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村

注册日期:2022-01-18
访问总量:48497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815随感


发表时间:+-

今天是二战日本投降日,80年前的今天,日本正式宣布了无条件投降,最终结束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二战。胜利之日,自然是各方论功行赏之日,所以一到这个日子,网友就开始争论究竟谁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其实这种争论从日本投降后就开始了,我记起当年日本投降后,陪都曾有一家报纸以“抗战胜利”为谜面,打一古人名猜谜。最后出来四个答案:蒋干,毛遂,苏武,屈原,大家各自对号入座即可。当然,今天可能苏武被排除在外了,苏联对日的匆忙宣战无非是要摘取胜利的果实而已。而当年选择苏武的很显然就是今天宣传中流砥柱的同一帮人,只不过当年自己还不敢贪天之功,所以推出个苏武。

小时候对抗战最直观的印象有两个,都是在我家旁边的公园,我小时候天天早晨去公园跑圈。一是阵亡的苏军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的陵墓,他的飞机被击伤后坠落在长江上被淹死,被渔民打捞起来后安葬于此。后来立了一个大碑,甚至中苏交恶的时候似乎也没受影响。还有就是公园的钟楼,据说以前更高,就是抗日战争的时候怕日本轰炸拆了。

中日战争对于蒋公来说,确实是最艰难的抉择,所以才有那句悲壮的名言: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中日两国最关键差距在于动员能力,当年小小法国能够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欧洲,就在于法国领先欧洲诸国的动员能力。而当年的中国虽大,其实是散沙一盘,一旦开战,完全没有胜利的指望。如果没有外援,其实最佳结果无非是偏安一隅,就像历史上的南北分治一样。其实当时的国府高层普遍都认识到这一点,李宗仁在战后写的一本总结抗战的书中也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当然历史不是简单重复,在于当时的世界不是以前的天朝中心。所以当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国府上下一片欢腾,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所以说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因素自然就不言而明了。只是屈原似乎过分强调了原子弹的功用,但其实没有原子弹当时的日本也撑不过一年了。不过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古人名来表达这个意思,我倒是想到一个:潘美,只不过此人声誉不好。

10年前,马英九曾来华府为抗战老兵颁发勋章。当时就只有八名老兵来领奖了,最年轻的88岁,最年长的103。其实华府附近的国军老兵颇多,有接触的都对其军容风纪印象颇深。我恰好认识这位最年轻的老兵,老先生抗战胜利的时候是洛阳军校的士官生。他大概现在是硕果仅存的抗战老兵了吧?不过当时尚还健硕的老兵可以出席颁奖典礼,而今天只能窝在家里不能出门了,老兵都渐渐凋谢了。

八十年过去了,今天所看见的不过是还在重复以前的陈词滥调,阳光之下并无新鲜事。战争很多时候是最无奈的选择,但却无法避免,这其实是人类的宿命。


浏览(324)
thumb_up(2)
评论(4)
  • 当前共有4条评论
  • Siubuding 回复 石头村

    测字是国粹之一。

    关羽 --- 美髯公 ---- 美帝。

    不太高深嘛。

    屏蔽 举报回复
  • 石头村 回复 Siubuding

    你这联想倒不错,能想到美髯公。

    屏蔽 举报回复
  • Siubuding

    @我倒是想到一个:潘美,只不过此人声誉不好。


    山本五十六曾经说,美帝的烟囱比我们树木还多。

    关羽---美帝比较合适。

    美髯公,美帝是也。

    屏蔽 举报回复
  • Siubuding

    记得多年前读过一篇文章,说日军单兵战力是国军的7倍。


    同样兵员整合力量多数情况下,应该大于7倍。


    这也解释了国军和共军在十倍于日军的兵力的情况下,多数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即使在某战斗上表面上打赢了。


    所以,知日甚深的蒋介石早论持久战,并千方百计抱美帝大腿。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