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友来稿

注册日期:2021-11-11
访问总量:576954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从信仰、制度与市场谈真正的文明观--许倬云先生未曾抵达的彼岸


发表时间:+-

从信仰、制度与市场谈真正的文明观
——许倬云先生未曾抵达的彼岸


文 / 赵晓


一、许倬云先生辞世,文明的追思却如此廉价

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去世,舆论哗然,追悼文章如潮水奔涌。人们纷纷称颂他“魂牵中国”、“著作等身”、“文化长者”,甚至有人将其比作老子骑青牛西行,留下了现代版的《道德经》。

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不禁要问:这些悼词,真是对文明的缅怀,还是文化自恋式的集体催眠?许倬云毕生潜心历史与文化,进而研究文明、书写文明、忧思文明——但他到底讲的是什么样的文明?他所眷恋的“文化中国”,真的通向现代文明之路吗?

这,恐怕正是我们需要借此时机认真追问的。

二、他讲了很多“文明”,却绕开了文明的根本问题

从《万古江河》到《世界何以至此》,从“中国文化三部曲”到“文明三书”,许倬云以优美温婉的文笔书写了一个宽广深远的文明叙事,但却从未抵达文明的三个根本维度:信仰、制度与市场。

1. 他没有政治文明的概念

文明的本质就是“把人当人看”,而这绝不止于人文情怀或礼乐教化,而是要建立起保障人的尊严与自由的制度性安排:保障私产、权力分立、法治至上、自由宪政等。

真正的文明是政治治理的文明,是权力如何受到约束,是人民是否有权说“不”,进而告别野蛮生长,进入文明演化。

遗憾的是,许先生从未触及现代制度文明的核心,也未敢直面制度暴政对文明的系统性摧毁。事实上,中国自”周秦之变“,2000年来始终未入文明,现在仍困于“文明三峡”。

2. 他没有经济文明的理解

经济文明不是富裕与否,而是以市场制度、产权保护、包容性创新为基础的制度文明。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正是对“包容性增长”的肯定,这背后是现代经济制度的胜利。

许倬云关注传统农业、市场伦理与人情经济,却无视现代市场经济之所以文明的根基——产权保护、竞争机制、制度激励与创新生态。

没有市场制度的“经济文明”,只是一种怀旧的田园梦,不足以回应现实世界的复杂挑战。

3. 他没有信仰文明的灵光

文明不仅是制度之上,更是灵魂之上。没有信仰,就没有文明之根。

托克维尔早已指出:美国民主的根基不在制度设计,而在全民共享的信仰民情(moeurs)——信仰上帝、尊重律法、敬畏自由、守护责任。

而许倬云对宗教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文化人类学的“传统”层面,从未真正理解信仰的超越性与启示性。他心心念念于儒道佛,却未能遇见十字架。

三、他的文明观,是文化自恋,也是集体催眠

许倬云念兹在兹的是“文化中国”,他最常说的词是“温良恭俭让”“安顿自己”“融合包容”“边疆互动”……听上去柔软可亲,但细想之下,这些都只是温柔地沉睡在一个没有信仰、没有自由、没有制度保障的文明梦里。

他所描述的文明,是过去的,不是未来的;是文化的,不是制度的;是温情的,不是公义的。

他似乎是梦中最清醒的讲述者,但他讲的和许多中国抱残守缺的学人一样,仍是梦,不是路。

四、真正的文明观:信仰、制度、市场的三重支柱

我们需要的是不再沉睡的文明观:以信仰为根、制度为体、市场为用。

信仰带来人的尊严与自由的源头:人是上帝所造,因此不能被践踏;

制度保障信仰自由与权力约束:政府必须受限,法律必须独立;

市场创造繁荣,并赋予人以自立的尊严:通过劳动获得尊重,而非依赖统治者赏赐,进而实现可持续的创新增长。

这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真正现代文明的“黄金三角”。

五、结语:梦已深,但我们必须醒来

许倬云的一生,并非不值得尊敬。他以学问存身,以文化传灯,他的努力和思考不容抹杀。但文明之路,不只是讲述历史以及说一通梦话,更是建构未来。

他站在西方,却未能真正跨越文明认知的迷雾;他满怀温情,却始终未能握住真理的火炬。他关爱中国,但并未给中国指出一条正确的文明转型大道。

如今,我们悼念他的去世,但更应悼念的是一种“文明幻想”与“文明梦话”的终结。文明不能靠温情疗愈,不能靠文化修辞自救,不能靠人文诗意续命。

文明的出路,不在梦中,而在真理的光中。


浏览(2347)
thumb_up(247)
评论(12)
  • 当前共有12条评论
  • cosomo123

    完全同意博主赵晓的观点! 我前天就说, 许不过是一现代腐儒, 在美国生活大半辈子, 完全不懂普世价值!他留恋的是明君人治那一套。 他还居然大谈美国的衰落, 完全是天方夜谭!

    屏蔽 举报回复
  • 无云夜空

    文明是比较复杂的概念,包含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天生的道德和怜悯的实践。中国的历史强调的是稳定、一致、共同点,西方历史更强调差异、变化、独立。

    屏蔽 举报回复
  • weichen2005

    你赵晓不过是披个基督教外衣然后开始指点各种江山,和许倬云不过是文化立场的不同而已,这种所谓的自欺欺人高屋建瓴不过是另一种的文人相轻而以。这一类的所谓文化基督徒,从远志明,余杰那个年头就涌现不少。但大多都是纸上谈兵而已。这是中国文人的唯一特点。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学术界的第一责任或首要任务就是承认有人创建了理论体系或完成了学术发现。然后,才有人愿意努力去建构理论或进行科学发现。中国的学术界根本就不会承认别人创建的理论或完成的学术发现。谁还会去努力搞学术?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回复 馋师五代

    我创造了一套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学者不知道我的理论。没有人协助我在中国推广我的理论。1840年以来,就我创建了一套真正的理论。对中华民族而言,应该是弥足珍贵。但是,中国学术界根本不重视本民族的一个成员建构的理论。这个民族没有希望。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回复 馋师五代

    人们可以采用不同方法论述同一个议题。历史学家能够散发自己的思想,但是,无法创造理论。

    屏蔽 举报回复
  • 馋师五代 回复 俞先生

    都是要解决社会问题——这就像中医,每天说自己的话语体系不一样,可是,你面对的人体是一个啊。


    同一个对象,怎么会有两种体系,去解释???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制度和市场都是西方人讲的;许倬云研究中国历史,侧重点不一样。也不能一定要求他讲西方人的概念。

    屏蔽 举报回复
  • gskhgd

    政治文明是一个关键和保证

    屏蔽 举报回复
  • Alrein_Harde

    This discussion offers a compelling lens on how belief systems and societal structures influence the idea of civilization. For those interested in justice systems, tools like North Carolina Arrest Data can provide useful context through detailed legal insights — https://nc-arrests.org/ .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