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huasan

注册日期:2025-02-21
访问总量:36849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过犹不及:中国最终会致力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吗?


发表时间:+-

image.png

2025 7 月,南京港等待装船出口的车辆(方东旭/VCG via Getty Images

 

亨利·斯托里 (Henry Storey) 周四 (8 7 ) 在《翻译家》杂志发表其对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研究和分析文章称,面对对制造业的过度依赖,北京的言论需要与深层次的结构性和政治改革相呼应。

中国对产能过剩问题的态度,一言以蔽之,自相矛盾。

去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中法欧三方会谈上向东道主保证,“中国根本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众多领域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竞争,是源于其“比较优势”。如果说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的产量远远超过其自身——甚至超过全球——的消费能力,那么问题就在于全球需求不足。

中国痛恨被外国人指手画脚。然而,即使产能过剩被斥为野蛮人狂热想象的产物,北京领导层也早已承认存在“内卷化”的问题。就在习近平轻率地驳斥欧洲担忧几个月后,他警告政治局警惕“内卷式恶性竞争”。

半斤八两。尽管西方和中国的评论自然关注的是不同的症状,但所描述的恶性竞争却非常相似。在中国各地,有太多获得补贴且往往亏损的公司在同一行业竞争。其结果是利润被压缩或为负值、长期通货紧缩、恶性价格战和生产力下降。在海外,最明显的表现是出口过剩,威胁着从中爪哇到莱茵-鲁尔地区的工业中心地带。

将这些最新的努力放在历史背景下看待是有益的——产能过剩在中国并非新现象。

上个月,习近平就内卷化发表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评论。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尖锐地问道:“全国所有省份”是否都要瞄准发展“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和新能源汽车”?干部们感到有些恼火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这些行业正是北京多年来要求各省政府优先发展的行业。

习近平发表上述言论之前,中央财经委员会曾呼吁“规范低价竞争”,并“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监管机构也已发布价格法修正案草案,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从电动汽车到多晶硅行业(主要服务于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行业),各个行业都受到了关注,而多晶硅行业甚至已经制定了自己的举措,以整合这个供应严重过剩的行业。

将这些最新举措放在历史背景下看待颇具启发意义——产能过剩在中国并非新现象。

image.png

问题是产能过剩还是全球需求不足?(Damori/Unsplash

 

20世纪90年代末,解决产能过剩的举措是数千家亏损国有企业出售或重组的重要推动力。但自此以后,政策应对措施总体上断断续续、零敲碎打。最后一次认真解决产能过剩的尝试在2016年左右逐渐停止,原因是习近平对中国对外国技术和投入的依赖感到厌倦。

像过去几轮政策应对措施那样,整合钢铁等个别行业,对于解决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收效甚微。

地方政府和个别官员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中央制定的人为增长目标,维持就业和社会稳定,并在北京确定的战略领域为有抱负的全国龙头企业提供补贴。

地方政府的税基也过度依赖增值税等税收,而这些税收主要由制造商缴纳。由于破产需要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的同意,而这些银行往往拒绝承担亏损,陷入困境的企业难以轻松退出。

天高皇帝远。这句老生常谈的话语在习近平治下的中国仍然引起共鸣。即使中央政府机构真心希望有效监管工业活动,也难以做到。所有这些都使得产能过剩成为一个格外棘手的难题,历届领导人都避而不谈。

当习近平最终在2020年果断采取行动,试图抑制中国庞大的房地产泡沫时,他无意中让未来应对产能过剩变得更加困难。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是工业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来源。它同时也是一台财富创造机器,充实了地方政府的金库,并帮助刺激了中国的消费——以及对汽车和电器等商品的需求。

由于北京和地方政府不愿放弃对增长的执念,制造业承担起了填补房地产业留下的增长空白的重任。当然,国内外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告诫北京要考虑其他增长模式。北京大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一直是中国将增长模式转向消费的坚定倡导者之一。中国的家庭消费约占GDP39%,与同类经济体相比微不足道。

产能过剩在很多方面都是低消费的反面。正如佩蒂斯所言,生产者受益于直接或间接的转移支付,这些转移支付原本可以用来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工资和银行账户,从而促进了制成品消费的大幅增长。

不幸的是,尽管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大肆宣传,但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认真考虑实施同样复杂的结构性改革以刺激消费。习近平政府似乎在意识形态上根本上反对西方式的消费资本主义。

中国最新的改革努力很可能成功减少一些非核心行业的产能过剩。但如果中国的政治经济基础不进行更深入的变革,产能过剩的循环注定会重演。

浏览(437)
thumb_up(1)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白草

    解决产能过剩的方法应该是向外开拓处女地。例如美国仍然没有更先进的中国产电动车。是美国消费者不想吗?当然不是,而是政府闭关锁国用100%的关税阻挡文明的进步。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