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琳

注册日期:2021-09-16
访问总量:334696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洛桑一百三十年祭


发表时间:+-

2025-7-9


1895年,英国洛桑实验站的路易斯和吉尔伯特合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洛桑试验五十年》(The Rothamsted Experiments Over Fifty Years)。


s-l1600.jpg


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实验科学著作,有着普普通通的蓝色软皮包装,印有烫金压模的封面文字,报告的内容惊世骇俗,领先中国至少一百年。为什么这样说?就在30年前,中国的顶尖科学家们正在重复同样的工作,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虽然也算是弯道超车,但是却压根竟然不知道这一本经典著作的存在。


IMG_6734.jpeg


1752122386721351.jpeg

1752122449856915.jpeg

IMG_6738.jpeg


IMG_6736.jpeg


即便是现在,中国也还是没有人,对这本书存在的意义,有真正的了解。


是为志。




浏览(393)
thumb_up(0)
评论(10)
  • 当前共有10条评论
  • 席琳 回复 little_red_man

    谢谢光临,是的,DEI会最终毁掉这个国家。

    屏蔽 举报回复
  • 席琳 回复 little_red_man

    这个词是我的一个老师最早使用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little_red_man

    我近来有空,在万维溜达. 看到你的东升西降系列,有同感.


    >>也在DC上空经历了一次客机机长的飞行特技表演,端的是翻江倒海,上蹿下跳,让全体旅客欲吐不能。


    这可是中国大陆80年代航班的标准操作之一.无预警空翻,据说是为了省油.


    屏蔽 举报回复
  • little_red_man

    "洛桑"这个译名取得好!

    屏蔽 举报回复
  • 席琳 回复 Siubuding

    没错,还有各地修建大寨田梯田沼气池开展地道战深挖洞广积粮和掘地三尺的土地深翻运动也都是前无古人的世界奇观。

    屏蔽 举报回复
  • Siubuding 回复 席琳

    不过我国可能有污染优势,有土壤基础研究如何改土----那些受到各种污染的土壤。作为#1世界工厂,污染的多样性是最丰富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席琳 回复 山货郎

    美国的GLTEN之前应该是叫长期生态网络LTER,是一个松散的野外试验站联盟,远不如英国的环境变化网络ECN早和系统化,甚至不如后来居上的中国科学院的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规范。洛桑试验的真谛是试验自1843年开始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到1893年50年间所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是有机无机肥料之争,二是土壤环境变化,结论早已存在,后来在世界各地的试验,以及所谓的技术更新,都不过是简单的重复和数据累积,没有本质上的突破性进展。

    屏蔽 举报回复
  • 席琳 回复 Siubuding
    当年真正明白的也只有一个人,留美博士张乃凤是也。他1930年在民国制碱大王范旭东的支持下主持了全国的肥料实验,后来所有的长期实验,都是张的徒子徒孙在做。你说的那一位是搞遗传育种的,中国农大的教授,从香港叛逃美国,影响很大,毛周震怒。安徽的那块实验,算不上最早的,也不是最好的,东北和湖南都有更长的。连华国锋在道县的试验田,都是七十年代就开始了。但是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屏蔽 举报回复
  • 山货郎

    "报告的内容惊世骇俗,领先中国至少一百年。为什么这样说?就在30年前,中国的顶尖科学家们正在重复同样的工作,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虽然也算是弯道超车,但是却压根竟然不知道这一本经典著作的存在。"


    世界对于“洛桑试验”的更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非但中国如此,美国亦然,美国2019年创立了the Global Long-Term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Network (GLTEN), 这个网络把过去200年,六大洲的农田土壤变化数据汇总起来,以便跟踪比较自“洛桑试验”以来农业机械化给耕作习惯带来的影响,施肥规律,土壤ph值的变化,农业科技的进步(除草剂,生化剂技术的进步)对于土壤产生的变化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等等。


    中国科学家这类的研究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个组成部分,把中国科学家的努力说成是“重复劳动”十分荒唐。中国现在的很多农业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这些成就和中国对于“洛桑试验”的本土实验有着之间的因果关系。怎么是重复?

    屏蔽 举报回复
  • Siubuding

    也许我国有人闭门造车,但应有相当多的专业人士是明白的。Google 一下:

    在安徽濉溪县杨柳实验站,也有这样一块田,1981年在这里设立的培肥定位试验,是国内持续时间最长的砂姜黑土定位试验,被誉为安徽的“洛桑”。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

    。。。

    “长期定位试验是国际上研究土壤质量演变机理与调控对策的通用做法。”省农科院土肥所副所长王飞说,1843年由 John Bennet Lawes 在英国建立了洛桑实验站,2002年12月更名为洛桑研究所有限公司。迄今为止,研究所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研究站,被誉为 “现代农业科学发源地”。我国的农业长期定位试验,发端于1930年,但大多无疾而终。

    http://fjnews.fjsen.com/wap/2019-07/11/content_22488129_all.htm


    解放前,我国的农业科技还是与西方接轨的,靠驻华洋人和归国留学生。

    记得50年代初有位在民国颇有影响力的留美归国农业博士向党中央建言农业战略,不得要领,在我党闭关锁国最后关头赴美成美国康内尔大学农业教授。之后我国农业走我党自己的路,之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饿殍千里,整个前三十年,农民饿肚皮最普遍的跟厉害,比起城市居民。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