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437887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人造太阳照进现实中国首台商业化核聚变装置成功实现等离子体点亮


发表时间:+-

2025-07-20 01:31·陪我去流浪

2025年7月18日上午10点40分,成都高新区企业瀚海聚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商业化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HHMAX-901成功实现等离子体点亮。这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探索上,尤其是直线型场反位形技术路线的商业化应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素材来源网络

此前,我国直线型场反位形技术领域存在终端损失、等离子体稳定性与维持等核心物理问题,以及强磁场、第一壁材料抗辐照、耐高温性能等关键工程技术瓶颈。HHMAX-901装置于2024年中旬立项,同年8月正式开始启动物理设计,经过多次物理与工程上的设计迭代,于2025年2月正式固化设计,进入工程建造阶段。

素材来源网络

相较传统的托卡马克装置,该装置具有建造成本更低、工程迭代速度更快、能量密度更大、体积更小、应用更灵活等优势。此外,瀚海聚能还推进“边研发边转化”机制,利用核聚变产生的中子开发癌症治疗、中子成像和核废料处理等技术应用,孵化沿途商业化产品。

“人造太阳”是一种模拟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过程的装置,他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核聚变燃料丰富,氘大量存在于海水中,一升海水中提炼出来的氘与氚经过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如果核聚变能源成功商用,将彻底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能源。

素材来源网络

核聚变能源清洁环保,不产生温室气体和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用它发电可提供近乎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环境污染,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变。

传统化石能源依赖进口,存在供应中断等风险。人造太阳实现后,可利用国内丰富的核聚变原料,降低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增强能源自给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素材来源网络

研发“人造太阳”需要攻克超高真空、超大电流、超强磁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将推动材料科学、电磁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

在未来,核聚变技术有望应用于太空探索,搭载核聚变引擎的宇宙飞船,可能在几个月内到达火星,甚至飞向更远的太阳系外行星,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也为海底城市建设等提供可能,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




浏览(557)
thumb_up(7)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