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注册日期:2009-08-01
访问总量:91554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菜盲说米其林


发表时间:+-

米其林我早就知道,但那是米其林轮胎,后来知道米其林餐馆和米其林轮胎真还是有关系的,已是后话。

我不是美食家,又有个“爱国”胃,对米其林并不很感兴趣。太太是美食家,本身又是烹饪高手,说有生之年一定要吃一次米其林。对此我是赞成的。但是花了不少钱,吃一顿米其林西餐,事后自己说不出个所以然,就不值得了。所以我们初步决定,下一次去台湾时,吃一次中餐米其林。

今年(2025年)夏天,我们参加了德法两周行。730日,旅行社安排了米其林午餐,晚餐也是米其林“推荐”的。中午,我们如约来到“Daniel & Denise”。餐馆门面不大,里面座位也相当拥挤。门口挂了一大堆奖状,过去十几年中,他们有两年确实入选米其林一级,其他有些年份,也得到过一些相关的,较低一些的荣誉。

入座后,桌上已经有两瓶水,一瓶是欧洲人喜欢的汽泡水,一瓶是一般的冰水。我们这个桌子都是土包子,一瓶冰水马上见底,汽泡水则无人问津。我们请服务员把汽泡水撤走,换一瓶冰水。结果直到上菜(至少10分钟),冰水还是没来。我们又催促了一次,这次很快就来了。

米其林1.jpg

第一道菜是第一张照片左上角,非常精致,据导游在群组里介绍,曾在2009年某次烹饪大赛中得金奖。好看是一回事,我这土包子不觉得特别好吃,太太也觉得一般,但是这样的评价肯定不够公允。

晚餐就在旅馆的餐厅。同桌的队友极其擅长搜寻,他马上发现,目前的老板2010年收购此财产,并改建成旅馆。旅馆的餐厅是2021年开始营业的,主厨是老板的儿子,毕业于某著名烹饪学校。这家旅馆硬件略有陈旧,但却是四星级。队友解释说,旅馆的星级除了硬件以外,还取决于其他许多因素,比如文化底蕴,大概就是我曾经有过大作的人文历史。

米其林2.jpg

第一道菜上来(第二张照片左下角),大家马上注意到,其造型和中午的第一道菜几乎一摸一样,只是颜色略有不同,应该是选料和佐料的区别。就是说,这道菜并非“Daniel & Denise”的独家秘笈,此地区还有不少餐馆能烧这道菜。午餐时,团里的内行(太太们)和外行(先生们)几乎都认为,“Daniel & Denise”的著名厨师拿了这道菜在烹饪大赛上获奖,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我们问了导游,她证实了我们的猜测,获奖的厨师并非“Daniel & Denise”。

这就有些误导了。但是仔细想来,餐馆并未作不实宣传,他们并未说餐馆的XXX师傅以此菜获金奖,但其用词难免误导食客,这或许就是广告想达到的目的。

米其林餐厅每年审核一次,比联合国文化遗产还严格,曾经看到文章,有些餐馆忍受不了这种压力,主动选择不参加。“Daniel & Denise”为什么2024年没有入选,没人知道原因,至少我们团里的团员不会去查究。但如果冰水之事在网上出现多次,并让评审员注意到,对评级是会有影响的。

太太向来友善,一如既往地为我的批评对象进行辩护。她注意到那天(旅游旺季?)人很多,服务员很忙。我觉得偶然一次自然可以理解(10分钟还是稍长),但如果经常出现就是老板的问题了,应该多雇人,或者雇临时工季节工。

电影铁达尼号(Titanic)在船即将沉没时有这样的镜头,一排排碗架倾倒,成百上千的高级餐具,主要是盘子,从碗架上摔到地板,砸的粉碎。这一段拍完后,有人指出,这些盘子制作时有个细节错了。导演毅然决定,再做一批,再摔一次。他不希望由个别挑剔的观众如我之流来指出这一点。

一家小餐馆,如果冰水来的慢一点,只要不是经常,无伤大雅,对生意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既然是米其林餐馆,对任何小节,都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加以避免。


浏览(975)
thumb_up(3)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little_red_man 回复 0+1

    苏州龙井杭州碧螺春都是皇上才能喝到的 :)

    屏蔽 举报回复
  • 0+1

    我的挑剔历史悠久。当年看《还珠格格》,紫薇说,皇上,这是您最喜欢的杭州碧螺春。我打着瞌睡陪太太看连续剧,马上惊醒,碧螺春是苏州的,不是杭州。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