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道德经30兵果说
视频讲座:
相关文案:
主话题:兵果说
解析:《道德经》第三十章——
兵果说——以(用,拿;依;因;目的;于,在;而)道(道路;水流通行之途径;方向,方法,道理;道德;学术或宗教之思想体系;道教相关,道教徒;某些反动迷信组织;行政区域名;说;用语言表示情意;以为,认为)佐(辅佐;辅佐别人之人)人(劳动者;每人,一般人;成年人;某种人;别人;人之品质、性格或名誉;人之身体或意识;人手,人材)主(接待别人之人;权力或财物之所有者;旧社会占有奴隶或雇佣仆役之人;当事人;基督教徒对上帝、伊斯兰教徒对真主之称呼;最主要,最基本;负主要责任,主持;主张;预示吉凶祸福、自然变化等;对事物之确定见解;从自身出发),不以兵(兵器;军人,军队;军队中最基层成员;关于军事或战争)强(力量大;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之程度高;坚强;使用强力,强迫;优越,好;勉强;强硬不屈,固执)于天(礼仪)下(自上而下)。其事(事情;事故;职业,工作;关系或责任;侍奉;从事)好(优点多,使人满意;友好,和睦;身体健康,疾病痊愈;容易;便于;应该,可以;喜爱;常容易;玩弄)还(副词,表示现象持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增加或补充,程度勉强过得去,尚且,居然,早已;返回原来之地方或恢复原来之状态;归还;回报别人对自己之行动)。师(传授知识技术之人;学习之榜样;掌握专门学术或技术之人;对和尚之尊称;由师徒关系所产生者;军队编制单位,军队)之所(处所;量词;助词)居(住;住所;在某种位置;当,任;积蓄,存;停留,固定;商店名称),楚(痛苦;清晰,整齐)棘(酸枣树;荆棘;刺,齿)生(生育;生长;生存;活;生计;生命;生平;具有生命力者,活的;产生,发生;果实未成熟,食物未煮熟;未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生疏;生硬,勉强;很;学习之人,学生;读书人;戏曲角色)之。善(善良,慈善;善行,善事;良好;友好,和好;熟悉;办好,弄好;擅长,长于;好好地;容易,易于)者果(果实;事情之结局,结果;果断;果然)而已(停止;已经;后来;太,过)矣(了),毋(表示禁止或劝阻,不应,不该,不要)以取(拿到身边;得到,招致;采取,选取)强焉(“于”加“是”;哪里,怎么;乃,才;语助词)。果而无骄(骄傲;猛烈),果而无矜(怜悯,怜惜;自尊自大,自夸;慎重,拘谨;同“鰥”:无妻或丧妻者;同“瘝”:痛苦,病;古代指矛炳),果而勿伐(砍树;攻打;自夸),果而毋得(得到;演算产生之结果,结局;适合;得意;完成)已。居是(对,正确;认为正确;表示答应之词;这,这个),谓(说;称呼,叫做)果而不强。物(东西;指自己以外之人或跟自己相对之环境;内容,实质)壮(强壮;雄壮,大;加强,使壮大;旧时中医艾灸,一灼叫一壮;壮族,旧作僮,同“童”)而老(年岁大;老年人;婉辞,指人死;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很久以前就存在;陈旧;原来的;蔬菜长得过了适口之时期;食物之火候大;变质;颜色深;长久;经常;很,极;排行在末了者),谓之不道。不道蚤(跳蚤;同“早”:早晨,很久以前,时间在前者,比一定之时间靠前;问候语,用于早晨见面时互相招呼)已。
即依照公礼帮助他人自做主,乃居于长上者对其幼下施以仁爱关怀之体恤;但不应以暴力乃至武力强行灌输私礼其繁文缛节于自上而下。人有了毛病还是要自己去改正,还是要自己管自己;其内因为主而外因为次,不可主次颠倒。
以外力去作用于他人身上,帮人家改毛病者,常容易受到对方之反作用力;不仅好心不被理解且也达不到预想之良好效果,即对方不仅改不了自身毛病而且会认为你是在驯化和调教他而没把他当人看,于是会以反抗及抵御进攻之方式予以还击。
无论文师还是武师,都不可好为人师;为人师者,其当任之前提必须是人家有迫切之需求;即求助者须经历苦痛之荆棘坎坷而激发向上之活力,其反省自身之缺点和不足而甘愿做学生;如此一来,有接受作为前提,而后才能有授与。
谁都想把自己事情处理好,但常容易于仅着眼对结果之纠偏,此乃太过也;不要采取强力手段去生硬改变结果,因果关系乃从观念到行动到习惯到本性到毛病到疾病和灾祸之漫长过程,乃从量变到质变之不可逆、不可悔之公礼其客观法理。
世上没有无因之果,德能贤品不配位之投机者,其骄傲于能打天下,殊不知却无能坐江山,最终结果是登高涉险而失身坠落;即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时。
对于遭受报应之人,乃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乃自作自受自行担当,乃谁也代替不了之认账和渎罪;其毛病在自己身上,那么疾病与灾祸也只能自己承受。
面对事情之结局,惩罚不是目的而自夸也不理智,因为此事之果便是他事之因;应该反省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以达到思想觉悟之矫正和提高。
任何结果都有相对性,如果得意或自咎于相对结局之中而不能自拔,便是过失;应该用发展眼光看问题,努力把握善因以求善果。
定位于遵循公礼而文明开明于觉悟者,自当清楚凡事皆因果,可以说任何事物之果都不是外力勉强而来;其内因才是原动力且大势所趋,一切都源于思想。
人们对于自身周遭之生存生活环境,不可有太多依赖,也不可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环境乃万物于天下,其不是客观法理,任何现实局限及时代局限终将被打破而老去为历史;地,终归不是天,私礼也不是公礼,繁文缛节早就有,却一直被人文社会移风易俗于矫正和改进而不使之太为过。
公礼乃万世万事大气磅礴、大势所趋之因,其果无可逆转和替代。
——(完)