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carl

注册日期:2013-07-28
访问总量:213798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中共与军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军阀统治的融合


发表时间:+-

中国共产党的形成与发展,既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现实的塑造。通过分析袁世凯时期北洋军“端袁宫保的碗,吃袁大帅的饭”和四野军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两个史实,可以探讨中共是否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军阀结合的产物,并揭示其背后的心态和中国特色。本文将从忠诚文化的演变、组织结构的差异、意识形态的驱动以及中国特色的融合四个方面,分析中共与军阀的关联与区别,阐明中共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框架下吸收中国传统元素,创造出独特的革命模式。一、史实背景:从个人忠诚到集体忠诚

  1. 袁世凯时期的“端碗吃饭”
    “我们是端袁宫保的碗,吃袁大帅的饭!”出自清末民初的北洋军,是士兵对袁世凯个人忠诚的宣誓。袁世凯作为晚清北洋新军的缔造者,通过现代化军事训练和资源控制,建立了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在军阀割据时代,中央权威崩溃,军队的忠诚往往指向掌控资源和权力的个人领袖,而非国家或民族。这种宣誓反映了封建忠诚文化的延续,士兵的生存依赖于军阀的经济支持和庇护。

  2. 四野军歌的“听党的话”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出自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的军歌《林总的命令往下传》。这句歌词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绝对忠诚。四野作为中共主力部队,由林彪指挥,通过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将士兵凝聚为革命事业的践行者。不同于军阀时期的个人依附,这里的忠诚基于集体主义和革命理想,强调“党指挥枪”的原则。

二、背后的心态:从恩庇依附到革命使命

  1. 军阀时期的封建忠诚
    北洋军的“端碗吃饭”反映了一种“依附性忠诚”心态,士兵将袁世凯视为恩主,忠诚基于物质回报(如军饷、装备)和个人权威的庇护。这种心态源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忠君”观念,在国家解体后从皇帝转向军阀,形成“私忠”而非“公忠”。

    • 经济依赖:军阀控制资源,士兵的生存直接依赖“恩赐”,忠诚成为生存策略。

    • 社会结构:清末民初,社会流动性低,士兵多为底层农民,缺乏独立性。

    • 文化根源:儒家“忠”的观念使士兵将军阀视为庇护者,类似宗族中的族长或皇帝。

    • 驱动因素

  2. 中共时期的集体主义忠诚
    四野军歌的“听党的话”体现了一种“集体主义忠诚”心态,忠诚对象从个人转向党和革命事业。这种忠诚基于共同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目标(民族解放、社会主义),通过严格的纪律和教育实现。

    • 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通过整风运动、学习会等灌输马克思主义,士兵将个人命运与党的事业绑定。

    • 平等理念:土地革命赋予贫苦农民翻身希望,增强对党的信任。

    • 组织纪律:党支部建在连上,确保军队对党的绝对服从,超越个人崇拜。

    • 驱动因素

  3. 心态对比

    • 从个人到集体:军阀时期的忠诚是个人化的,基于恩庇关系;中共的忠诚是集体化的,基于意识形态和组织纪律。

    • 从物质到精神:北洋军以军饷为核心,中共则强调革命理想和使命感。

    • 从分散到统一:军阀忠诚分散于各领袖,造成分裂;中共忠诚统一于党,促进全国整合。

三、中共与军阀:结合还是超越?1. 表面相似性:组织与忠诚的影子中共在早期革命中表现出某些与军阀相似的特征:

  • 权力集中:中共在根据地(如井冈山、延安)建立军事力量时,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类似军阀的权威模式。例如,毛泽东在红军中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军阀领袖,但其权威基于革命威望而非个人财富。

  • 地方性动员:中共依靠农民武装和根据地,类似军阀的地方割据,但目标是全国解放,而非地方霸权。

  • 忠诚文化:中共吸收了传统“忠”的观念,将其从“忠君”升华为“忠于党”,保留了文化连续性。

2. 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中共并非马克思主义与军阀的简单结合,而是将旧瓶装新酒:

  • 忠诚文化的改造:中共将儒家“忠”的观念融入集体主义,形成“忠于党”的文化,超越了军阀的个人化依附。

  • 群众路线:中共通过土地改革和群众动员,打破军阀依赖的地主阶级基础,将农民转化为革命主力。

  • 实用主义策略:中共在游击战、根据地建设中借鉴了军阀的军事经验,但以革命目标为导向,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三、中国特色:传统与革命的融合中共的成功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结合,形成以下中国特色:

  1. 忠诚文化的延续与升华:从“忠君”到“忠于党”,中共将传统忠诚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形成高度组织化的革命文化。

  2. 权力集中与组织纪律:中共继承了中国社会权力集中的传统,但用民主集中制取代了军阀的个人权威,确保军队和组织的统一性。

  3. 集体主义与革命叙事:四野军歌的“听党的话”将士兵融入集体,赋予其民族解放的使命感,区别于军阀的功利主义。

  4. 实用主义与灵活性:中共灵活运用传统动员方式(如宗族式组织)和军阀的军事策略,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目标是建立现代国家。

五、结论中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军阀的简单结合,而是通过本土化改造,吸收中国军阀传统文化和组织经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革命模式。袁世凯时期的“端碗吃饭”体现了封建恩庇关系下的个人忠诚,反映了军阀时代的局限;四野军歌的“听党的话”则展现了中共将传统忠诚变形为集体主义和革命理想的成功转型。中共在继承传统元素(如忠诚、权力集中)的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组织原则进行了革命性改造,形成了“党指挥枪”、群众路线和集体主义的中国特色。这种模式本质上依然是军阀的现代变形。


浏览(736)
thumb_up(5)
评论(3)
  • 当前共有3条评论
  • a9785

    这不是新创,看看原苏联就知道。

    屏蔽 举报回复
  • liucarl 回复 gskhgd

    对,邓一个人就调动军队。

    屏蔽 举报回复
  • gskhgd

    挂着共产党员招牌的军阀指挥枪,如邓小平在六四.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