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历代名家名词赏析之六十
王能全
我思我在摄影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南宋】辛弃疾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与陈亮是志同道合的好友,这是他寄给陈亮的“壮词”,词题中“同甫”为陈亮的字。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闲居在江西上饶铅山的辛弃疾,同住十天,两人共商收复中原的大计。陈亮回家后,二人一连和唱了五首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件难得的盛事。此首《破阵子》是其中之一,全词壮怀激烈,苍凉悲怆。
在词意上,整首词分成两段,前九句为一段,最后一句自成一段,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见格局。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是豪杰词人,夜间独饮醉酒,挑亮油灯,抽出宝剑。在灯光下,剑光闪闪;他将心爱之剑轻轻抚摸,细细端详。宝剑已经闲置很久很久了!词人以酒壮怀,又以酒解忧,渐渐沉睡。梦中,他重返军营。营帐如云,坐落在沙场上,嘹亮的号角声响彻军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八百里”:即八百里驳,一种名牛;“麾”:军中大旗;“五十弦”:乐器瑟,词中意指军乐。军旗高高飘扬,将烧烤的牛肉分发给将士们饱餐。庄严的军乐吹奏起威武雄壮的边塞战歌,士兵们斗志昂扬。秋风萧瑟,军容整肃,作者披甲戴盔,威风凛凛,统率大军,在战场上检阅部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卢”:一种良马,三国刘备曾用为坐骑。作者率领千军万马,如同驾驭的卢良马一样风驰电掣,奔赴中原;弓箭好似电闪雷鸣一般离弦而出,万箭齐发,射向敌军。大获全胜,收复全部失地,完成了君王统一天下的大业,自己赢得生前死后为国立功的英名,流芳千古。词人在梦中畅想、幻想,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理想。美梦醒来,不得不面对冷酷的现实,发出凄凉的慨叹:“可怜白发生!”报国之志屡遭打击,个人多次被贬谪,如今被闲置在家,可叹愁白了鬓发。壮志凌云,而又壮志难酬,何其悲愤!
词中对军营与战场的描写绘声绘色,栩栩如生,非其他词人所能及。这不但是因为辛弃疾豪放的词风,更出自他年轻时的切身经历,独当一面,率兵血战沙场、抗击金兵。这首《破阵子》,作者向知己酣畅淋漓地倾诉自己爱国的抱负以及内心的孤愤,字字铿锵作声,感情激越,慷慨悲歌。其壮,气壮山河;其悲,“白发空垂”(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梁启超评此词:“无限感慨,哀同甫亦自哀也。”(梁令娴《艺蘅馆词选》)
本文取自作者的著作《词苑漫话–常用词牌及其历代佳作赏析》
此书已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正式出版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