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基督信仰实践(含音频)
道德与基督信仰实践(含音频) |
---|
——道德能救人吗?许多人在信仰与道德之间摇摆,却不知我们因信耶稣基督的恩典而得救, 并靠祂能活出新生的样式。 |
■杨坚 |
道德与基督信仰实践
文/杨坚 生命季刊专稿
音频为暖暖姊妹朗读:
基督信仰的核心是人信主耶稣就必得救的福音(约 3:16;徒 16:31)。但是我们华人基督徒和慕道朋友,深受以品德修养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影响,在个人道德与信耶稣得救的关系上,常常有很多的困惑和纠结。神的道德律与人的道德观又有什么差别? 按照圣经和历史上著名牧者们的理解来认真考察这些问题,对于华人基督徒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一、道德再败坏的人,真心相信必可得救
一些华人基督徒不太愿意向在他们眼中道德不良的人传福音。一位姐妹最近坦诚分享,原先认为名声不佳道德不良的人甚至不配得救,所以不爱去接触,也不怎么乐意给这些人传福音。反过来,对于那些在人眼中看起来品行可靠的人,我们传福音的热心就大多了,多多少少认为这样的人若加入教会,会荣耀神,为教会增光。
但是,主耶稣教导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 5:32)与品行尚好的世人比,道德败坏之人常常是更明显的罪人,就如病更重的人,也更急需医治。他们中的不少人被罪捆绑心中刚硬,但另一些人在神的拣选和圣灵光照下,却能看清自己糟糕绝望的状况,尤其是在他们罪的恶果暴露无遗的时候,会更迫切地盼望得救。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会主动去税吏长撒该的家,而撒该只是第一次见到耶稣,就“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路 19:6)当耶稣坦然接受有罪女人用贵重香膏涂抹时,那个女人会“挨着祂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路 7:36-44)。耶稣还有不少类似的行为,引起旁人的疑惑甚至质疑:“你们为什么跟税吏和罪人一起吃喝呢?”( 路 5:29-30)
更深一层来说,耶稣的所为彰显了神拣选的主权和智慧。被拣选“蒙召的”基督徒在信主之前,确实“按着肉体……,有尊贵的也不多。” (林前 1:26)没有尊贵的人中包括那些道德名声不佳的人,后者也属于“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其中一群人。但是,“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为要显明人的得救都出于神的恩典,“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 1:28-29)正因为如此,“神喜悦越过那些有智慧、高贵、有好品格、有精明才干、没有犯过大罪的人。” (汤姆·华森,Thomas Watson) 1
当然,信主之前道德不良的人,在信主得到救恩后,必须也必然伴随生命的显著改变。正是这种信主前后生命和行为的鲜明对比,给神带来荣耀!“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请看,我要把家财的一半分给穷人,我若敲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路 19:8)教会历史上被神重用的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和乔治·慕勒(George Müller)等人,在信主之前,道德不如一般人,但归主之后完全献上自己,悔过自新。
二、“自称信主”后道德持续败坏的人,还未得救
圣经进一步教导,在自称信主耶稣之后,原先道德不良的人如果持续败坏,那说明他们还未得救。虽然基督徒一生都无法做到完全无罪,但道德持续败坏是一直作恶犯大罪。“行善的属乎神,行恶的未曾见过神。”(约三 1:11)。主耶稣说的“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太 7:17)也讲同样的道理。
因此,清教徒牧者汤姆·华森提醒基督徒必须认真遵守神各样的道德诫命,小心被虚假的教导所骗。“引诱者的第四个诡计,是传扬基督徒自由的教义;就像人不需要再顺服道德律,……。他们使 ‘白白的恩典’这教义,成为打开放纵私欲之门的钥匙。” 2《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明确指出:集中为十诫的律法通常称为神的道德律,“世上的一切人,包括称义的人和其他人,都要确实永远遵守道德律的约束”。
那些自称信主耶稣之后道德却持续败坏的人,不仅还未真信也未得救,更严重的是,他们最终不能得救的可能性更高,一定意义上,甚至比还未归信的人更难得救。圣经如此警告这些人:“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他相背;本是可憎恶的,……是可废弃的。”(多 1:16)。因为他们接触到还自称接受了福音,他们很大可能属于“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 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的人。”那么,他们 “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重新懊悔了”(来 6:4-6)。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小心谨慎,不要仅仅因为一个基督徒信主之后还犯下道德败坏的罪,就断言他还未得救。真基督徒信主后并非一定不会再犯道德败坏的罪,但他确实只能是“偶然被过犯所胜”(加 6:1)。改教家加尔文(John Calvin)3 和著名圣经注释家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4 在约翰一书 5:18的解经中一致指出,真基督徒“必不犯罪”,是指不再像未重生得救的人那样,为罪所控制享受犯罪。他们也会因神的能力保守和自己的敬畏尽责,不去犯致死的不能被神原谅的罪。原先品行良好的大卫王,在跟从神很长一段时间后,还犯下谋杀和奸淫等道德败坏的大罪。神虽然通过先知拿单的口确认他的罪在永恒中被赦免 “不致死亡”(撒下 12:13),但还是给他今生极为严厉的惩罚!
三、没有真正信耶稣,道德再好也不可能得救
如上所述,信主之后基督徒必须脱离原来的道德败坏,努力追求好的道德品行,但这无意间又可能引发了过犹不及的错误影响。这尤其表现在道德主义对基督徒得救观和成圣观的扭曲。这种扭曲最明显也较容易分辨的一个表现是,慕道朋友甚至一些初信的基督徒可能困惑,一个非信徒有着超过常人甚至大部分基督徒的良好道德表现,难道也不能得救上天堂吗?按照圣经,这些人肯定不能得救。
圣经讲述了少年财主的故事(可10:17-22)。少年财主在人的道德观所强调的后六诫,看起来都做得不错,“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但是,他明显不愿、不肯遵从主耶稣的话去变卖他所有的财物来跟从祂,暴露出他心中的偶像:他“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耶稣接着说: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可10:23)表明这少年财主靠遵守诫命的行为,是不能得救的。
道德主义更为隐蔽也更严重的糟糕影响,也许表现在不少基督徒会对下面这个问题有相当肯定的回答:“如果一个道德品行好的人,不仅不反对耶稣,而且决志并固定参加教会,这个人是不是个好基督徒,得救毫无问题?”少年财主在今天很可能就是这种 “好基督徒”的典型,因为他“跑来跪在祂(耶稣)面前”(可10:17),大概不会介意决志加入今天的基督教会。但耶稣对这样的人的看法,显然与我们截然相反。
今天不少教会流行一种假福音——“道德主义的福音”,恐怕对我们华人杀伤力和欺骗性尤其大。这种假福音就是把福音信仰过分简化甚至扭曲,“以为基督教的基本内容是怎样作个好人” 5。这种假福音忽视神的恩典,让人忘记能称义得救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在道德上是严谨的人,……,即使我们今世在成圣上能够达到最高的顶点,所有这些都不足以让我们得救;除非,我们仰望基督的功劳,因祂是神。”6
毫不奇怪,这种假福音也不强调基督徒对神的信心。在教会中,“一个有道德的人也许会在表面上顺服神,这在其他人的眼前看来也许是光彩夺目的;但他的顺服却是酸的,因为它不是来自一个甜美的信心之根。”7 但“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来11:6a),“信心是基督徒品格的根源”(莱尔)8。这种假福音也否定了成圣是神所启动并主导的超自然的事情,试图制造出靠人的天然能力也能成圣的假象。难怪,汤姆·华森认为,“第一种假冒的成圣,就是道德上的美德”9,它甚至排在假冒为善之前。
综上所述,现实中,无论是选择传福音的对象,还是判断福音真伪,分辨人是否得到福音的救赎果效,华人基督徒的信仰实践在多个方面都可能有意无意地受到不良影响,如果我们对道德与基督信仰的关系没有符合圣经的清晰认识。在奔跑天路的过程中,让我们记住这样的提醒:“那些使道德成为宗教主要部分的人,高举第二块石版过于第一块石版;甚至,挪去了第一块石版;…….然而,神所摆在一起的这两块石版,人不可把它们分开。”10愿我们成为既敬虔又有道德的基督徒,“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彼前1:5)! 注释 1.《系统神学》“有效的恩召”(汤姆·华森著,罗伟伦 钱曜诚 译,台北加尔文出版社,1998年)。 2.《系统神学》“教义教导的前言” (汤姆·华森著)。 3.Calvin's Commentaries 。 最相关英文为“every one, born of God, ……., keeps himself in the fear of God; nor does he suffer himself to be so led away, as to lose all sense of religion, and to surrender himself wholly to the devil and the flesh.” https://www.studylight.org/commentaries/eng/cal/1-john-5.html 4. Matthew Henry 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最相关原文为“sinneth not with that fulness of heart and spirit that the unregenerate do…….the new nature, and the inhabitation of the divine Spirit thereby, prevent the admission of such unpardonable sin” https://www.biblestudytools.com/commentaries/matthew-henry-complete/1-john/5.html 5.《真假福音》“道德主义的福音”(泰文·维克斯(Trevin Wax)著,袁伟、王伟成译,华人基督徒培训供应中心,2015)。 6.《系统神学》“基督是恩约的中保”(汤姆·华森著)。 7.《系统神学》“得儿子的名分”(汤姆·华森著)。 8.《圣洁》“摩西:一个榜样”(作者:莱尔,李漫波 朱保平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9.《系统神学》“成圣”(汤姆·华森著)。 10.《系统神学》“神的合一性” (汤姆·华森著)。
杨坚 现在美国大学任教,参与团契主日证道分享。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