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赏析
历代名家名词赏析之六十二
王能全
我思我在摄影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南宋】辛弃疾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三月,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高龄,被任命为京口知府。此词作于同年,或第二年。“京口”即今天的镇江。镇江,三国时期为孙权设置的重镇,一度为吴国的都城;南宋时成为抗御金人的第二道重要防线。词序“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北固亭在京口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词人登临北固亭,触景生情,怀古抚今,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南乡子》。
首句,作者登临北固亭,俯瞰长江,举目北望,爱国之情油然迸发,发出浩叹之问:“何处望神州?” 中原故土今在何方?苍凉悲壮。“满眼风光北固楼”,“北固楼” :即北固亭。眼前所见只有北固楼一带雄伟壮丽的江山,北方大片土地仍然沦落在侵略者的手中。
面对这片古老的大地,作者无限惆怅,引起千古兴亡之幽思,发出全词的第二问,厚重而又悠远。“千古兴亡多少事?” 历史沧桑,千百年来,这里经历了多少兴亡盛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岁月悠悠,改朝换代,唯有眼前不尽的长江之水,昼夜不停地滚滚东流。此处借用杜甫《登高》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思绪飞越,忧愁浩渺,犹如滚滚长江之水。壮志未酬,年已老迈,大江东去,“逝者如斯夫”,孔子富于哲理的喟叹,在作者的心底久久回荡!
下片,词人的思情回到现实。如今,南宋王朝苟且偷安于半壁江山,不思进取,不图北伐收复失地。这是一个需要英雄、呼唤英雄的时代,而英雄何在?此时此刻,作者联想到在京口筑设镇防的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兜鍪”:头盔,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孙权年仅十九时,继承父兄之业,独据东南,率领千军万马,征战不息。二十七岁时,他不惧强敌,联合蜀国刘备,在赤壁大败来犯的曹操百万雄师。
作者为了极力地赞美孙权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在词中第三次发问,自问自答。“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天下英雄无数,谁方配做孙权的对手?只有曹操、刘备两人而已。“生子当如孙仲谋”,生下的儿子当像孙权一样,成为顶天立地、藐视强手的男儿。这里,作者引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有一次魏、吴两国军队对垒,曹操见孙权威风凛凛、气势非凡,吴军战旗飘舞、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曹操对勇于与自己抗衡的孙权大为敬佩,对不战而降的刘表之子刘琮极其轻蔑,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尽管辛弃疾在词中仅引用了曹操这句话的前半句,人们会自然地想到后半句。作者借曹操之口,意在言外,含蓄地讥刺与痛斥朝庭主和派都是刘表儿子一类的猪狗!他们将中原大好江山拱手让给金人,反被对方耻笑和唾骂。
清代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辛弃疾与其词:“辛稼轩,词中之龙矣。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这首词便是绝好的一例。全词采用三问三答,笔力遒劲,纵横古今,寓意深沉。作者同时期另有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侧重于以正反的历史典故,道胜败之理,警示朝廷当局。而这一首词,则意在进取、激励斗志。两首堪称词苑双璧,均为千古名篇。
本文取自作者的著作《词苑漫话–常用词牌及其历代佳作赏析》
此书已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正式出版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