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41321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团派喉舌正在成为国家形象、民族认同和国际声誉的重大隐患


发表时间:+-


团派喉舌正在成为国家形象、民族认同和国际声誉的重大隐患



沙莎




在当今国际舆论场上,对中国形象的破坏正愈演愈烈。这种损害并非完全来自敌对势力,而是源于中国内部权力博弈的“外溢效应”。团派势力借助其所掌控的“大外宣”资源,借壳海外舆论平台,对当前执政核心进行持续抹黑,不仅误导西方社会,也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潜在而深刻的危机。


2012年,中共十八大实现了领导层的调整,习近平与李克强的角色实现“换位”,团派在权力中枢的地位随之削弱。十九大之后,随着习派全面掌控大局,团派进一步边缘化,失去了影响力。但权力的失落并未让他们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相反,他们在国内受限于政治高压,便将战场转向海外媒体和华人舆论圈。


在这一过程中,团派喉舌所采用的策略具有高度一致性与操控性。他们集中资源,通过“共青团系”渗透大外宣系统,在西方主流舆论空间发布种种针对习近平的人身攻击与形象丑化内容。他们利用自媒体、社交平台甚至学术圈,打造一个统一话术的宣传网络,将“清华假博士”“小学生水平”等标签不断放大、强化,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认知战”。


值得深思的是,这种“学历崇拜式抹黑”不仅逻辑薄弱,而且掩盖了真正的问题:政治领导力从来不仅仅取决于学历。习近平在过去十几年中的一系列国家战略——反腐、脱贫攻坚、“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乡村振兴——是对其执政能力的最好说明。用“博士真假”去否定其执政成就,是团派喉舌极其拙劣而失衡的逻辑。


更严重的是,团派喉舌在海外散布这些针对习近平的丑化言论,已经不是内部权斗的延伸那么简单,而是演变为一种系统性破坏国家形象的行为。他们把内部派系之争输出为对外的国家攻击材料,不仅给中国的对外关系制造麻烦,也给敌对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长此以往,不仅伤害的是个人名誉,更是国家整体的国际话语权与可信度。团派喉舌正在成为国家形象、民族认同和国际声誉的重大隐患。





浏览(325)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