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

注册日期:2022-12-28
访问总量:71526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俄乌战争与中国经济的十字路口


发表时间:+-

俄乌战争与中国经济的十字路口

 

多伦多 李郡

 

俄乌战争已持续超过一年。这场战争不仅令俄罗斯与乌克兰陷入巨大人道危机,也让全球形成了两个愈发对立的阵营:一方由美国、北约、东欧与日本等发达国家构成,坚定支持乌克兰;另一方则在逐渐公开地支持俄罗斯。战争越拖越久,阵线越发清晰,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造成深远冲击。

 

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拼综合国力的消耗战。虽然俄罗斯实力强于乌克兰,但乌克兰背后有美欧日源源不断地支援现代化武器与装备,令其抗战能力大大增强。此背景下,中国的立场成为国际高度关注的焦点。

 

从道义立场而言,中国作为曾遭受列强侵略的国家,理应对乌克兰的被侵略表示同情与支持。但令人困惑的是,国内不少“专家”和“学者”却主张支持俄罗斯,其立论不仅违背国际道义,更有误导国家战略走向之嫌。

 

这种误判并非首次。过去,国内专家一再宣称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巨大潜力,结果却是全国楼市普遍过剩,大量民众被套在高负债购房中,导致消费受抑、生育率下降、家庭负担沉重,最终严重削弱社会经济活力。

 

今天,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类似的误导正在再次发生。如果在错误判断下与俄罗斯深度绑定,将可能导致中国与整个发达国家阵营发生经济、科技与供应链的系统性脱钩。这种损失,不仅在宏观经济层面,更将在技术、资本与国家形象上全面受损。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之所以取得经济奇迹,正是依靠与全球市场——特别是欧美日国家的深入融合。如果轻率站队,与这些国家关系决裂,不仅会失去国际市场,更会动摇核心产业链地位,令高科技企业陷入发展瓶颈,部分关键行业甚至面临“半瘫痪”风险。

 

更值得警惕的是:与中美贸易战不同,俄乌战争已经引发全球更彻底的阵营分化。欧洲国家不再模糊,而是坚定选择乌克兰。美国及其盟友也已公开表示:若中国援助俄罗斯,将面临全面制裁。在这样的环境下,“调停战争”或许只是一个拖延时间的策略,而非真正可行的外交路径。

 

🐯 后记:骑虎难下的中国

 

事实上,今日中国已深陷俄乌战争带来的战略困局之中。无论战争继续僵持、突然中止,抑或俄罗斯最终败北,这三种结局几乎都对中国不利。

 

如果战争继续,中国将长期被困在模糊地带,承受西方持续施压;若战争中止,中国难以在和平重建中发挥主导作用;若俄罗斯战败,中国或将承担“道义站错队”的国际形象代价。进可不胜,退也维艰。

 

更严重的是,中国既无力主导战争走向,又难以完全脱身,所谓中立调停,恐怕终究只是外交辞令。这种局势不仅削弱了中国的全球信誉,也加剧了国内原本已十分紧张的财政、就业与产业结构问题。

 

今日之局,恰如“骑虎难下”:下不得、停不住、回不了。

 

(本文纯属学术探讨,作者不持任何政治立场,特此声明)



浏览(607)
thumb_up(3)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俞先生

    俄乌战争自2022年爆发,至今已3年多。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