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人匡子

注册日期:2024-12-13
访问总量:45273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新解孟子第五篇上万章章句上6(一)【一】


发表时间:+-

视频讲座:

     




相关文案:

主话题:《孟子》第五篇(上)万章章句上

第六章之(一)、——【一】

解析:万章问曰:“人有言:‘至(通“窒”)于禹(自由)而德衰(cuī:次第,等级),不传(表达,流露)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通“错”:交错)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假装)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通“溢”)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jī)山(蚕蔟)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通“旧”)。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

即循规蹈矩之教条主义者问:“有人说:‘公序良俗所阻窒欲望之自由泛滥者乃依照人品兽品畜品之等级次第而限度不同,有关社会地位之高低贵贱乃不表达先天超群之品质,而表达后天学问之水平。’等级制度便应该诸如此类而划定疆界吧?”

孟先生讲:“此理说不通,等级可以有但不应该形成制度。

——(待续)


浏览(48)
thumb_up(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