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444658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8.15日本投降日回顾艰苦卓绝的抗战


发表时间:+-


1937年8月13日下午5时日本海军随即派遣军舰16艘,其陆战队在淞沪登陆。黄浦江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边。昔日繁华的江面,只有少数几只船在航行。日军军舰从江面上驶过。

1937年8月23日,日军第三师团在吴淞铁路码头强行登陆,海军舰艇火炮的掩护下,连续不断的向吴淞镇发起猛攻。当时中国上海守军第11师一个团,奋战数日,因众寡悬殊,28日被迫撤出吴淞。

1937年8月13日,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命令日舰开进黄浦江。江面上的日军巡洋舰,正向上海市区开炮,炮口喷出红色的火焰和浓烈的硝烟。中国军队派出空军将其重创。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抢占有利据点向中国军队进攻。日军在用沙袋垒起掩体。照片中右侧,还能看到铁路线。

日军在上海街头,展示他们俘获的中国军队坦克,引来不少人驻足围观。仔细看,坦克炮塔上有个“虎”字。一些人还爬到坦克上面,打开盖子往里面看。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海九龙路。日军在街头设置了掩体,一群日军士兵躲在沙袋后面,都坐在椅子上。路旁墙壁上巨大的广告牌子十分醒目。

日军从军舰上拍摄的黄浦江,江面宽阔,泛起细浪。江面上停泊着几艘日军军舰,远处上海外滩,高楼林立,勾勒出当时上海独特的天际线。

这张照片,拍摄的战后的上海东区。头顶上有轨电车线路纵横交错。街道上空无一人,铁丝网仍横在路口。路边的很多建筑,都已经被日军炮火损毁,成了断壁残垣。

一队日军扫荡了上海罗田村,烧毁了老百姓的房屋,燃起熊熊烈火,浓烟直冲云霄。这些日军扛着枪离开村子时,看着远处的火光。

日军占领了上海宝山县学堂,将这里作为他们的兵营。宝山县学堂由清末举人袁希涛创办于1903年。新中国成立后,又改名为宝山中心国民学校、宝山小学等,1993年命名为宝山区实验小学至今。位于宝山区盘古路145号。

1937年8月14日下午,日机轰炸上海。炸弹落于南京路外滩,华懋饭店及汇中饭店被炸毁。虞洽聊路与爱多亚路交叉点,也遭到轰炸,这些都是上海的闹市区。城区到处火光冲天。

日军飞机飞过上海上空,从空中侦查中国守军阵地。当时,中国军队三个飞行中队从杭州起飞,与日军飞机进行了空中格斗。

一群日军正在加固阵地。这处阵地位于农田附近,日军挖了很深的战壕。地里老百姓种的庄稼也被他们祸害了。

上海吴淞。日军修复了被中国军队炸毁的铁路桥和公路,装甲车和卡车浩浩荡荡从桥上驶过,朝吴淞炮台逼近。中国军队在吴淞镇以南的张华浜痛击日军。1937年9月4日,日军占领吴淞炮台。

日军占领了上海宝山县。一座大门口,有两名日军在站岗。宝山,是两次凇沪抗战的主战场。淞沪会战期间,全县被日军残杀的平民达11233人,日军还放火烧房、强占民地,使无数乡民无家可归。

日军占领上海后,在花园桥上设岗,盘查过往行人和车辆。花园桥,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外白渡桥。这座桥是上海百年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上海的每一个历史瞬间。

日军用麻袋装土,修筑掩体和工事。人群里不仅有日军,还有日本居留民,以及被日军抓来劳动的中国老百姓。日军侵占上海之后,对上海进行了高压统治。

黄浦江边一座码头上,停泊着一艘日本货船。码头上有不少日军,正准备登船装卸货物。码头边水浅,修筑有很长的木制栈道。

这是日军设在城北的一处阵地,一条进城的大路被拦腰挖断,修建了战壕等工事。有两名日军在路口把守。阵地附近,是大片的农田,远处的城楼建筑依稀可见。

这是日军设在上海吴淞的一处炮兵阵地,大炮的巨大车轮清晰可见。日军多次向吴淞镇发起猛攻,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与其激战3天,终因众寡悬殊,装备差距太大,伤亡甚多,被迫于31日撤出吴淞。

一场战斗结束后街头景象。这里是中国军队撤离后的阵地,马路上用土堆做的掩体,挡板倒在地上,现场一片狼藉。不远处的建筑,二楼屋顶的围栏被日军炮弹炸塌。

上海一处建筑遭日军飞机轰炸,房倒屋塌,冒起的浓烟直冲云霄。淞沪战役期间,日军出动大批飞机对上海市区施行猛烈轰炸,同时日军也对南京、安庆、芜湖等城镇施行轰炸。

上海郊外,正在作战的日军。他们在一处庄稼地里,发现了中国军队的踪迹。淞沪会战中,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于是,日军派出坦克,朝驻守在刘家行阵地的中国军队阵地发起冲击。

淞沪会战结束后,一些日军在上海郊区的农田里放马。由于日军的进犯,这些农田已经荒废,长满了荒草。这些都是日军的战马,看上去有上百匹。

8月23日,在日本海军的掩护下,日本陆军第3、第11师团及第1、第8师团下辖旅团在上海吴淞,狮子林,川沙口等处登陆。登陆后的日军正在集结。

登陆后的日军,随即从左翼围攻中国军队,双方随后在重点区域罗店镇爆发惨烈争夺战。中日双方投入大规模重兵集群,并使用了海空力量进行厮杀。

这是上海火车站一处仓库里的景象。很明显,这里已经被日军占领,仓库里存放的是日军的战略物资。

日军在上海街头设置的掩体,沙袋垒起有一人高。还架起一门大炮,正对着街口。一群日军驻守在这里。旁边的商店已经全部关门。

1944年,八路军战士们

女八路

抗日民兵

1937年,八路军将士穿着缴获的日军军服留影

1941年,一名侦察兵在黄河的前线侦查

这是一张真实的“贴身肉搏”的真实老照片。1938年的一天八路军战地记者沙飞,跟随战士们拍摄的惊心动魄的瞬间

从敌人手里缴获的三挺92式重机枪,照片中从左至右的他们分别陈外欧少将、刘转连中将和左齐少将

抗战时期,根据地的日头晒着土场子,儿童团的娃们就跟小战士似的,端起土枪练本事

抗战期间的国民革命军74军军长 张灵甫将军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一国军士兵在街头锻炼

妇女团体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慰问士兵

昆仑关战役,国军缴获日军的旗帜

1938年在美国纽约,由华侨组织进行的街头步行募捐活动

1943年12月,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在检阅完于印度兰姆伽训练的中国驻印军后观看部队演练。站在战壕上方从左至右分别为中国驻印军军长郑洞国、蒋介石、蒋纬国、宋美龄和盟军驻东南亚总司令蒙巴顿将军

1942年,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访问昆明时,与驻扎在那里的航空志愿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交谈

1943年3月1日,在纽约市政厅前的台阶上,宋美龄正向前来参加她的欢迎仪式的五万多名市民挥手致意,站在她旁边的是纽约市长拉瓜迪,童子军的华人男女童军手举两国国旗和标语分列楼梯两侧。纽约是美国东海岸华人最多的城市,这些身在异乡的中国人都关心着抗战,前来表达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1943年11月25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及他们的重要幕僚在开罗会议期间于米纳饭店外的草坪上合影

1944年12月22日,中国远征军第8路军的一支部队原地待命,等候乘坐美军的运输机前往东部前线

毛泽东在延安做抗战指导

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和副师长萧克

八路军战士在战场上

给八路军送水喝的一位老百姓

在常德会战中,被俘虏的日本军官

在常德会战中,中美苏三国军官正在对日军俘虏进行审问

镜头下的侵华日军:罕见的彩色老照片,最后一张简直令人发指!

日军在攻破了广州之后,迅速占领了广州市政府

1941年,远征军在滇缅军事基地中进行训练

1941年,中国抗战士兵

1944年9月1日,艾伦·拉森随第35照相侦察中队从印度来到中国,他得知中队被派往第14航空队———由陈纳德将军领导的、赫赫有名的“飞虎队”。   约翰·弗里曼 摄

修筑昆明机场跑道的军民。   威廉·迪柏 摄

毛泽东做抗战指导

1939年,35岁的林徽因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之中

1938年,陈钟书将军在台儿庄殉国

1940年陕西潼关,一位年逾五十的抗战老兵身着破旧棉军装,肩披补丁,面容消瘦。真实战场的艰苦远超影视想象

1939年,一队刚完成军事训练的滇军女兵整装待发,即将奔赴抗日前线

1944年,美军观察组抵达延安。图为周恩来(右二)与观察组成员共进晚餐

1941年夏,重庆遭受日军持续轰炸期间,蒋介石与国民党军政要员在防空洞内临时就餐的珍贵历史照片

1945年,广西,抗战中“草鞋部队”的一名娃娃兵

一九三九年,浙江地区四名抗战受伤的战士被编入荣誉团。他们每个人都为抗战失去了一条腿。他们都是抗战英雄。虽然,每个人都拄着拐杖,行走不便,但他们依然穿着笔挺的军装,仪态整洁。 这四位战士分别是李家雄、葛仁祥、任成玉、曾炳山。在淞沪会战争,李家雄先被机枪打中胳膊,同时,一颗子弹从耳部擦过,差点丧命,但他并未下战场而继续战斗,又被日军军舰击中腿,送到医院后将腿截肢后才保住性命。

1940年,抗战时期,湖北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正整装待发。战士们身穿粗布军装,打着绑腿,有的战士穿着布鞋,有的战士则穿着草鞋。但这毫不影响他们抗战的决心

1938年长沙会战后,宋美龄前往陆军医院视察

抗战时期,远征军的一名士兵与一名军官。两人身穿军装,头戴头盔,士兵胸前挂着几枚手榴弹,手持步枪,军官则腰别手枪。两人昂首挺胸,雄姿英发。两人的绑腿都打得又紧又高,一直打到膝盖处,并非影视剧中只打到小腿一半处。每名士兵的背后还背着背包、水壶与刺刀。他们都是抗战中的英雄。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四年,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发起缅北滇西作战,共歼灭日军三万多人。后两军会合。

这位戴头盔,穿军装,打绑腿,个头不高,一脸稚嫩的小男孩正是抗战时新六军十四师四十二团最年轻的一名小战士。他的名字叫李乐贝,这一年他只有十二岁,但已入伍有一年了。在抗战中,勇敢的李乐贝曾站起身向日军连续投掷了两整箱的手榴弹。这一举动为自己创造了毙伤日军的记录。李乐贝不仅会投掷手榴弹,还对枪械也非常的熟悉。他还曾向美军士兵讲解如何更好地使用汤姆式冲锋枪。

1941年,纽约,作家林语堂与小女儿林相如为刚刚成立的全美援华联合总会募集资金,支援抗日战争。林语堂早年留学欧美各国,后回国在各大学任教,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文坛都占有一席之地。抗战中,他凭着自己的影响力在国外为中国的抗战筹款。1943年,中国第一座血库在纽约成立。林语堂的大女儿林如斯成为血库的一名工作人员。之后,林如斯与其他血库工作者回国,血库选址昆明,采集的血浆拯救了无数前方流血远征军将士的生命。

1941年,河北,八路军战士排列成队练习刺刀搏杀

1938年9月12日,武汉大学,罗卓英宣誓就任武汉卫戍总司令,他的司令部就设在武汉大学。罗卓英指挥部队参加武汉保卫战。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再到武汉会战,罗卓英一直在最前沿指挥作战。虽然,上海、南京与武汉相继沦陷,但罗卓英并没有气馁灰心,而是越挫越勇。1941年,他指挥部队参加上高战役,并取得全面胜利。这一战被誉为“抗战以来最为精彩的一战”。罗卓英后又指挥部队参加第二与第三次长沙会战,给予日军重创。抗战期间,中外许多大战都少不了罗卓英的指挥

抗战时期,民间老百姓纷纷自发组织抗日长枪队

1943年,重庆,消防员们整装待发。抗战后期,重庆成为抗战大本营的指挥中心。因此,日军飞机常飞到重庆上空进行频繁的轰炸。每当日军轰炸后,城市中大火四起,浓烟滚滚,一片狼藉。 市民们躲进防空洞中胆战心惊。消防队任务极为繁重。他们要时刻冒着生命危险消烟灭火。

抗战中,戴笠向蒋介石汇报工作

抗战时期,重庆,慰问烈士家属。每一位烈士家属都会领到一块牌匾与一笔抚恤金。一位年轻的女子左手拿着的牌匾上写着“功在党国”,右手拿着一笔钱;旁边年龄稍大的妇人右手的牌匾上写着“卫国有功”,左手同样拿着一笔钱。在两人的四周还有许多烈士家属。她们的亲人都在抗战中为保家卫国而壮烈牺牲

1945年8月,二战接近尾声,一群年轻帅气的国军军官前往英国接受海军培训

抗战期间,缅甸,中国远征军士兵在排队领取野外吊床

1938年,毛主席、朱德和贺龙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主席台上交谈。这次会议非常重要,总结了抗战15个月以来的斗争经验

这位年轻帅气,双目坚毅身穿军装的军人是建筑学家林徽因的弟弟。1935年,19岁的林恒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因“一二九”运动爆发,林恒毅然放弃学业报考航空学校,成为该学校第十期学员。 1941年,中国空军与日军12架零式飞机在双流上空激战,林恒被击坠牺牲。

抗战时,新一军军长孙立人与苏坦将军等人在检查日军遗弃在缅甸克钦邦的装备

1941年,抗战时期,太行山区武工队队员集合

1939年,国军第一八五师的战士们就地进餐

抗战时期,在正太线附近执行任务的两名八路军女侦察员不幸被日军抓获

1938年,抗战时期,就在武汉会战的前夕,一名国军娃娃兵,站着标准的军姿,笑嘻嘻地面对外国记者的镜头。旁边的一位老兵看到娃娃兵的军装有些褶皱。他走过来帮娃娃兵整理衣服的下摆

1944年,山西临汾,一名士兵身穿军装,肩扛着枪,身板笔直地站岗

常德会战中,国军军官审问被俘虏的日本兵。日本兵老实地坐地上。常德会战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也是抗战中正面战场上罕见的一场以我军胜利而告终的战役。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两万多人,同时,中国军队也伤亡惨重,伤亡人数达到五万多人。在此役中,多位师长阵亡,号称虎贲之师的第五十七师更是建制被打散。

1944年,在滇南抗战中,一名国军士兵正为当地的一位老汉解开绑在身上的绳索。如果不是抗日战士及时赶到,这位老汉的性命堪忧

抗战期间,这名穿着飞行服的空军站在一块石碑前合影。这块石碑上的字令人震撼“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是当时中国空军的誓言。此石碑当时就立在笕桥航空学校操场中间。在战争中,空军也正是按照这句誓言去做的。1937年8月19日,飞行员沈崇诲和战友驾驶一架轰炸机前去攻击上海敌人的船舰时,飞机不幸中弹。他没有选择跳伞逃生,而是与战友驾驶这架飞机,冲向黄浦江口的敌人的舰船。

抗战时期,八路军吃上如此丰盛的饭菜还是少见的。这次他们取得了一个很大的胜利。1939年,齐会大战,八路军一二零师经过与日伪军三昼夜的激战,基本歼灭了日军吉田大队,并缴获大量的武器。吉田大队曾在南京大屠杀中欠下累累血债。这次八路军歼灭吉田大队为大屠杀中的死难同胞报了血海深仇。战后,师长贺龙命令全师会餐庆功,要求每个班必须十个菜以上,并有平时少见的炒鸡与红烧肉。战士们敞开吃,但严禁喝酒。

抗战时期,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正一边听国外军官讲解,一边认真地体验新式武器。

抗战期间,抗日战士帮助农民收获庄稼

站在街头的一名日军,正抬头观看墙上的抗日标语和图画

抗战时期国军将士于陕西宝鸡训练时的场景

1936年由埃德加斯诺在延安拍摄的“抗日之声”,小号手是开国少将谢立全


浏览(258)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