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评《三体》
发表时间:+-
旧贴整理:
《三体》出版后成了现象级作品。时至今日,基本人人都能扯几句《三体》,什么黑暗森林啊,二相箔啊,降维打击啊。看到的评论,基本都是说其如何深刻的等等。第一部得奖后,更是好评如潮。 本人一向喜欢和主流唱反调。下面是一些零散的评论穿在一起。有些段落是写得较早,有些新写的,未必就完全自洽。 《三体》虽然在国内很早就出名,但把大刘这部作品推上家喻户晓神坛的还是因为得了美国的雨果奖。有意思的是,有消息说给大刘这部作品投票的却是美国的极右翼。据这篇博客说是“政治正确”成就了《三体》雨果奖?。真假不论,这部书受美国人青睐倒是真的。不但右翼读它,左翼的奥巴马据说也读过。 《三体》的中文版和英文版不同。第一部还好。从第二部开始被迫改了不少用词以符合美国的政治正确。好在基本情节和思想还在。这也不是大刘第一次搞两个版本。《全频道阻塞干扰》先搞了个中国背景版,结果当时出不了书,被迫改成俄国背景(当然现在两个版本在网上都能找到。) 2011年,接受搜读读书采访时,刘慈欣曾表示,“我本身对现实不是太感兴趣,对用科幻来隐喻反映现实也不感兴趣。我并不想把科幻作为批判现实的工具。” “我创作《三体》和其他科幻作品时,从来没有希望用科幻小说反映现实的诉求,这也不是我创作的目的和初衷。” 所谓口嫌体正直,大刘的作品其实都是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当然,这未必是大刘故意为之,而是任何作家,哪怕是科幻作家,其实都不能脱离他的时代,他的三观,他写的东西都是对现实的映射。这种映射都是揉合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和期望的。 例如叶文洁对应的是河殇派。《三体》这本书很有意思。第一部是乐观结局,讽刺的是河殇派,推墙派。但老美没有这个历史背景所以看不出来,还给他发奖。等第二、三部出来,先是嘲讽白左圣母白莲花,又是黑暗森林法则,又是嘲讽地球人盲目自大,人性本恶,最后还来个悲剧结局,同时又毫不掩饰得提倡生存空间。估计有些人看到第二、三部会惊掉下巴了。但反过来看第一部,就会发现第一部完全是在给二、三部做铺垫。 《三体》在国内最火的其实就是第二、三部。国外白左看第一部,白右推崇所有三部,更看重第二部。 《三体》这本书其实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发展到实业帝国主义时期,国内市场饱和,向外发展和老牌帝国主义发生冲突的焦虑。他的这本书里的观点不但是中国的右翼观点,也是美国的右翼观点。这部书在美国也有大量读者。第一部得奖,符合了白左的爽点。但这只是伪装,等你读到第二、三部,你会发现大刘来了个华丽的转身,很干脆得宣传起生存空间了。所以第二、三部在美国的年轻白右中更有市场。当然,人家的视角是相反的,是把中国视作三体人的。 说道《三体》不能不说到《三体》独创的黑暗森林法则。 刚读到的时候惊为天人,后来仔细一想,这不就是生存空间理论的变种吗?理论基础是文明指数增长,资源总数有限(人口论),然后文明必然要向外发展夺取生存空间(生存空间)。问题是由于猜疑链存在(这个解释起来太长,大刘粉都知道是啥,总之就是《三体》版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外面的世界太可怕。另外能用二相箔的一大把,就算三体人咱们也打不过。而且如果让对手发展起来了,那么自家的文明就要完蛋了。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韬光养晦不暴露自己,同时把任何可能赶超自己的文明干掉。如果真的暴露了,那么一定要保证相互毁灭。怎么保证毁灭呢?不是自己发展,而是利用“星际规则”,勾引星际超级强权灭掉对手(二战美国灭日本)。当然,如果持剑人是个圣母婊,那么就没用了。 “黑暗森林”的基本公理说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这其实就是“人口论”的变种。也就是说任何文明都是指数增长,最后被迫向外寻求资源。那么对外征服的动机显然来自贪婪,而不是恐惧。西方征服美洲,乃至于世界历史上的历次征服,最终原因都是贪婪。 人口论其实是经济决定论。这本身没啥问题。问题是大刘的引申。他先是引入“猜疑链”,认为双方无法判断对方是否为善意文明。然后他又引入技术爆炸,认为技术发展不是线性的,弱小文明可以后来居上超过先进文明。 于是得出的结论是为了把潜在的对手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得先下手为强。 这个东西解构了,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的“鸿门宴”,或者更进一步“斩草要除根”思维。中国的历史似乎一再支持这个概念。远的有少康复国,中古的有勾践卧薪尝胆,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甚至最近的例子还有常恺申重庆谈判放走太祖。 西方其实也有类似故事。例如希腊罗马神话中就一堆某某伟大存在被预言自己的儿子要杀掉自己夺位(包括众神都不例外。)但结局往往是黑色幽默的。伟大存在拼命想尽各种方法要把萌芽扼杀,结果总是扼杀不了,甚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扼杀萌芽的举动反而助长了萌芽的发展,最后让萌芽实现了预言。 不论东西方,这些概念其实都是宿命论的一种变体。大刘给了这些传统概念一个科幻的高大上包装罢了。 搞清楚了这些,再回来看白人灭绝印第安人,在全世界搞殖民地,难道是因为怕印第安人卷土重来?其实没有这回事。他们对印第安人或者其他民族并没有恐惧,只有蔑视。恐惧只存在于面对比自己强大或至少平等的对手。更有意思的,是即使其对手看上去比他们强大,他们也没有放下主动进攻。例如印加帝国无论再怎么落后也比几百西班牙人要强大。又例如明朝再怎么衰落,也比倭寇要强的多。但这都没有阻止他们克服恐惧,以弱击强。为何如此?主要是因为贪婪。 如果按照大刘给出的“黑暗森林法则”,那么西班牙也好,倭寇也好,或者其他什么文明也好,都应默不作声,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韬光养晦当缩头乌龟,又哪里会有什么战争和冲突呢? 所以“黑暗森林法则”的人口论原理部分由于是出于环境压力和贪婪,所以是自洽的。但加入大刘的引申后就变得自相矛盾了。当然,大刘讲故事的水平是大师级的,大家看着故事,同时脑子里那些传统文化概念被新包装勾引了起来,产生了共鸣,于是就接受了这个悖论。一旦接受了理论,奉为珪镍了,那么即使有再大的漏洞也会视而不见了。 这就是大刘的高明之处了。 所以看科幻小说可以,对其中宣传的思想一定要先解构。 任何人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时代。大刘的这套理论看着很玄,但一解构就是 人口论+生存空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韬光养晦+以夷制夷。最后还是个悲剧。 当然,大刘也没说自己不发展,而是自己发展的路径被圣母婊打断了,虽说这个路径说穿了也就是个逃跑路径。所以从总体上说还是悲观为主。 《三体》的结局太悲惨。所以很多人看不下去。续作不少。其中以宝树的续集《三体X》最出名。据说大刘原来准备写续集,结果《三体X》一出,他就写不了,说是把他路堵死了。李白当初“眼前有景道不得”大概也是这个感受吧。不过《三体X》说实在的走的是网络爽文的路子,到最后已经不是科幻而是玄幻了。科幻讲道理,玄幻可以不讲道理的。大刘怎么都道不出眼前景的。 当然,也不是说大刘完全没可能再续《三体》。李白当年还是写过这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当然,这是绝句,李白真正的逆袭是这首: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