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巴塞罗那:走出明信片,走进记忆
Matthew Dicks 是一位讲故事高手,他曾经赢得36次讲故事比赛冠军(Moth StorySLAM champion)和五次总冠军。他将自己讲故事的秘诀放在2018年出版的一本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中。
在我过去写的博文中曾经提到过他书中的一个观点:一个好故事,5秒钟就可以讲完。
在五秒之内,某件事发生了根本性的永久改变。你坠入爱河,你失恋了,你得到了宽恕,你接受了现实。你不情愿地辞职。你深陷悔恨,你做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选择了一条新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遭遇了惨败。
按照他的观点,比如旅游中有一些有趣的经历,不一定能帮助你讲出一个好故事来。虽然游记是个人写作中常见的一种行文题材,如果人在旅途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那记录下来的或许不算一个故事,只是一些带着时差的日记片段。
我在认同Matthew Dicks关于个人游记不能算好故事的同时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走过许多路,遇见不少人,看过无数风景,却很难扑捉到一个让我真正改变的瞬间。那么,我还写不写游记呢?
思考了十秒,答案还是写吧,因为记忆本身就是一种改变。
多少年后,当我坐在门口的摇椅上翻翻这些旧笔记,会记起自己曾走上米拉之家的屋顶,穿过哥特老区的廊桥,晒过巴塞罗那海边的太阳。而如果这些记录能像蜜蜂采花酿蜜一样,不仅滋养了自己,也能给读者带来一点甜意,那就更好了。
三天半的巴塞罗那行程
六月中旬我和家领导在西班牙呆了九天,巴塞罗那四天,Zaragoza 一天,毕尔巴鄂四天。
以下是我在加泰罗尼亚之都---巴塞罗那的所见,所感,所尝
第一天:初到和适应
我们搭乘清晨6:45的航班抵达巴塞罗那El Prat国际机场(BCN)。入关非常顺利,像一阵风刮过,就被刮了进去。
从机场前往市中心,可以搭乘机场快线 Aerobus(A1在一号航站楼,A2在二号航站楼),也可以打车。如果是两人同行,打车更方便,也没贵多少;三人则更该打车。Bolt和Uber 有一个专门接客人的地点, Section C Parking。试着用Bolt/Uber软件叫车,等了一会儿联系不上司机,不太好用,就坐黄色的出租车吧。
从机场到市区约需1小时。我们住在Gràcia 区,在热门景点和居民区的交接处,步行7分钟可达格拉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àcia),30分钟可到加泰罗尼亚广场(Pla?a de Catalunya)。泰罗尼亚广场巴塞罗那的交通枢纽,也是地标中心,连接着兰布拉大道(The Rambla)和格拉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àcia)。
当天打卡:
加泰罗尼亚广场(Plaza de Catalunya),人多,光秃秃的,太阳光晃眼,很晒。
巴塞罗那大教堂(Cathedral of Barcelona),哥特式建筑,高耸的钟塔,多重的拱门迭在一起,非常雄伟。没进教堂内部,在门口广场对面的树荫下坐了半天,拍了很多正门的照片。
兰布拉大道(The Rambla): 著名的步行街,街上走的99。9%都是游客,商业气息过浓。
The Rambla 街上还有一家中央市场,博克里亚市场(Mercat de la Boqueria),非常热闹,食客几乎全是游客。
这些地方属于不去遗憾,去了后悔的景点,适合第一次到巴塞罗那走马观花的游客。
下午在老街区,El Born闲逛,找好吃的小馆。
第二天:高迪日 & 蒙特朱山(Montju?c)
上午 我们去了米拉之家(Casa Milà / La Pedrera),这是高迪在1900年左右设计的一栋民用住宅楼,1912年完工。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建筑学界反复研究的对象。
最近建筑文摘(Architectural Digest)有一篇关于米拉之家的文章,称其为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的象征,是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米拉之家围绕两个椭圆形中庭设计(被称为“蝴蝶中庭”和“花卉中庭”),最大限度引入自然光和空气流通。屋顶平台堪称雕塑艺术杰作:烟囱、通风塔、楼梯出口组成的超现实景观将实用功能升华为艺术表达。安东尼高迪不仅是一名建筑学家,而且是一位室内设计大师,他设计的家居布置和家俱,各种椅子,柜子,灯具值得反复欣赏,我们在米拉之家蹉跎了很久。
同在格拉西亚大道上,高迪的另一件伟大作品,巴特略之家更适合带小孩子参观,整栋楼像一头大鲸鱼的肚子,充满了童趣。
格拉西亚大道是不是巴塞罗那的香榭丽舍大街?感觉比香榭丽舍大街还精致,紧凑。
中午回去休息,下午从住的公寓附近坐地下铁(Metro)换乘上山的Funicular(索道车),再走一小段上坡的路到Montju?c山顶,俯瞰巴塞罗那市容和巴塞罗那港。然后搭乘山顶缆车(Montju?c cable car)一路滑下,如同鸟一样优雅地降落在巴塞罗那的海滩上(Barceloneta Beach)。
从巴塞罗那海滩前的落日大道往城里走,回眸远眺,一轮橙红色落日悬在摇曳的棕榈树间,夜幕就要落下,美好时光稍纵即逝,令人珍惜不已。
第三天:哥特区与圣家堂
上午:
我们在哥特区(Barri Gòtic)闲逛,这里保存着许多中世纪建筑与古罗马遗迹。在主教桥(Pont del Bisbe)打卡后,顺路去了甜品店Granja Dulcinea,吃了热巧克力蘸西班牙油条。
有的教堂如果不收门票我们就进去坐坐,否则就在外头看西洋景。
下午:
女儿飞来与我们会合,三人一起去参观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
圣家堂的正门、后门、侧门和玫瑰小礼拜堂(The Rosary Chapel)都不容错过。
作为一名基督徒,我看到的是高迪对传统敬拜场所的彻底颠覆:他打破了传统敬拜场所高高在上的疏离感,将对神的敬拜融入自然,圣家大教堂如同高山中茂密的森林,历代圣徒们是让人仰望的参天大树,整座教堂仿佛不由人手设计,而是上帝通过高迪之手亲自创造的空间。自然中的一切,包括光,影,树木,花草都是敬拜神的角色和工具。这样的设计理念正体现了上帝创造万物,万物为祂而生的真理。不得不说高迪是一位真正懂得敬拜,谦卑而又伟大的设计师。
一个字:好。
四个字:叹为观止。
顺便说一句题外话,去这些热门景点的门票都要在网上提前购买,最好提前一两个星期购买。尤其在旅游旺季如春夏初秋,千万不要抱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侥幸心理。到景点门口再购票,先不提是否有票可卖,跟着一帮想打枣的同好们,排着长队在大太阳下晒着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第四天:吃点东西再出发
早上我们去了L’Abaceria 中央市场,一边吃东西一边观察人群(People Watching);中午送女儿去机场,我们在机场取车,准备开往下一个目的地,萨拉戈萨(Zaragoza)。
Tapas推荐 | 四家值得一试的小馆子
在巴塞罗那,tapas 不是餐点,而是生活方式、聊天方式,是一种文化。
El Xampanyet(老城):价格稍高,游客多,味道和服务都不错。
El Quim de la Boqueria(博克里亚市场里):好吃又热闹,服务员清一色帅哥。
Bar Jai-Ca(靠近巴塞罗那海滩):历史悠久,当地人光顾居多,环境简陋但菜品大份、便宜,上菜飞快。胖胖的服务员怕我们点太多,一再劝阻。
Bodega Marin(住处附近):只做晚餐,小到像墙里凿出来一个洞,洞里飘着音乐,沁人心脾。酒瓶从桌面一直堆到了天花板。下酒菜不多但极美味,我们点了火腿、沙丁鱼土豆泥、一杯香槟和一杯啤酒,就这样度过一个惬意的夜晚。
巴塞罗那有建筑大师安东尼.高迪的作品,还有如同旧照片的老城和骄阳般热情的巴塞罗那海滩。有历史,有风景,处处让人流连忘返。巴塞罗那虽然是著名旅游城市但如果你隐身于一家居民区的公寓里,早餐跟当地人一样到附近的小菜场喝杯咖啡,吃块夹肉面包或者一角西班牙国民美食tortilla de patatas(土豆蛋饼)。傍晚,在嘈杂的景点中挤了一天下来,梳洗完毕,下楼坐在街心公园里长椅上吹吹凉风,看当地人聊天,散步,遛狗,沾沾烟火气,慢慢地回味,仿佛自己在此地已经生活了几十年。
西班牙人爱吃爱聊,做事靠谱,接地气,不欺生,跟你交流的时候,即使英文说的不溜,挥手,摇头,大笑,你也会被感染着大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