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八百年》,曾经辉煌的荆楚文化 侯小强(著名媒体人)
众所周知,从疆域上来看,我国幅员广阔,南北跨度,东西纵深皆有数千里;从民族构成来看,我国拥有56个民族。这注定我国在华夏民族的整体文化之外,必然又有着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北方的草原文化,东北的农牧文明,毓秀钟灵的吴越文化,东方思想的齐鲁文化,崇尚传统的闽粤文化。
我们应该高兴,文化的多样性应该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特色之一,但很遗憾的是,不可否认,现如今中国的主流文化是北方文化。我们看到,普通话是以北方话尤其是北京话为核心确立的;每年春晚的重头戏——语言类节目,多数时候是北方省市占优势。失去了语言的优势,许多地域文化正在逐渐地边缘化乃至被我们遗忘。
看到冯知明先生的《楚国八百年》时,我才猛然想到,曾经那么辉煌的荆楚文化竟然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
承继和缅怀文化,往往要通过历史这种途径。我们顺着历史回溯,会发现,近现代的荆楚大地为新中国贡献了一大批的各界人才,再往上去,我们发现,原来李时珍、嘉靖皇帝、陆羽、庞统、项羽、刘邦、老子、屈原,乃至文学故事中的董永、神农氏等人物皆出自楚地。
楚人,曾经被西周各国认为是蛮夷的代名词,是没有文化和见识的未开化的人,是傻乎乎的土鳖。因此我们看到当时的世人给楚人安了多少极具特色的词语,如刻舟求剑、买椟还珠、画蛇添足、自相矛盾、上下其手、狐假虎威等,不一而足。在这些成语故事中,无一例外地给楚人安排了一个样板戏似的出场,那就是“从前,有个楚人……”,然后就是这个楚人开始他的愚笨故事。尽管遭到过如此编排,但这丝毫不影响楚人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高山流水的文化,亡羊补牢、伯乐相马的闪光智慧,而一鸣惊人、问鼎中原也同样是楚人强大实力的体现。
曾几何时,楚人曾经虎踞龙盘于江、汉之地,强大到几乎想要看看周王的鼎,亦自傲于“我蛮夷,不与中国之号谥”,这是何等地自信与张扬。
但我们也很遗憾地发现,自从西楚霸王乌江自刎,天下一统为汉朝后,曾经的南方主流文化,先秦时期能够和强大的秦国想抗衡的楚国文化似乎逐渐式微。先秦时期的楚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我想这本《楚国往事》《楚国八百年》来得正是时候。它以轻松的笔调辅以必要的考据,对古典进行缅怀,对瑰丽多姿的楚国进行了梳理。
楚人的形象有千万种,而这个又会是哪一种呢?还是待读者亲自进入一探究竟吧。
最后很高兴能够看到冯先生给我们带来这样一部书,我借花献佛,向读者推荐之,是为序。
2009年7月15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