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巷子

注册日期:2025-07-20
访问总量:1285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云梦泽的手艺匠人


发表时间:+-

图片1.png

冯知明在其长篇小说《云梦泽》中,生动地描绘了众多活跃于这片土地上的手艺匠人。他们虽都是行走于乡间的小贩,但身份各异,技能独特,为云梦泽地区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在小说中,这些手艺匠人时而以普通身份出现,时而则扮演特殊角色。记得有一次,骑龙人李屠户在报仇杀人后,带领一帮江湖好汉劫狱,他们瞬间化身为各种手艺匠人,有卖货郎、磨剪子戗菜刀的、补碗的、阉猪佬、鏾鸡的、箍簸佬、扎桶的、卖花线的、挑蚜虫的、熏耳朵虫的、举着幌子的游医等等。还有那些胸口上置个小面鼓的行吟艺人,他们唱着《醒世歌》等曲调,为乡间带来欢乐与启示。

 

另一次,当水帮的压寨夫人三娘计划在云梦泽地区开设连锁店时,一些手艺匠人又化身为踩点者。他们暗中观察,寻找合适的店铺,轻则赶走店家,重则灭门绝户,手段狠辣,令人胆寒。

 

冯知明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在幼年时期就见识过这些手艺匠人,他们的音容笑貌、所售货物和精湛手艺都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中。这些经历让这位少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想象。

 

在《云梦泽》中,金银铜匠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三娘嫁给油坊老板后,虽然身无分文,但她却立志要打造一套筷子粗的金项链。后来,她成为骑龙人的压寨夫人,便召集了城关镇的金匠,为她打制了一套华丽的首饰,在热闹的城关镇上炫耀自己的财富与地位。

 

对于冯知明来说,金的记忆虽然模糊,但他依稀记得母亲曾嫌弃子女孝敬她的耳环和戒指太过秀气,于是让集镇的匠人将其熔化,重新打制了一枚厚重的戒指。这枚戒指不仅代表了母亲的喜好,更承载了家乡手艺匠人的匠心独运。

 

定居金陵多年后,冯知明与金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给龙小子出生百日打制一枚平安锁,他联系了网上评价颇高的老万店。他将银行兑换的“传世之宝”金条融化,亲眼见证了金匠们的手工技艺。坐在高凳下,他边与金匠闲谈边观赏他们的打造过程,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手艺匠人的云梦泽。

 

赵姓金匠是十八岁学的手艺,三年出师,制金手艺了得。他将融化的金水倒入石膏模具中定型,每一个模具都是独一无二的,保证了平安锁的独特性。金水冷却定型后,还需要进行细致的修饰和补遗工作。而另一位年轻的冯金匠则因为与作者同姓而倍感亲切,他反戴着帽子,正在为另一位客人打制手镯。

 

赵金匠感慨道,前些年手工打造的金饰无人问津,许多金匠失业,手艺几乎失传。然而,最近一年多来,人们的消费观念有所调整,特别是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打制金饰作为定情信物或孩子的纪念品。这或许是因为经济下行,人们希望通过收藏金饰来保值。

 

平安锁打制完毕后,还需要进行抛光等后续工序。最终,冯知明拿到了一枚金光闪闪的平安锁和一枚用多余碎金打制的戒指。他用激光在平安锁上刻上了龙小子的姓名,完成了这份充满爱意的礼物。

 

与《云梦泽》海外书名《生命中的他乡》里,描述的金山银山的江湖强人相比,南京城的打制金饰显得更为精致和细腻。而这些手艺匠人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色彩和温度。

 

2024年6月3日星期一


浏览(84)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