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巷子

注册日期:2025-07-20
访问总量:1285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我与古龙,那些失之交臂的日子(上)


发表时间:+-


我与古龙,那些失之交臂的日子(上)

   

 

1.我与古龙的干爹干妈

2.我与古龙的台湾出版商

3.我与古龙全集的策划者

4.古龙的身世谜团

5.古龙与酒

6.古龙与女人

7.古龙与创作

8.古龙遗著,惊现于世之专家论证

 

 

图片1.png

                             (1.报纸上古龙)

 

 

图片2.png


(2.刊发关于古龙的报纸)

 

1.我与古龙的干爹干妈

 

图片3.png

 

(3.牛哥笔下的龙哥哥)

 

   还是在二十世纪未的1995中期。我们认识了一位老家是武汉市郊关山的台湾书商。他回武汉探亲,带回许多台湾的书籍,希望在大陆翻印。

   老先生吕姓。喜欢吃用猪油渣熬出的鱼头豆腐汤。十分健谈。他回忆从前自己创业时哈哈大笑。他说自己原本识字不多,为了生计,只好摆书摊。那时台湾经济尚处在低谷,他们退伍后只好自谋职业。一边摆书摊,一边被维护秩序的警察追赶。慢慢地,有些积蓄,发觉如果自己印制书籍销售,收入会大为可观,这样便成了书店出版社,到我们见到吕先生,他的出版社已经很具规模了,因为后人不喜出版这行当,吕先生年事已高,只得停了下来。我们听了,有些目瞪口呆的,因为可以这样奋斗到出版社,这在大陆是不可以想象的。

   吕先生说自己曾出版过古龙的书,我们尽管惊讶,从他对古龙的介绍判断,他其实是相当了解古龙的。吕先生带回来的书籍不少,当时用台湾版书籍改造成大陆的出版物,好像还有一定的难度。但当时古龙热在大陆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我发现图书流行,有如服装潮流,几年一个来回)。我们听后,便锁定了古龙。问有没有古龙尚未出版的遗作,或者在台湾出版,尚待流行于大陆的作品。吕先生十分肯定地回答:“几乎没有可能。”

为什么我对古龙的作品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呢?我并不是古龙的“粉丝”。其实对武侠作品一直没有太大的兴趣,更不用说了解了。本博曾发表一篇《3000元书店背后》的文章,我曾创办过书店的经历。当时一位上海书商从长沙一位非法出版者处帮我进了一批《枪手·手枪》的图书,作者署名古龙。十分畅销,使我小有进项,有人甚至拿来古龙作品全集的目录来与我核对。这次销售的古龙的图书显然是伪托,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片4.png


                             (4.公司拍片)

我们得到吕先生如此肯定的回答,自然失望,不得不认为这件事在情理之中。多少又是不死心的,反复与吕先生商谈,如果他的图书想从大陆开创局面,必须找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便是古龙了。吕先生思来想去,便提到了一个古龙重要的线索,就是古龙生前有“干爹干妈”。他们有个愿望,打算写一本古龙的传记。我们得知大喜,古龙有干爹干妈,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卖点,何况他们本来就是活跃台湾文化圈里的名人,因为伪作太多,缺少权威性,搬出他的干爹干妈可以大做文章,其图书出版定会一炮打响。

吕先生果然有些能耐,不久后,我们便和古龙干爹干妈联系上了。

记得在1995下半年,牛哥牛嫂便来到武汉。尽管他们不是特别被邀请来汉的,但他们还是在武汉与我们共处了5天。这几天,我们基本上是生活在他们回忆的古龙世界里。牛哥身形高大,典型北方大汉的气度,给人爽朗之感,牛嫂稍嫌矮小。当时我们见到他们夫妻俩,应该有60开外了,他们开朗而精力旺盛的样子。谈到兴头,往往会哈哈大笑一番,比如古龙常会对着牛嫂开头如是称:“我的大嫂,古龙的妈照诸葛青云的话说,“如果古龙死过一千次,牛嫂一定救过他九百九十次,牛哥夫妇与古龙交情之深可见也。”(《民生报》七十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牛嫂留下的手稿,是篇回忆古龙的文章,结尾这样写道:“我这一生中难得结交的一位异性朋友,就此人天永隔,留下数不清的往事,趣事、糗事足够我回味终生了!

因为牛嫂与我同姓,我们似乎多了一点亲近。

我们畅谈后,感到他们有大量古龙素材。毕竟牛哥是著名的漫画家,牛嫂尽管与古龙同毕业于淡江英专,但她许多时间待在美国,对中文写作,完成一本20多万字的古龙传记,估计有些难度。我们当即决定找枪手为他们代言。因为要抢占市场先机,打算物色5个枪手分章进行,本人也列其中。这样尚待进一步决定时,我们抓紧对市场了一番调查,吓了一大跳。书刊市场找出了古龙各种传记20多本。我们一见如此大大傻眼了。古龙作品被出版罄尽,古龙本身就是传奇的化身,书商没有不精明的,这促进古龙传记的一哄而上的局面。尽管我们“古龙的干爹干妈”这张王牌在手,面对如此古龙传记的波涛汹涌,一样被淹没于书海大潮之中。

于是,在牛哥牛嫂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地打了退堂鼓。他们离开武汉时,我们支付了一些补偿费,他们走时寄希望我们会操作下去的。

古龙传记就这样夭折了。

图片5.png

                           (5.牛嫂回忆古龙)

 

2.我与古龙的台湾出版商

 

时间便到了2000年,我正好带着3个狂热的武侠迷筹备一本武侠刊物。这3个小子,一个是从贵州来的假借金庸关门弟子之名撰写《独孤九剑》者;一个是湖北监利来的可以一口气一字不漏背下金庸作品60多页者;另一个则是从江苏如东来的古龙的骨灰级崇拜者,他对古龙的模仿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我们当时设想武侠刊物走金古路线,他们参与创刊自然带有这种取向。

通过深圳的一位武侠作者,我们认识了台湾一家出版社的社长,其父出版了大量的古龙武侠作品,最为著名的是5本一套《楚留香》。这年我们搞了武当山国际笔会,特别邀请了来自美国、台湾、中国香港的作者和武侠评论家。自然也把这位已故古龙出版人、已经定居美国,转行做IT行业的长子请了过来。这位先生满头银发,风度,不嗜烟酒,给人俭朴之感。他善于表达,使我们一见如故。他说他有个梦想,就是要在有生之年把武侠文化发扬光大。他对武侠文化有独到的见解。比如武侠文学是民族的,因为有民族性才具有世界性,他甚至套用了鲁迅先生的经典论述。他认为武侠文学是全球华人世界的共同语言,华人们只要谈金庸和古龙,就会有共同的话语。只有武侠文学才可以走向世界,这个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学式样才会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他的这些见解,对我影响甚为深刻。

武当国际笔会时,他动员了我古龙崇拜者的小子,续写古龙尚未完成的作品。他惊叹这小子文风太像古龙了,编故事的能力颇为高超。事后,他给解释这次“挖墙脚”的行为,其实是为了更进一步完善古龙,以慰先父在天之灵。我表达可以理解。

 

图片6.png

                    (6.1999年第一届武当山国际笔会与武当道长合影)

续写找人捉刀,是武侠文学界的公开秘密,比如古龙出道前就曾为卧龙生、诸葛青云做个枪手。古龙成名后,便有人曾为他做过枪手。台湾有过一个笑话,一位成名武侠作家,自己打麻将找枪手在隔壁为他代笔。此作家身体肥胖,常洗澡让后娘帮其擦背。这个操刀者耳闻麻将声,便把作家这一生活细节扔到他的作品中。他第二天给报馆连载时,又疏忽到没有审读,被同行者大大地嘲弄了一通。据说最为著名的代笔者,是倪匡把阿紫的眼睛写瞎了,这件事使金庸颇费周折。

这位先生有些悔不当初,认为金庸先生停笔,对过去发表的著作修改,是明智之举,是流芳百世之策,可惜古龙生前就没有人提醒他这样做。他觉得自己应该让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任务。

我进一步表示了理解。实在说这也是无法不妥协的,他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久,这小子就到了荆州,寄住于小一美女家,开始了左拥美人右捏笔的伪古龙创作生活。

这应该是我第三次古龙遭遇吧。

 

3.我与古龙全集的策划者

图片7.png

 

(7.林青霞眼中曾十分潇洒的古龙)

武侠文学式样,多是长篇大书。在我们这本武侠刊物创刊之前,中短篇武侠的繁荣,似乎没有比较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但武侠文学兴起并成蓬勃之势时,许多武侠文学精英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几天前,我曾与台湾著名武侠评论家有过联系,他深有感叹地说,早20多年前,我们就想筹备办一本武侠刊物,“用我们佛家的话说是因缘不到呀。”他这样表述自己的深为遗憾。

我们做武侠文学刊物这个具有开创性工作,得到了两岸三地的大师、前辈、作者、同行、先行者的热烈支持。特别是温瑞安先生,他在海外诸多报章上发文,并给探索中的我们写了十几页的长信。

当时,大陆已经有了中国武侠文学协会,台湾也有了中华武侠文学协会,两个协会之间曾多次交流过。最初打算,我们把他们请来,成为这本刊物的编委。

通过多次联系,我便与他们有了多方面的交往。

 

图片8.png


                       (8.牛哥对古龙的经典评论)

刊物创刊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一举成功。不久后因工作需要我便淡出武侠圈子了。

当我再次返回武侠界时,尽管有些陌生,依然十分亲切。情景已有诸多变化,大陆新武侠已然蓬勃兴旺,大陆涌现了一批年轻的写手。我当时查看自己保留的一份作者名录,发现排位最末者,今日名气如日中天,一部20万字的作品,居然被人百万收购版权。其局面的确可喜可贺。

我向一些旧识通告信息,也希望再次得到他们的支持。

今年春节初三,我去了珠海一趟,起因是要搞个两岸三地的武侠产业峰会,打算在台湾举行,据说国民党名誉主席和现任主席都是金庸的“粉丝”,我们拟定请政治人物来造势。

中华武侠文学会便设在台湾淡江大学内,而淡江大学就是淡江英专的前身,也就是古龙的母校。我们设定把纪念古龙纳入这个活动项目,其实大有借古龙之名炒作的意思。正好淡江大学的教授在珠海过春节。珠海出版社曾出版过《古龙全集》,我和该社出版古龙全集的策划者早就相熟,自然和他们约见了。

赶到珠海谈些往事,也谈些合作。因为有武侠这个共同的主题,谈得也热烈快畅。不久,珠海社的古龙全集的策划者,便介绍一位老先生与我通了话,据说他是古龙作品执行委员会主席,在大陆多处有房产。尽管年事已高,但壮心不已,希望做点把武侠文化转化为产业的工作,比如做武侠游戏、做武侠人偶、做武侠的诸如服装、宝剑等周边产品。

因为刊物事务繁忙,各种事情刚开了个头,对老先生的想法响应不太热烈。

又过不久,珠海社的朋友又打电话来,告知有一部古龙的遗著还未出版,据说也是这位老先生提供的,这部遗著淡江大学的教授也是知晓的。怎么出版,似乎有些为了难。我得知后,大脑飞快运转起来。古龙遗著,从前大白天打灯笼也寻找不见,时至今日,却不经意中冒了出来。时过境迁,大陆已经形成了一批小有气候的作者群体;古龙和他的江湖已经远去了21今年是30年了),跨越两个世纪之间,今天的流行已经花样繁多。古龙,人们会对他的遗著产生兴趣?何况,作品没有出来,质疑便满天飞了。

当作品快寄过来时,我们便很快传阅了。我们这个团队里多是武侠专家型的人物,比如金迷、古迷、温迷等等。我们的古迷认定,绝对是古龙的遗著,这点不错。当属古龙早期作品,而且是处女作同年的作品,初出道的古龙,善于写景抒情,文笔抒婉,让人颇感缠绵。

但这部作品,可是20世纪60年代之作,他的风格尚不成熟,会在如今读者中起波澜吗?这是颇让踌躇之事。

 

图片9.png


                                 (9.台湾和珠海出版社古龙全集)

但,我们依然决定,用二期刊物的篇幅刊发。

古龙和他缔造的江湖,已经离去了整整21今年是30年了)

我这里还留有牛嫂我们的一些古龙绯闻官司的剪报、古龙逝世前后的许多报道和纪念文章。

这些发黄的报章重新被我翻来时,我才知道,独一无二的古龙尽管离开了很久,我相信他的作品和他创造的人物须臾不会离开我们。

我们知道,刊登古龙这部遗著,不仅是对他最好的纪念,还是我们重温古龙的最好方式,而且还会让人们回忆起我们崇尚的英雄时代。使我们得以振奋。

 

图片10.png


      (10.描写古龙浪漫的打油诗)

 

4.古龙的身世谜团

 

古龙,原名熊耀华。普遍认为原籍江西人氏。一说福建人,估计是误传。他有3个姐妹,其中两位留美。只有他一个独子。其父在古龙早年离家出走,使古龙一家生计陷入窘迫之中。

 古龙对父亲颇为怨恨。我手上有一份台湾七十四年四月九日的《大华晚报》的剪报。标题为:《熊飞病危寻子想见最后一面,古龙沉疴在身仍愿克尽孝心》。说当年怨老父出去,一去三十年;到如今反觉亲情难忘,述说关切意。古龙之父辞去东吴大学人事室副主任一职后,生活便靠远在美国的大女儿熊小云每月寄来的生活费维持。古父病入膏肓,希望与独子见上一面。却无法找到古龙,记者只好登报以期引起古龙的注意。报章没有后续报道,也许并古龙不曾探望。

 

图片11.png


                    (11.病危之中的古龙老父想见其子一面)

从这则报道,古龙的幼年应该是不幸的。牛嫂留下的手稿,有这样一段文字可以说明古龙幼年的心情:“古龙把现代人平常说话的口吻写进了武侠小说的对白是他最大成功之处,这一点倒真的(是)外子建议的……有人说谎是骗人,有人说谎是骗自己,更可悲的是有人说谎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因为他自小及长一直是被没视(忽视)和无人关心!这句话写得何其含有哲理?却鲜有人知,这正是他自小长大心理路程的最痛。

据刘亚伦在六十六年《民族》八月二十九日上“《身世迷离,玩世不恭——‘熊大头’古龙这个人》”刊文。古龙曾自述,他十四岁只身从香港来到台湾;有时又说父母都在台湾,但在民国六十五年主婚时,则是武侠小说家诸葛青云。从现在看来,他对自己的身世讳莫如深,确实不想提及,因为触动了他的难言之隐。但人一出名,自然方方面面引起大众的好奇,被穷追不舍时,便会随机应变,到时也就无法自圆其说了。从古父病重出现,这些云山雾罩的身世之谜,便不难改开了。

 

图片12.png


       (12.当时绯案漫画古龙)

但到了古龙逝世,关于他的身世之谜,又多出新的版本。依然说他从香港来到台湾,最初几年,家里尚有学费供应,十八岁后便中断。入夜夜行街头,无家可归,幸得有一朋友相助,找到一个只能避风避雨的住处栖身。半工半读完成了学业,有段时间自己的作品无人问津,只好为武侠名家卧龙生和诸葛青云当枪手,维持生计

他创造了著名的古龙文本,比如:“杀杀杀”三个字就是一行,其实也是留下了为生计所迫的痕迹。出版商拼命克扣稿费,他只好利用一个P的多少钱来大做文章。也许后来因为文笔简练,使之升华,就另当别论了。

古龙尽管创造出了许多英俊潇洒的英雄人物,一时被誉为楚留香,不禁飘飘然,也以为自己就是香帅。成名后被一些马屁精献投其所好之计,节食减肥,弄得身体大受损伤。实在说,他本人与英俊无缘。幼年时,身体就是矮壮的,头很大,被同学们称之“熊大头”。许多同学根本就忘记了他的本名。成名后,他在媒体前活动频繁,大众觉得他十分面熟。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来。牛哥觉得他的长相太具备漫画特质了,所以便以他为原型画了不少漫画作品《龙哥哥》。这些漫画流传甚广,自然给他的声誉带了很多好处,只是对他所追求的英俊有一定的损害。

有时,他又颇有自知之明。他开创了一个宝龙电影公司,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楚留香传奇》,演香帅的演员刘德凯请求他客串一个角色,因为海内外的观众都想看看古龙长什么样子。古龙坚决拒绝,他说:“打死我也不客串,除非到了我的最后一部电影。”

古龙除了好酒好女人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业余爱好,似乎与音乐无缘。他却非常喜欢《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的歌词:“无情刀,永不知错;无缘分,只叹奈何;面对死,不会惊怕,离别心凄楚。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每至酒酣耳热之际,便会吟唱起来。

 

图片13.png


                     (13.酒仙古龙)

古龙是一个相当幽默生动的人,据牛嫂回忆,他尚未成名时,时常听到他爽朗的“哈哈哈哈”大笑声。

他性格极好,据刘德凯评价:“他像小孩子一样单纯,尤其是对朋友,喝醉之后,即使是初相识,也很容易成为生死之交。”

对于古龙的死,倒没有像李小龙那样让人难以接受和相信。但也有好几种说法,比如一种宿命论的说法。古龙在逝世前的一段日子里。居然看上了一辆使两个车主相继死亡的凯迪拉克,他一眼看中,毫不犹豫买来,却成了他的一口棺材。


浏览(116)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