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树下

注册日期:2024-04-24
访问总量:82495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六十年前一分钱人民币的价值


发表时间:+-

                    六十年前一分钱人民币的价值

        六十三年又一首流行全国的儿歌名叫《一分钱》。现在的中国老年人几乎都是伴随这首儿歌长大的。歌词是: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

                                       我高兴地说:“叔叔,再见!

         那年代的人民币一分钱是真当钱用的。一分钱可到杂货铺任意选购如下商品之一:

                                          一壶开水

                                          一块糖

                                          一支铅笔

                                          一个信封

                                          二张信纸

                                          一盒火柴

                                          一支香烟(拆盒零售)

                                   工厂食堂一碗粥或一份咸菜

                                   路边一碗大碗茶

                                   ……

        那时家庭不通自来水。市民都要到自来水厂的公共水龙头去排队花钱接水吃。一分钱可买自来水160市斤(四桶)。那时临时工一天工资是一元。烧饼5分钱一个可买20个吃三天。

         面值最大的十元人民币是大钞。在小餐馆吃饭店家找不开10元钱是常见的事。

         工厂和街道把人均生活标准达不到五元的定为可吃救济的困难户。月生活标准低于五元为城市贫民。

         今天国内有的城市火车站周边有乞讨者面前放一二维码扫描接受施舍。一元被骂小气,五元才称可以,十元说声谢谢。

         真佩服人民币治国温水煮青蛙的功夫。让人民币贬值了100倍到500倍。

         脱贫是不是含有意淫的成分?

         反正 一分钱早已变得不是钱了。


浏览(745)
thumb_up(4)
评论(6)
  • 当前共有6条评论
  • renweida 回复 Siubuding

    跟你抬杠开开玩笑的,你说得对,其实那时候的城市也还是赤贫,只是跟农村相比,那又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少年不知愁滋味,虽然不能吃好穿好,但也不愁吃穿的你自然是觉得很幸福的,这点我完全理解


    屏蔽 举报回复
  • Siubuding 回复 renweida

    you missed: 当年我是不觉得自己家庭贫困,还觉得很幸福,物质至少相比于附近的农民丰富一点.


    @你没见过农民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换着穿的

    90年代中后期,党媒报道扶贫伟大成就,就讲过当时广东一些地区,农民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换着穿的。


    当我看到巴勒斯坦难民,衣着光鲜,体态丰腴强壮,住钢筋水泥房,物质条件比当年我们的幸福生活要丰富,就令不反党的我,对我党多一分憎恶和鄙视。

    屏蔽 举报回复
  • 溪边树下

    谢谢大家的留言。真实对待昨天的历史。从对比中有所感悟。

    屏蔽 举报回复
  • renweida 回复 Siubuding

    双职工还叫赤贫,你没见过农民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换着穿的?反正我是看过好像有个领导访问一家贫困户就是这样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renweida

    那时候的钱真是值钱,估计一分钱相当于现在的1元钱还要多。

    屏蔽 举报回复
  • Siubuding

    我爸是党委书记,差不多50岁才被批准入党,之后基本上年年优秀共产党员。他逝世多年后我妈才向我透露,他有时候偷偷向我妈投诉,解放前,一个普通工人可以不太艰难养活一家四口,甚至更多,妻子作家庭主妇;解放后,至少是他六十年代初结婚后,双职工的家庭(教师+工人),一对子女,生活捉襟见肘,虽然并无高堂要瞻养。

    我生活在一个工厂云集的广州郊区天河区,所见家庭几乎全部是双职工的家庭,基本上都处于绝对的赤贫状态--衣服,饮食和住。

    当年我是不觉得自己家庭贫困,还觉得很幸福,物质至少相比于附近的农民丰富一点,毕竟,没有比较,既未亲身见识过资本主义社会例如香港台湾的腐朽和贫富悬殊,也未亲身见识过解放前国统区暗无天日和民不聊生。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花园的花朵真鲜艳

    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娃哈哈 娃哈哈

    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大姐姐你呀赶快来

    小弟弟你也莫躲开

    手拉着手呀 唱起那歌儿

    我们的生活多愉快

    娃哈哈 娃哈哈

    我们的生活多愉快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