚踏着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的墓地而过,我感觉我的灵魂要和他们通个灵,向他们表达一下我的敬仰。

牛顿和万有引力

牛顿

诗人,查理 狄更斯

达尔文,进化论

霍金

IMG_2033.HEIC.jpg

英国皇室加冕宝座


教堂进门右侧是皇室加冕的宝座,但进门来不能走过去,要绕完所有的地方,才能最后看到这个宝座,然后是出口。


从西敏寺出来,我去了一下国王十字车站,看看《哈利波特》去霍格沃兹上学的时候进站的那个9又4分之3站台,我以为《哈利波特》这套戏已经过了很久了,这里应该没那么热门了吧,没想到到了那里,还是排了长长的队伍,等候拍照。我看到有一个唐氏综合症的女孩,终于排到她了,她兴奋地挥舞着电影中那样的一根魔杖,我远远地看着她,决定还是把机会留给那些渴望梦想的孩子吧。于是我转身离开了。

《哈利波特》,给这位不容易的孩子留多点时间

中午去打卡了一下金丝雀码头,那里有一个很大很新的商业区,在那里吃了一碗西安凉皮,天气实在太热。


后面还去了一下学弟说可以去看看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但其实内容比较缺乏,有一个展馆展出的都是北京知青的历史图片,但不觉得有深度,个人觉得也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今天在伦敦的游览结束,我带着一身的灰尘,黑色的手指甲和热浪下的疲惫回到酒店,把行李取了,乘搭地铁到了帕丁顿车站,然后转乘火车,去后面行程的居住地,Reading, 中文名翻译成雷丁。


伦敦的地铁站我算是见识了,到处灰尘都很大,非常脏。出门一趟也没摸什么东西,回来手指甲都是黑的,鼻孔也是黑的。在加拿大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试过,也就在广州是这样。


倫敦人感觉比較冷峻,跟溫哥華的冷漠有一點點像,不同的是似乎更有style, 更威嚴一些,但我遇到的人都很友好,不是美國加拿大那種很隨和的,而是看著沒什麼表情,但很願意幫你。在去Paddington的地鐵上我坐錯綫(也是被別人指錯),問人,有人説不知道,有个女人见状站起來説我知道,我可以告訴你。於是她很認真地告訴我,到站后怕我不懂去又陪我過去,(其實有標誌),然後沒啥特別表情就走了。還有地鐵站的職員,在站內籌款的退伍軍人,都很有禮貌很幫忙,但沒什麼廢話也沒很多過火的表情


从帕丁顿站坐火车到达雷丁,大约两个半小时。朋友过来火车站接上我,带我去了附近但是是属于另一个郡的一家泰国餐馆吃饭,说是英国没有什么特色美食,这边这家泰国菜算是最喜欢的了。

客随著便,我也就安心享用了晚餐,然后休息,准备明天的行程。

20250626_211045.jpg

20250627_162033.jpg

雷丁,伦敦的硅谷和新白领区

20250626_195356.jpg



浏览(671)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